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电阻升高造成的的危害
一、什么是防雷接地电阻:
防雷接地电阻是应接大地的电气设备,通过接地装置和大地之间的电阻称为接地电阻,它包含五个部分:(1)电气设备和接地线的接触电阻。
(2)接地线本身的电阻。
(3)接地体本身的电阻。
(4)接地体和大地的接触电阻。
(5))大地的电阻。
二、雷电流泄放的方式及途径:
接地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在雷电击中建筑物时将雷电的电流导入大地之中,继而保护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一般雷击电流泄放需经过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防雷接地系统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建筑物内的设备具有等电位、均压和多层屏蔽的安全防雷结构。
建筑物常见的单独接地方式和联合接地的方式如图1、图2所示。
三、雷电流的特性:
雷电流在流通过程中,它的大小并非始终都是相同的,开始它增长很快(很陡),在极短时间内(几微秒)达最大值,然后慢慢下降,约在几十到上百微秒内降到零,这种雷电流叫冲击电流。
一般雷击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
此外雷电流还具有很高的物理性能,如:1、机械效应:雷电流流过建筑物时,
使被击建筑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水分充分汽化,导致被击建筑物破坏或炸裂甚至击毁,以致伤害人畜及设备。
2、热效应: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能,可烧断导线,烧坏设备,引起金属熔化、飞溅而造成火灾及停电事故。
3、电气效应:雷电引起大气过电压,使得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破坏,产生闪烁放电,以致开关掉闸,线路停电,甚至高压窜入低压,造成人身伤亡。
四、一般冲击电流泄放特性:
无论是哪种接地方式,当雷击事件产生时,巨大的能量需通过引下线和地网装置将能量泄放,此时雷电流的泄放泄放尤为重要。
在雷击冲击电流作用下,接地装置向土壤泄放的电流密度,形如半球状,其电流密度为δ时,则产生的电场强度En=δρn
δ:电流密度
ρn:冲击电流流过土壤的电阻率
当电流密度增大时,靠近接地装置的电场度可以达到土壤击穿的强度enp时,pn值反而显著下降,在接地体首端的接地极周围将产生不同的放电区如(图二),电阻率高的土壤产生较大的en,使pn相应减小,因此接地装置的长度越小,则流的冲击电流密度越大。
当泄放在高阻值土壤时,泄放电流电弧区与半导体电导区之间产生很大的电阻,而冲击电流的可在瞬间产生百万伏的电压,若电流无法尽快通过可导体进行泄放电流,因此在接地装置周围产生巨大的电场强度,而积聚增长的电荷及能量无法泄放,给被保护设备造成严重的后果。
五、当接地电阻无法达到要求时产生的影响
当接地电阻无法满足要求时,由于雷电流具有机械效应、热效应、电气效应造成设备无法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出现严重的机械效应造成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坏。
所以接地电阻越小,则说明电器导通性越强,电流泄放时间越短,并能更块的将雷电流泄放至大地,从而给设备产生的电流效应越少,从更好的保护设备及人身安全。
六、接地电阻升高的危害
(1)导致接地系统及均压环系统电位升高,将耐压水平较低的设备击穿或永久性的损伤(如图)。
(2)由于电流产生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当接地电阻升高并受到雷击时无法将雷电流泄放,会给被保护的设备或人员造成机械力的损害。
七、结论
防雷接地接地电阻尤为重要,在整个防雷系统中处于不可取代的作用,没有一个良好的接地泄放通道,所有的防雷设施形同虚构,在防雷保护中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