(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16730.8(22)申请日 2019.03.20(71)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济南路125号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72)发明人 金昌昆 尚新民 王延光 王兴谋 关键 刘群强 陈云峰 王蓬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代理人 崔晓艳(51)Int.Cl.G01V 1/30(2006.01)G01V 1/36(2006.01)G01V 1/40(2006.01)
(54)发明名称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该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包括:输入建模所需的信息;对声波测井速度进行平滑;设定虚拟井数量,构造虚拟井;分别将各测井数据沿构造趋势填充速度模型并对填充结果加权求和,得到测井速度插值模型;将测井插值速度融合先验速度,并基于先验速度进行调整,作为中深层速度;基于近地表模型的射线覆盖情况,确定融合底面和融合区域,融合底面以上采用近地表速度;通过对近地表速度和中深层速度在融合区域的加权求和,获得统一的全速度场并统计井震速度误差。该方法所得速度分布包含常规结果所没有的高频速度细节,为之后的地震层析反演奠定了基础,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CN 109884700 A2019.06.14
CN 109884700
A1.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输入建模所需的信息;步骤2,对声波测井速度进行平滑;步骤3,设定虚拟井数量,构造虚拟井;步骤4,分别将各测井数据沿构造倾角填充速度模型,之后基于高斯基函数,求取各测井数据的加权系数,加权求和,得到测井速度插值模型;步骤5,将测井速度插值模型融合先验偏移速度,并统计结果与先验偏移速度的比值,基于比值对结果进行调整,得到中深层速度模型;步骤6,基于近地表模型的射线覆盖情况,确定近地表模型的融合顶面以及融合区域;步骤7,通过对近地表速度和中深层速度在融合区域的融合,获得统一的全速度场,作为最终结果输出,并导出模型与测井速度的相对误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输入的信息包括近地表速度、近地表模型的射线覆盖、构造倾角、声波测井速度、时深转换得到的先验偏移速度,其中构造倾角是对深度成像剖面进行倾角扫描分析得到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基于高斯窗口对声波测井速度进行局部平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根据测井分布情况,设定虚拟井的数量,基于先验偏移速度,构造虚拟井速度信息,以控制地下的复杂构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将工区沿横纵向划分成面元,以含有井的面元和工区边界为起始位置,标记其相邻面元,之后以被标记的面元为中心,进一步标记其相邻面元,以此类推,逐步至整个工区,并寻找最晚被标记的面元,并以该面元及其先验偏移速度作为虚拟井位置和速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口虚拟井的构建,以此类推,完成设定的数量,以控制地下的复杂构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测井速度插值方法如下:已知n口井的速度vi,(i=1,…,n),将第i口井的速度沿构造倾角方向外推至第j口井的位置处,作为外推结果,以此类推,n口井速度共获得n×n外推结果,以作为目标函数,式中vj为第j口井所测的速度,λi为第i口井的权重系数,v′i,j为第i口井外推至第j口井的结果,||xi-xj||2表示第i口井与第j口井的距离,为随距离变化的高斯基函数,具体形式为r为距离;基于最小二乘思想,求解得到各口井的权重,把各个外推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插值点处的速度值,逐点加权求和,得到测井速度插值模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将测井速度插值模型中无速度值的网格填充先验偏移速度,并对填充边界附近的速度进行线性加权,得到融合速度模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信息融合地震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对于融合速度模型,基于一大尺度滑动窗口,
逐步统计先验偏移速度与融合速度模型不同区域权 利 要 求 书1/2页
2CN 10988470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