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总论 一、发展史1.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一一砭石、砭针 2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3.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4.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5. 《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二、基本术语痈:痈者,壅也。
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
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
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
根脚收束为阳证。
根脚散漫或塌陷者, 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三、疾病辨证疽:发于肌肉、骨间,最深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四、疾病治法 1.内治法三个总则19.外治法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硬膏。
阳证:太乙膏、千锤膏,阴证:阳和解凝膏。
咬头膏用于肿疡脓成 不能自破或患者不愿手术排脓者油膏:阳证:金黄膏、玉露膏;阴证:回阳玉龙膏;半阴半阳:冲和膏。
生肌玉红膏适于一切肿疡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 的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
①消散药:内消散;②提脓祛腐药:升丹 ;③腐蚀药和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④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生肌散;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⑤生肌收口药:生肌散;⑥止血药:桃花散;⑦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⑧酊 剂:复方土槿皮散;⑨洗剂:三黄洗剂6. 箍围药疡:又称外疡, 疮疡: 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疡科即外科 肿疡: 溃疡: 广义: 狭义: 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疖 V 3cm 横向痈3~ 9cm疖:表皮纵向 痈:发于皮肉之间发 >9cm8辨脓:确认成脓方法: B 超。
9•切开法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
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形切开,;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 S”形切口;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II、普外一、疮疡 1.病因病机(1)病因:外感一一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内伤一一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
(2)病机: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热胜肉腐。
蛇头疔一一宜在指掌面一侧做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指掌正中切开。
蛇肚疔一一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
托盘疔一一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应先剪去厚皮,再挑破脓头。
注意不要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
甲下溃空者需拔甲,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裹。
(1) 蛇眼疔一一宜沿甲旁 0.2cm 切开排脓。
(2)(3)(4)9•丹毒:是患者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好发:春秋季多见,好发于小腿、颜面部,多有皮肤粘膜破溃史。
局部特点:色如丹涂脂染,发病急,迅速扩散,边界清楚,多伴有全身症状。
预后:/小腿丹毒T橡皮腿4•乳痈的辨证论治(2)内治法2.瘿痈的临床表现及主治方。
(1) 临床表现:①颈部肿胀多突然发生,局部掀红灼热,按之疼痛,甚则局部胀痛、跳痛而化脓,成脓后可出现波动感,疼痛 可引及耳后枕部,大者有压迫症状。
②伴发热、畏寒、头痛、口渴、咽干等。
(2) 主方:牛蒡解肌汤、柴胡清肝汤 四、周围血管疾病 1•名词解释(1) 间歇性跛行:发生于下肢的运动性疼痛,表现为病人在以一定速度行走一定距离后,下肢的某个部位出现酸胀感及痉挛感, 迫使病人停步,休息1-5分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
再次行走又出现同样的症状。
(2) 静息痛:肢体在禁止状态下产生的疼痛,疼痛时间持续存在,尤以夜间为甚。
常提示病变及缺血的程度均已加重,已接近 失代偿的程度。
(3) 干性坏疽:肢体血液循环供应的营养不足以维持静息时组织的代谢需要而出现坏疽,如无继发感染,坏疽因液体蒸发和吸 收而形成“干性坏疽”。
(4) 湿性坏疽:肢体血液循环供应的营养不足以维持静息时组织的代谢需要而出现坏疽,如并发感染则形成“湿性坏疽” 组织受细菌作用而崩解、化脓,有恶臭。
(5) 臁疮:发生于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
(6) 脱疽: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
2•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1) 临床表现:①发病急,好发于下肢静脉(小腿深静脉、股静脉、髂股静脉) 检查沿患肢深静脉走向压痛。
④浅静脉怒张或曲张。
④并发肺栓塞和肺梗塞。
(2) 治疗:内治(1) 病因:①脾气不健,气血化生不足,四肢失养。
②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四末,温养不足。
③外受寒冻,寒邪侵及血脉,寒 凝筋脉。
(2) 病机: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气血凝滞、经脉阻塞。
(3) 临床表现:①好发于青壮年男子(20-40岁)、老年人或糖尿病人。
②好发于寒冷冬季;③好发于四肢末端,下肢多见。
④ 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
⑤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
5•动脉性营养障碍(脱疽营养障碍期)的具体表现:患肢发凉、怕冷、麻木、坠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夜 间痛甚,难以入寐,患者常抱膝而坐。
患足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 患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6. 三种脱疽的临床鉴别。
,坏死。
②局部温度升高。
③肢体肿胀。
③肢体疼痛,(4)寒湿阻络证:患肢末端怕冷,肤色苍白,麻木疼痛,遇冷加重,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方剂:阳和汤。
五、其他外科疾病 1.烧伤面积的计算。
(1) 手掌法:伤员本人五指并拢时,一只手掌的面积占体表面积的 (2) 中国九分法(包括儿童)。
3•神经毒(风毒)的致病机制:主要是阻断神经肌肉的接头引起迟缓型麻痹,终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引起缺氧性脑病、肺部感 染及循环衰竭。
4.毒蛇咬伤后的早期结扎。
(2)结扎松紧以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宜。
(3)结扎后用清水、冷开水、肥皂水冲洗伤口。
应用有效蛇药,30分钟后去除结扎。
代表方剂。
1%。
(1)伤口上方超过1个关节结扎。
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
(5) 5•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中医治疗原则、(4)(1 )临床表现:①潜伏期:一般为②前驱期:1-2天。
③发作期: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
4-14 天。
头痛、头晕、乏力、多汗、烦躁不安、呵欠、咀嚼无力。
肌肉强直性痉挛:从头面部开始延及躯干四肢的全部肌肉痉挛,发作间隙也不能松弛。
阵发性抽搐: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不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 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表情非常痛苦。
③后期:长期痉挛和抽搐,大量体力消耗,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可致全身衰竭而死亡。
6.肠痈的病因病机及病理演变过程及临床表现。
特点: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
变证:①慢性肠痈②腹部包块③湿热黄疸④内、外痿形成7. 肠痈的鉴别诊断内容。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①有溃疡病史;②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至全腹,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休克。
③ 有腹腔游离气体。
(2) 右侧输尿管结石:①突发性绞痛;②向生殖器部位放射;③体征不明显;④辅助检查可确诊。
(3) 妇产科疾病:①宫外孕:有停经史,阴道内有出血;②卵巢虑泡或黄体破裂;③卵巢囊肿扭转;④急性输卵管炎。
8肠痈的治疗原则:中医一一通腑泻热;西医一一及早手术。
9•中医对阑尾周围脓肿的处理方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用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
III 、皮肤病 4•名词解释斑疹:为局限性皮肤颜色的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
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 0.5cm ,多为风热、血热。
风团:为暂时性、水肿性、局限性隆起,由风邪所致。
色红为风热,色白为风寒。
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
多由湿热所致。
糜烂因损害较浅,9•热疮:是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疱疹。
特点: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相互融合,多在1周后痊愈,但易复发。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特点:好发于春秋季,以成年患者居多,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 出现,局部刺痛或伴核肿大,多数患者预后后很少复发。
10 .蛇串疮与热疮的临床表现的不同点。
11.疣在临床上有哪几种? (5)12 .风热疮(玫瑰糠疹)的临床表现?(1) 部位:好发于胸、背、腹、四肢近端,颈部,尤以胸部两侧多见。
(2) 皮损:最先在躯干或四肢近端,圆形或椭圆形的淡红色或黄色红磷屑斑(原发斑或母斑) 多数与母斑相似而形状较小的红斑(子斑或继发斑) 。
(3) 症状:有不同程度瘙痒。
X 线透视多(1) (2) (3) (4)愈合较快,故不留疤痕。
(5) 溃疡: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6) 皲裂:为皮肤上的线形裂缝,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1) (2) (3) (4) 疣目(千日疮、枯筋箭、瘊子)一一寻常疣一一发于手指、手背、头皮; 扁瘊一一扁平疣一一发于颜面、手背、前臂;鼠乳一一传染性软疣一一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 跖疣一一掌跖疣一一发于足跖部;丝状疣一一发于颈周围及眼睑,呈细软丝状突起。
,1-2周后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13.癣有哪几种?各种癣的临床特点?22.15•慢性湿疮(慢性湿疹)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的鉴另U 。
16.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特点:皮损成对称分布,多型性损害,剧烈瘙痒,有湿润倾向。
预后: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急性:渗出为主T 常有红斑、丘疹、丘疱疹•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得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
(简答特点)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特点:①好发: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偏多,夏季加剧,冬季缓解②局部特点:常呈对称性分布,初起有聚集倾向的 扁平丘疹,逐渐扩大成苔藓化,奇痒,情绪波动时瘙痒随之加剧③预后:宜形成苔藓样变,慢性病程,多年不愈,易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