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物理治疗
缩唇呼吸可以和控制性深呼吸联合应用,先经鼻深吸气,然后缓慢 缩唇呼气,有利于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和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13
深呼吸训练器
帮助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或较慢频率的胸式呼吸,通过练 习能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和耐力,增强肺功能。 常用装置:多属吸气或吸呼二相通气阻力器。
使用方法:锻炼时吸口含在口中应保持 与唇周的密合,呼吸锻炼时间一般限制 在5~20min,每天2~3次。 注意事项: 使用中应切实做到频率慢、吸气慢, 注意防止过度通气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 对肺过度膨胀者应禁忌。
14
二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又称气道卫生术)
1、用力呼吸技术 2、咳嗽训练 3、体位引流 4、胸部扣击、震颤
充分引流呼吸道分泌物,便于控制感染和缓解气促症状。
15
1、用力呼吸技术
( Forced expiration technique ,FET)
方法
作用
• 张口深吸气后用力 呼气或吹气 • 呼气时收缩腹肌和 肋间肌使肺容量降 低 • 放松呼吸后重新开 始
系统疾病,改善肺部血液循环,预防呼吸
道并发症。 操作: 振动:20~30CPS ,可使支气管扩张,淋 巴管扩张,使气道通透性增强。 叩击:所具有的垂直力可松弛、击碎、脱 落粘性分泌物;水平力可推动分泌物定向 移动。 时间: 10~20min/次,tid 或qid
32
禁忌证
出血部位 皮肤及皮下感染部位 肺结核、气胸、胸壁疾病 肺部血栓、胸部肿瘤 肺出血及喀血 肺脓肿 急性心梗 凝血机制异常的病人 不能耐受震动的病人
LOGO
定
义
支气管清洁疗法 (Bronchial hygiene therapy,BHT) 胸部生理疗法 (Chest physiotherapy)
胸部物理治疗(Chest physiotherapy,CPT)
是通过在胸部应用综合护理技术及指导患者的 自身呼吸训练,以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治疗措施。
11
腹式呼吸锻炼
放松胸壁和辅助呼吸肌,以较慢频率经鼻缓吸气,经唇慢呼气, 吸气时有意尽力应用膈肌达上腹最大膨隆,呼气时尽力收缩腹肌。
12
4.控制性深呼吸
训练患者控制呼吸的频率、深度和部位 有意识地进行慢而深的呼吸,呼吸频率减慢,吸气容量增加, 有意识地控制吸气、呼气时间的长短和吸呼比,在吸气末停顿1~3秒 再行呼吸。 用以克服患者的浅快呼吸,使原来闭合的基底部气道开放,延长呼 气时间消除肺内肺泡陷闭,尤其适用于焦虑、紧张的患者,有利于 肺部分泌物的排出,改善V/Q比。
28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扣拍
重点扣击需引流部位,沿着支气管走向由下向上、由外 周向中央扣击,叩击时间1~5分钟 。 皮肤易破者可用布垫覆盖叩拍部位。
• 时间:宜在餐后2小时或餐前30分钟 • 扣拍同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咳痰
不宜进行叩拍 已知或怀疑患有癌症或扩散性疾病,如肺结核 气管严重痉挛或呼吸困难 病人有咯血现象 有病理性骨折倾向的病史,或已知及怀疑有肋骨折断
用于长期治疗、肺康复锻炼、COPD患者, 作为肺胸疾病长期治疗的组成部分。
8
1、缩唇呼吸
方法:患者闭嘴经鼻吸 气,然后通过缩唇(吹
口哨样口型)缓慢呼气4
~5秒,缩唇大小以患者 舒适,呼气时可伴有或 不伴有腹肌收缩。
因活动导致呼吸困难或呼吸急 促时应用缩唇呼吸,可立即缓 解呼吸困难症状。
9
作 用
有利于肺内气体分布, 改善V/Q比, 消除肺内气体陷闭, 预防肺不张
17
3、体位引流( Postural drainage,PD)
体位引流是指根据气管、支气管的解 剖特点,借助对分泌物的重力的作用促 使各肺叶、肺段的支气管的痰液排出,
通过配合使用拍背、振颤等胸部手法治
疗,多能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18
体位引流
目的 原理 生理影响 注意事项
19
目 的
促进排痰,改善日常的通气功能, 促进肺膨胀,增加肺活量, 预防肺部并发症。
非药物---简单的手法--改变病人体位---训练病人调整呼吸的动作---咳嗽的技巧
2
目的
1、防止气道分泌物潴留,促进排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2、改善通气功能,促进肺膨胀,增加肺活量。
3、通过功能锻炼,改善心肺功能,防止深静脉血栓。
• • • •
3
急性呼衰伴分泌物潴留 肺不张 V/Q比例失调 慢阻肺伴无效的呼吸方式
33
排痰机使用注意事项
操作时间选择在清晨、临睡前及餐前或餐后1~2h ,2~ 4次/天,避免引起消化液返流。 操作前15~20min行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及时吸痰,避 免脱落的痰栓随呼吸气流堵塞下一级支气管。
对于体弱及术后病人,开始采用较低频率,建议从20CPS
开始,频率不能超过35CPS。 叩击头应避开胃肠、心脏,脊柱等部位。
29
震 颤
操作者双手掌重叠,置于要引
流的胸廓部位,嘱患者深呼吸
,在呼气时手掌紧贴胸壁,施 加一定压力,并作轻柔地上下 抖动。震颤频率为3~5次/秒 ,每一部位重复6~7个呼吸周 期,每次时间15~20分钟。
30
振动排痰机
人工咳痰机
高频胸部振动
物理治疗 新进展
31
俯卧位通气
振动排痰机
临床作用: 对排除和移动肺内、细小支气管等小气道 分泌物和代谢废物有明显作用,治疗呼吸
40
俯卧位改善氧合的可能机制
患者的俯卧位,减小了重力性胸腔压力梯度的变 化,改善了肺部V/Q比值,减少分流,促使各部 分的通气趋向均匀,改变局部膈肌运动,从而改 善氧合。 俯卧位时心脏纵隔对背侧肺区的压迫减少,有利 于萎陷的受压肺泡复张。
41
俯卧通气
禁忌证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颅内高压 急性出血 脊柱损伤 骨科手术 近期腹部手术 妊娠 并发症 皮肤压伤、水肿、坏死 外周神经损伤 肌肉损伤 角膜溃疡 低血压 插管和其他引流管的压 迫和移位 少见:心律失常、视网 膜损伤等
方法
• 卧位时双膝向上屈曲放松 前腹壁 • 以较慢频率经鼻缓吸气, 吸气时有意尽力应用膈肌, 达上腹最大膨隆至腹部膨 出 • 经唇慢呼气,呼气时嘱患 者紧缩上腹,,尽可能延 长呼气。如腹肌无力,可 在下腹包裹腹带以辅助腹 肌用力。 • 将手放在腹部感受呼吸运 动
作用
• 增强腹壁肌肉的收 缩力
• 适用于呼吸肌无力 而导致无效咳嗽的 患者
2.前倾位
患者坐位时保持躯干往前倾斜20~45°, 为保持平衡患者可用手或肘支撑于自已 的膝盖或桌上,立位或散步时也可采用
前倾位,用手杖或扶车支撑。
前倾位可缓解呼吸困难和改善运动耐力,
可与缩唇呼吸同时应用。
10
3、腹式呼吸 (Forced exhalation abdominal breathing)
Title in here
料。
21
生理影响
体位改变与肺容量
从直立到仰卧位,功能残气量减少约1000ml。 受力大的部位肺灌注相对增加。 机械通气时,机械正压增加横隔的被动运动。
对原有肺部疾患或肺部手术后病人,侧卧位压迫患侧肺
时,PO2下降。 当病人咳嗽和处于头低位时,可使颅内压升高。
5
传统胸部物理治疗方法
一
控制性呼吸技术
二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
6
胸部物理治疗
控制性 呼吸技术
气道分泌物 廓清技术
缩唇呼吸
前倾位
体位引流
胸部扣拍、 振动和摇动
控制性深呼吸
腹式呼吸锻炼
7
咳嗽训练
用力呼吸技术
一
控制性呼吸技术(又称呼吸煅炼)
训练患者控制呼吸的频率、深度和部位, 改善通气,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增加呼吸 肌的工作效率。
操作 1. 正压送气:扩张肺 (深吸气) 2. 快速转换至负压,模仿主动呼气。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有效清除分泌物
常规设置
吸气 + 呼气 + 停顿 = 一个周期
重复咳嗽周期 4-6 次 休息 20-30 秒
重复操作 4-6 次
常规设置
可能的话在呼气相可以加以人工辅助 治疗周期的频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最好在饭前与入睡前进行 可以通过面罩、口咬器、人工气道接口连接使用
慢性呼吸疾病者
易产生复发性肺炎和呼吸衰竭,物理治疗可预防因排痰不畅而 导致的肺炎或呼吸衰竭。
长期卧床不动病人
增加压疮及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易产生骨骼肌的废用性萎缩。
4
禁忌症:
•肋骨损伤 •严重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发作 •肺脓疡或气胸无胸腔引流 •肺脓疡或气胸无胸腔引流 •异物吸入或呼吸困难 •高颅内压,不稳定的血液动力情况 •肺出血或凝血系统疾病
原理
Click to add Text
利用重力调整患者体位,使各肺叶或肺段分泌物流入大气道内, 排出体外,因而又称重力引流。
基本原则
是使病变部位放在高位, 引流支气管的开口方向朝下,以促进分泌物的引流, 改善动脉血氧合,缓解呼吸困难。
20
体位引流
基础在于了解支气管
树的解剖,左右支气管进 入左右两侧肺内,右肺分 为上、中、下3叶,左肺分 上、下两叶,在每叶中的 区域划分是体位引流中正 确位置设置的重要参考资
每次体位引流时间10~15min。 根据临床情况,每天维持2~6次。
有明显呼吸困难伴发绀的患者,近1~2周内有咯血,严重高血压、
心力衰竭及高龄患者禁止体位引流。 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引流后有意识的咳嗽或运用用力呼气技术,可将分泌物更好的从大 气道排出。 夜间分泌物容易潴留,故在清晨醒后行体位引流效果最好。
22
体位引流治疗
(Postural drainage therapy,P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