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业余电台呼号及“Portable”规范用法

业余电台呼号及“Portable”规范用法

业余电台呼号及其“Portable”业余电台操作证书考试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考题:把自己设置的业余电台从设台地携带到另一个地方进行发射操作,应该使用什么呼号?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国家冠字“B”,加所操作地的地区号数字,加斜线“/”,再加自己电台的呼号。

例如,北京业余电台BG1ZZZ 到新疆进行异地操作,应该在通联操作中使用呼号B0/BG1ZZZ。

其中斜线“/”在CW或数字通信中可以用相应的莫尔斯电码或者字符直接表达,在通话中则读作“portable”或“mobile”,变成“bravo zero portable BG1ZZZ”或者“bravo zero mobile BG1ZZZ”。

不过,也有些国外火腿把斜线读作“slash”或“stroke”的。

然而,我们有时会听到把“portable”放在业余电台呼号后面的搭配用法。

例如“W1AW/VE4”,或者“BG1ZZZ /M”、“BG1ZZZ/QRP”。

那么,“portable”相对于呼号的位置究竟是应该前置还是后置呢?到底怎样理解“portable”的正确用法呢?业余电台呼号的组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联合国专业机构“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国际法规《无线电规则(简称RR)》对业余电台呼号组成的规定。

按照《RR》条款19.68,业余电台呼号应当包含一个字符(假定为字母B、F、G、I、K、M、N、R或W)或者两个字符,也就是“前缀(prefix)”,加一位数字,也就是常说的“分区码”,后面再跟一组长度不超过四个、最后一位必须是字母的字符串,即“后缀(surfix)”。

该条款还规定,在临时使用的特殊情况下,主管部门可以核准使用长度超过四个字符的后缀。

我国《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中关于业余电台呼号的规定就是参照这个国际框架制订的。

“业余电台呼号前缀”的主要作用是标明业余电台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其格式必须符合ITU《RR》附录42“国际呼号序列划分表”的规定。

在这个表里,不同的呼号字符组合被划分给联合国旗下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因此前缀中的这些字符通常也被叫做“国家冠字”。

国家冠字仅包含一个字符的情况只可能发生在中国、法国、英国、美国、前苏联这五位二战结束后的联合国入常五强,以及无线电发明者马可尼的故乡意大利,这6个国家分别拥有第一位字母为B、F、G、I、K、M、N、R或W的全系列呼号。

对于这些国家,业余电台呼号前缀的第二个字母可以被用来表示其他的意思。

例如,我国业余电台呼号的第二位字母用来区分业余电台种类,例如“R”表示业余中继台,“S”表示业余信标台和空间业余无线电台,对于一般业余电台讲来,这一位字母(如“G”、“H”、“I”、“D”、“A”等)实际上也起到扩充后缀范围的作用。

两个字符的国家冠字包括两个字母(例如JA-JS为日本、JY为约旦)、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例如J2为吉布提、E2为泰国)、一个数字和一个字母(例如3W为越南、9A为克罗地亚)等三种不同组合情况。

跟随在国家冠字后面的分区码则基本上是国家内部用来区分地区或者电台性质的编码。

不过由于世界政治的历史变迁,有些情况变得比较复杂,所以分区码所代表的不总是“国家内部分区”,例如VP6和VP8只差一个分区号,前者是太平洋中南部的皮特凯恩群岛,属于联合国非自治领土、英国海外领地,后者是南大西洋的群岛,英国称为福克兰群岛,认为英国拥有主权,而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声称拥有其主权。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更加关心的是能够联络到世界的多大范围,而不在乎对方业余电台的行政管辖归属。

为了便于更精细地计算通信成绩,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ARRL制订了DXCC 实体表,把全世界划分为320多个“DXCC实体”,标示出每个实体所对应的业余电台呼号前缀。

DXCC实体表实际上成为全球Dxer不可或缺的案头手册,大家总是依照DXCC实体表的业余电台呼号前缀来确定自己追逐的通联目标。

“portable mobile”和“portable QRP”和业余电台呼号一起使用的斜线“/”在话音通信中被读作“portable”或者“mobile”。

英文“portable operation”和“mobile operation”经常被译为“移动操作”,不过实际上这两者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portable operation”是电台搬到了设台地址以外地点的操作,主要强调移动的结果,而不是移动的过程,也有人称为“便携操作”。

而“mobile operation”则比较强调边移动边操作,即所谓“动中通”,或者是指电台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移动操作”。

当业余电台进行便携、车载、船载或者航空移动操作时,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电台的移动操作特性,经常在呼号后面加斜线“/”和字母P(代表portable)、M(代表mobile)、MM (代表maritime mobile)、AM(代表aeronautical mobile)加以说明,例如“BG1ZZZ/P”、“BG1ZZZ /M”、“BG1ZZZ /MM”和“BG1ZZZ /AM”。

在话音通信中,后三者可以分别读作“BG1ZZZ portable mobile”、“BG1ZZZ portable maritime mobile”和“BG1ZZZ portable aeronautical mobile”。

至于“/P”,读成“portabe portabe”就不顺口了,因此通常只说一个“portable”,或者说成“BG1ZZZ mobile portable”。

除了移动操作外,业余电台有时还用“portable”来描述一些技术特性,例如小功率电台经常在呼号后面加以“portable QRP”,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兴趣。

尽管后置的“/P”、“/M”、“/MM”、“/AM”、“/QRP”等“portable”早就形成了民间“行业规范”,但它们都属于关于业余电台的附加描述,并不属于法定呼号的组成部分,因为ITU 《RR》所规定的业余电台呼号包含了电台发射位置的国家冠字和分区码,以及区分具体电台的后缀两项基本内容。

例如在“BG1ZZZ/M”中,呼号还是“BG1ZZZ”。

“/M”只是附加描述。

“客席操作”和“异地操作”呼号“/P”主要用于没有超出呼号中国家冠字和分区号所指示的区域的短距离便携操作,例如把电台从城区移到郊区进行野外通联。

如果业余电台的移动操作范围超出了呼号中国家冠字和分区号所指示的区域,就需要采用另外的特殊呼号格式加以说明了。

为此,《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客席操作”和“异地操作”的呼号使用方法。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客席操作”是指持有业余电台操作证书的火腿到另一位火腿(或者单位)设置的业余电台去进行操作。

按照规定,如果某甲跑到某乙的电台去进行“客席操作”,通联中使用呼号的办法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使用所操作的某乙电台的呼号,既然实际发射电波的是某乙的电台,使用某乙的电台呼号理所当然。

假如某甲取得了业余电台操作证书而还没有设置自己的业余电台,这种办法也是他的唯一选择。

另一种选择是,某甲也可以在某乙电台使用自己原有电台的呼号,但此时须在自己原有电台的呼号前面加上中国冠字“B”和操作地所属区号以及斜线“/”。

比如说某甲自己原有的电台呼号是BG3ZZZ,某乙的电台呼号是BG9YYY,某甲可以使用呼号“B9/BG3ZZZ”,即“bravo nine portable BG3ZZZ”。

“异地操作”是指在某地设置了自己的业余电台的火腿,把电台带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去操作。

允许这样做前提条件是他在提出设台申请时必须在《业余无线电台设置(变更)申请表》的“拟通信范围”栏目选择“涉及两个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涉及境外”,得到设台地的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受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委托予以核准,并在业余电台执照的“通信使用区域”栏目中注明“全国”。

进行这样的异地操作时,所使用的呼号应该是在自己原有电台的呼号前面加上中国冠字“B”和操作地所属区号以及斜线“/”。

这个呼号格式和上述客席操作的第二种可选用法是完全一样的。

至于在同一呼号分区范围内的移动操作,比如BG3ZZZ在业余电台呼号3区内移动操作,呼号就是“B3/BG3ZZZ”了。

在客席操作或者异地操作的上述“portable”呼号中,例如“B9/BG3ZZZ”,每一个字符都成为呼号不可分割的部分。

前置portable的好处为什么要把“portable”置于呼号BG3ZZZ之前成为“B9?BG3ZZZ”,而不是置于后面成为“BG3ZZZ/B9”?有两个理由。

第一,ITU规定的业余电台呼号格式包括电台所在地的前缀/国家冠字、分区码和区分具体电台的识别后缀两大部分。

上例中发射电波的电台的前缀和国家冠字是“B9”,“BG3ZZZ”则因为移动,已经失去了标示实际发射位置的作用,其功能减弱为区分具体电台的识别代号,相当于一个“大后缀”,这样一来“B9/BG3ZZZ”还是从总体上保持了ITU 呼号格式的基本组成内容和顺序。

第二,大多数业余电台关心的是联络对象处于什么实际位置。

把“B9/”放在前面有利于让其他电台一听到呼号就先了解自己的操作地点。

如果反过来把“portable”放在后面,其他电台就必须认真听抄完整个呼号才能了解其实际操作地点,这对于其他守听者是很不方便的。

尤其是在竞赛等活动中,或者对于希望猎取特定DX目标的业余电台,后置“portable”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

前置“portable”是国际主流我国《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客席操作和异地操作呼号的前置“portable”方法也是现代国际业余无线电界的主流做法。

例如在广为知晓的CQWW WPX竞赛规则中,有关“portable”呼号所举的例子就是“portable”前置的PA0/N8BJQ(缺省为PA/N8BJQ)。

后置“portable”的运用有趣的是,刚才提到的CQWW WPX竞赛规则中同时还举了一个“W1AW/VE4”后置“portable”的例子。

实际上我们也经常会在业余电台的国际通联中听到使用后置“portable”呼号的业余电台,一些以美国业余无线电书籍为蓝本的业余无线电教材也总是用类似K1AB/KH6的例子告诉读者异地移动时要在自己呼号的后面加上“portable”。

前置…后置…互相矛盾?晕?其实事情是很简单的。

按照国际惯例,在签有双边互惠协议的国家中,持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到对方国家设置和使用业余电台时,应当按前置“portable”的方法使用呼号。

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呼号后置“portable”的例外,那就是就是根据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签订的业余无线电双边协议,这两个国家的持照火腿到对方设置和使用业余电台时使用的呼号为原有业余电台呼号加上后置斜线“/”以及操作所在地的国家冠字和分区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