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含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含答案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点P运动的快,点Q运动的慢,可以算出动点P和Q相遇时用的时间和点Q到达终点时的时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设点Q的运动时间是t(单位:s)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cm),
6=2t+t,解得:t=2,即t=2时,P、Q相遇,即S=0,.
P到达B点的时间为:6÷2=3s,此时,点Q距离B点为:3,即S=3
【详解】
解:由图像可知,当点P到达点A时,OB=OA=a,S△AOB= ,
过点A作AD⊥OB交OB于点D,
则∠AOD=90°,
∴在Rt△AOD中,sin∠AOD= ,
∵∠AOB=60°,
∴sin60°= ,
∴AD= ,
∵S△AOB= ,
∴ ,
∴a=4(舍负),
∴弧AB的长为: ,
∴ .
故选:B.
【点睛】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动点的运动过程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
, ,
当 时,
此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当 时,
此时函数图象是过一、三象限的一次函数;
当 时,
.
此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所以符号题意的图象大致为 .
故选: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动点运动过程表示出函数解析式.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
∵在△ABC中,AC=BC,∴AD=BD.
①点P在边AC上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故A、B错误;
②当点P在边BC上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点P在线段BD上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点P与点D重合时,s最小,但是不等于零.故C错误;
最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动点P从点D出发,沿折线D→C→B作匀速运动,则△APD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类讨论:当点D在DC上运动时,DP=x,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PD=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0<x≤2;当点P在CB上运动时,S△APD为定值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2<x≤4,然后根据两个解析式对各选项中的图象进行判断即可.
13.某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围绕重点,精准发力,进一步净化了城市环境,美化了市容市貌,如图1,园林队正在迎春公园进行绿化,图2为绿化面积 (单位: )与工作时间 (单位: )之间的关系图象,工作期间有1小时休息,由图可知,休息后每小时绿化面积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a= BC,∠B=∠C=α,则MN=a,
∴CN=BC−MN−BM=2a−a−x=a−x,DM=BM·tanB=x·tanα,EN=CN•tanC=(a−x)·tanα,
∴y=S△BMD−S△CNE= (BM·DM−CN·EN)= ,
∵ 为常数,
∴上述函数图象为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
故选:A.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判断图象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中间 秒频率保持不变,排除选项A和D,再根据最后10秒冲刺,频率是增加的,排除选项B,因此,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题意是解此题的关键.
【答案】C
【解析】
甲的速度是:20÷4=5km/h;
乙的速度是:20÷1=20km/h;
由图象知,甲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乙到2小时后甲才到,
故选C.
16.如图1.已知正△ABC中,E,F,G分别是AB,BC,CA上的点,且AE=BF=CG,设△EFG的面积为y,AE的长为x,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EFG的最小面积为( )
故选 .
3.如图,线段 ,动点 以 的速度从 在线段 上运动,到达点 后,停止运动;动点 以 的速度从 在线段 上运动,到达点 后,停止运动.若动点 同时出发,设点 的运动时间是 (单位: )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 ),则能表示 与 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弄清题意,再分析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详解】
∵停下修车时,路程没变化,
观察图象,A、B、D的路程始终都在变化,故错误;
C、修车是的路程没变化,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核知识点:函数的图象.理解题意看懂图是关键.
10.如图,在矩形 中, , ,动点 沿折线 从点 开始运动到点 .设运动的路程为 , 的面积为 ,那么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④当点P在线段AD上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选D.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
12.如图甲,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点D运动.到达点D即停止,若E、F分别是AP、BP的中点,设CP=x,△PEF的面积为y,且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线段AB长为()
故选:C
【点睛】
考核知识点:自变量求值范围.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8.如图1,在扇形 中, ,点 从点 出发,沿 以1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 ,图2是点 运动过程中, 的面积 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则 , 的值分别为()
图1 图2
A.4, B.4,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结合函数图像中的(a, )可知OB=OA=a,S△AOB= ,由此可求得a的值,再利用弧长公式进而求得b的值即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个时间段内它们对应的函数图象.
4.已知圆锥的侧面积是8πcm2,若圆锥底面半径为R(cm),母线长为l(cm),则R关于l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面积公式列出关系式,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判断即可.
【详解】
解:当点D在DC上运动时,DP=x,所以S△APD= AD•DP= •2•x=x(0<x≤2);
当点P在CB上运动时,如图,PC=x﹣4,所以S△APD= AD•DC= •2•2=2(2<x≤4).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的知识、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5.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速度是4km/hB.乙的速度是10km/h
C.乙比甲晚出发1hD.甲比乙晚到B地3h
2.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定向越野技能,某校在一公园内举行定向越野挑战赛.路线图如图1所示,点E为矩形ABCD边AD的中点,在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处都有定位仪,可监测运动员的越野进程,其中一位运动员P从点B出发,沿着B﹣E﹣D的路线匀速行进,到达点D.设运动员P的运动时间为t,到监测点的距离为y.现有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一信息的来源是( )
A.监测点AB.监测点BC.监测点CD.监测点D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由监测点 监测 时,函数值 随 的增大先减少再增大.故选项 错误;
、由监测点 监测 时,函数值 随 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 错误;
、由监测点 监测 时,函数值 随 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然后再减小,选项 正确;
、由监测点 监测 时,函数值 随 的增大而减小,选项 错误.
P点全程用时为12÷2=6s,Q点全程用时为6÷1=6s,即P、Q同时到达A点
由上可得,刚开始P和Q两点间的距离在越来越小直到相遇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0,此时用的时间为2s;
相遇后,在第3s时点P到达B点,从相遇到点P到达B点它们的距离在变大,1s后P点从B点返回,点P继续运动,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同时达到A点.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
7.函数 的取值范围()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
【详解】
函数 的取值范围: ,所以 .
∴EF∥AB,EF= AB,
∴S△PEF= S△ABP,
根据图像可以看出x的最大值为4,
∴CD=4,
∵当P在D点时,△PEF的面积为2,
∴S△ABP=2×4=8,即S△ABD=8,
∴AD= = =4,
当点P在C点时,S△PEF=3,
∴S△ABP=3×4=12,即S△ABC=12,
∴BC= = =6,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当 时, ,当 时, ,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
由题意当 时, ,
当 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