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测试题
B卷(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共25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一般用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意味的故事。
文章一般较短,却充满智慧哲理。
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试举两个例子。
(3分)
2.这则寓言虽短,但故事情节却完整而生动。
试将其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4分)
3.“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两句中的“度”的读音不同,分别是、;意思也不同,分别是:、。
(4分)
4.这则寓言里有一个通假字,请找出并解释:。
(2分)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共4分)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市罢,遂.不得履。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共15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8.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涉()②遽()③是()④求()
9.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2分)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0.解释下面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3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
⑵做动词用的:()
11.翻译下面句子。
(3分)
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12.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共4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都有一个有误,请在相应的选项上用“∨”号标明。
(2分)(1) A.素湍.(chuǎn)绿潭 B.不见曦.(xī)月
C.夏水襄.(xiānɡ)陵 D.重岩叠嶂.(zhànɡ)
(2) A.略无阙.(quē)处 B.沿溯.(sù)阻绝
C.属.(shǔ)引凄异 D.飞漱.(shù)其间
14.解释下列词语。
(4分)
(1)略无阙处略无:
(2)隐天蔽日蔽日:
(3)沿溯阻绝沿:溯:
(4)虽乘奔御风虽:奔:
15.辨析下面多义词的意思。
(4分)
(1)不以疾.也()今有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自.三峡七百里中()
16.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每个只有一项正确的。
请逐一选择。
(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A.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A.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B.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17.翻译课文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请你补出下边句子中省略的词。
(5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①其间,②清③荣④峻⑤茂,良多趣味。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18.按要求摘录句子。
(4分)
(1)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
(2)写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意思相似的句子:
19.请用横线标出翻译下列句子不妥的地方,并在横线下改正。
(4分)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日子,树林里十分清冷,山涧里一片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大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长时间还未断绝。
20.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四、阅读《幼时记趣》,完成下面的练习。
(共2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1.“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分)
22.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6分)
23.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哪一句?(4分)
24.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4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
2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B卷参考答案
一、1.讽刺。
略。
2.两层。
第一层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更深刻地揭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讽刺意味。
3.duo,量尺寸。
du,尺寸。
4.反-返,返回。
5.(1)鞋子(2)拿(3)最终,终于(4)宁可。
6.略。
7.尊重客观实际,审时度势处理问题。
二、 8.①渡江②急忙③这儿④寻求。
9.①涉江者②舟10.⑴ A、C ⑵ B 11.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
(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12.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13.(1)A(2)C 14.(1)完全没有(2)遮盖住了太阳(3)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4)即使奔驰的马 15.(1)快疾病(2)在如果 16.(1)B(2)A 17.①于②水③树④山⑤草 18.(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9.(1)“霜旦”应译为“降霜的早晨”。
(2)“林寒涧肃”应译为“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
(3)“高猿”应译为“高处的猿猴”。
(4)“久绝”应译为“很长时间才消失”。
20.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
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
先写夏水的凶险、
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21.细察 22.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23.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24.(1)僵硬⑵鸣叫 25.因此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