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四年级阅读课教案——共读《草房子》

完整word版,四年级阅读课教案——共读《草房子》

四年级阅读课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童年的阅读经验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

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智慧的生成、性格的塑造、品质的打磨既有待现实生活的锻造,也需要人文与科学的启蒙与熏陶。

为了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现制定课外阅读工作计划。

二、活动目标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名著,吟诵古今诗文,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5.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6.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让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三、推荐书目1.必读书目:《草房子》2.选读书目:《格列佛游记》《王尔德童话》等四、具体措施1.严格控制作业量,少做题多读书,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

2.通过班级图书角,加强图书流通,实现资源共享。

3.“诵读经典,诗话人生”背诵活动。

利用每天早读课前5—10分钟诵读“经典诵读”内容。

4.利用每周二、四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教会做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倡导师生同读,实现师生共进,以读书来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6.在学生间开展读书小报评比、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故事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热情。

7.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尝试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袋,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闪亮在《草房子》上的光环学习目标:1、通过介绍《草房子》的艺术质量和文学美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师生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小说人文魅力的感受。

3、介绍作者及纯美小说系列的其他作品,推动学生延展阅读。

一、导入课堂,进入情境板书“悦读阅美”,这是一套书的名字,放在阅读行为上,是因为读一本好书,能让人喜在心头爱不释手,沉浸于文字的美和人性人情美中不可自拔。

有这样一部少年长篇小说,作者非常善于营造布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气氛,整个作品读来像叙事诗,像抒情散文,格调美丽高雅,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读了这本书,都会有恬淡、宁静而又内蕴丰厚的快乐的享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草房子》的精神殿堂。

二、精彩呈现,引起兴趣指定一生朗读比较精彩而幽默的片段——鸡鸭鹅大闹课堂同学们,这样幽默而精彩的的文字,就出自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三、导读小说,推广经典。

闪亮在《草房子》上的光环(一)、获奖档案本书曾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九届冰心文学奖大奖、台湾“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第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重要奖项。

电影《草房子》获第十九届金鸡奖最佳编辑奖、一九九八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八届金鸡百花奖、最佳剧本奖。

教师评价:《草房子》荣获奖项非常多,多得夸张,但读了小说,就知道是当之无愧。

(二)、专家评论高洪波(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部主任):这部作品富有幽默感,我用一句话概括这部作品:水乡风情画,拳拳少儿心。

崔道怡(《人民文学》副主编):《草房子》就是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

樊发稼(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读《草房子》真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是一种真、善、美的享受。

《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说“《草房子》是一首诗”教师看法:所谓《爱的教育》不过如此,这本书没有刻板教条式语言,只讲述了一个个让人流泪的故事,让你从那些人身上看到最宝贵的东西,清清楚楚的看到爱的影子。

掀开《草房子》的面纱学习目标:1、通过介绍《草房子》的艺术质量和文学美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师生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小说人文魅力的感受。

3、介绍作者及纯美小说系列的其他作品,推动学生延展阅读。

教学过程:一、内容提要:教师叙述:《草房子》描写了一位名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拼搏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人格尊严的执著坚守,桑桑与桑乔、与杜小康的父子情、同学谊,秦大奶奶对土地的深深眷恋……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小说以真挚的情怀打动着每一位读者,艺术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古典之美。

二、读书方法指导1.当拿到这本新书时侯,你会怎么读?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读书方法吗?2.学生说说读书方法。

小结:赏封面,知作者,读提要,看目录,品人物,写感受。

三、赏封面,知作者1.欣赏封面,你看到了什么?2.介绍作者。

曹文轩,(附作者像)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纯美小说系列:《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铜葵花》《红瓦》《根鸟》《细米》。

四、看目录1.看目录,猜一猜那些是人物的名字。

小说的目录:第一章秃鹤第二章纸月第三章白雀(一)第四章艾地第五章红门(一)第六章细马第七章白雀(二)第八章红门(二)第九章药寮2.出示人物,介绍特点,猜名字。

五、总结《草房子》的结构很特别,它不象别的小说一样,没有完整一贯的故事,而是以桑桑这个善良敏感的孩子眼光,讲述六十年代初南方水乡油麻地小学及其周围人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全书九章,记录了十几位相对独立人物的光彩片断,连缀编织成了一整幅奇丽迷人的艺术天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各类人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欣赏“草房子”一、教学目标:1.创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近书中的人物,感受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

2.初步了解学校——“草房子”。

3、赏析精彩片段,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想象与语言文字相对照,欣赏“草房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作品分析:《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

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二、指导过程:(一)、交流1、板书“草房子”看到“草房子”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看北方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和我们印象中的草房子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

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

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

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

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师:一边看投影,一边听同学读。

(伴乐指名学生深情朗读。

)说说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是凉爽的。

当太阳凌空而照时,房顶上金泽闪闪,显得十分华贵。

3、师:让我们从书的封面上来大概感受一下这样的草房子,瞧,这就是那草房子的房顶。

(课件出示)封面上的画一直延伸到封底了,让我们仔细观察封面和封底,你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封面和封底的图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这些孩子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课前老师在我们班调查了一下,了解到有几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了,就请他们介绍书里写到的孩子,你记得哪些孩子的名字?三、总结细数《草房子》的魅力学习目标:1、通过介绍《草房子》的艺术质量和文学美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师生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小说人文魅力的感受。

3、介绍作者及纯美小说系列的其他作品,推动学生延展阅读。

教学过程:一、感受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桑桑——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简单说说写了桑桑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桑桑是个爱异想天开,与众不同的孩子。

(请读过书的同学介绍一下。

)多媒体显示:贯穿全书的主人公,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

是个很活跃顽皮而有幽默感的孩子,常常异想天开,敏感而富有同情心。

秃鹤——他的本名叫陆鹤,为什么大家叫他秃鹤呢?他有什么经历呢?(请读过书的同学介绍一下。

)多媒体显示:因秃头受到小伙伴们的嘲笑和取乐,他从高兴地答应,到碰不得,到故意用秃头来捣乱。

受到众人冷落后,又用秃头悔过,为学校文艺表演成功了却大哭一场。

纸月——联系这个名字,你对她有什么印象?(请读过书的同学介绍一下。

)多媒体显示:只有母亲没有父亲的孩子,美得让人忍不住有保护欲望的“纸月”,她写一手好字,她知道很多古诗词,她作文字面底下有一般孩子根本不可能有的灵气与书卷气,她的掉眼泪,她的笑声,她的温柔,她的沉默,她的倔强,都让人产生喜爱和怜悯的感觉。

细马——细马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感觉到了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

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

他拒绝和同学交谈,选择了与羊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放羊生活。

但是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与同伴交流的。

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用笨拙的“骂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别人的“招惹”,以泄他对在教室里读书孩子们的嫉妒。

虽然他本能的抵触他的养父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

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后,养父病逝后,养母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疯了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

从他的故事中让人体会到了勇气与坚强。

杜小康——曾骄富一时,与细马相似也遭受了人生变故,过早地咀嚼了生活的艰辛。

与父亲在芦苇荡放鸭子的那段经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小康父子不屈服于民运的抗争。

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人物形象让你印象深刻?小结: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个人物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个个故事依次展开,各自发展又最终交叠在一起,我们仿佛看到一幅被慢慢铺开的卷轴画。

这实在是一幅美丽得令人屏息的人生画卷!人物形象可爱鲜活,故事情节深刻感人。

其实在我们的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充满魅力的语言文字二、感受文中优美的语言师生共同赏读下列优美的语言1、秦大奶奶随意在小学院子里放家禽,“两只鹅在办公室门口吃青草,吃到高兴处,不时地引吭高歌,仿佛一艘巨轮在大江上拉响的汽笛。

”2、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