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清吟,是多么相称啊!“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轻松愉悦心情。

②颔联用拟人的手法写竹子不与娇艳的百花争春,孤独地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来临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无意仕途的心态。

③颈联的“拂”和“侵”两字都用了拟人的写法。

“拂”写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侵”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

④尾联写自己第二年又被贬谪到了更远更荒僻的地方,但还时常想到今冬在这里看到翠竹白雪结为岁寒之友的情景。

⑤此诗以竹自喻,人物融合,自然贴切;语浅意深,情味隽永。

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

(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特征?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1)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⑤正确(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

诗人托物言志,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解析】【分析】(1)①错误。

“‘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轻松愉悦心情”理解错误。

表达的是因遭贬而无法申志的无奈与愤怒。

②错误。

“也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无意仕途的心态”理解有误。

描写出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

诗人托物言志,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③正确。

④错误。

“第二年又被贬谪到了更远更荒僻的地方”理解错误。

未然理解成已然。

尾联表面上说明年即便是被移到其他地方去,依然不影响今年冬天在皑皑白雪之中看到青翠碧绿的官舍竹,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清高自守却屡遭排挤的愤懑之情。

⑤正确。

(2)一问,要求答出官舍竹的特征。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

“竹”没有一般花木艳丽芬芳,它有的是清雅的色泽和高高挺拔的身姿。

它的这种品质正与中国古代文人不愿与污浊世俗苟同,追求清高、独立的人格精神暗合。

所以它常常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来寄托自己情怀的文学意象。

诗歌描写了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的“官舍竹”形象。

二问,诗人托物言志,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借咏竹子既表现了自己被贬后淡泊无争、贞洁不渝的孤傲清高,也流露出了不受重用的孤愤不平与自我宽解。

故答案为:⑴ 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⑤正确⑵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

诗人托物言志,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把握内容,揣摩选项正误⑵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通读全诗,抓住关键句子把握意象特征。

通读全诗,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

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2)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解析】【分析】(1)C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2)本题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故答案为:⑴ C;⑵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点评】⑴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

了解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即可;要能写出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银山碛西馆①岑参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②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③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①银山碛(qì)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

②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

③胡沙:胡地的风沙。

(1)请赏析“飒飒胡沙迸人面”中“迸”一词的妙处。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迸”,原意是爆开,溅射,这里是扑打的意思,表面上表现飞沙的力度之大,实际上表现边塞风的力度之强,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边塞烈风的狂暴,从而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之恶劣,生活环境之艰苦。

(2)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诗句“飒飒胡沙迸人面”的意思是:飒飒飞扬的风沙扑打行人的脸面。

“迸”本是“爆开,溅射”的意思,这里是“扑打”的意思。

这句表面看似写“沙”,而实际是承第一句写“风”,具体传神地侧面写出塞外风的力度之强,表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环境的艰苦。

并与上文的“风似箭”相照应。

(2)诗的前四句叙写了塞外的恶劣环境,末两句则借典言志,抛弃传统士人的性格气质而直逼功名的追求。

所以这首诗采用了衬托或借景抒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我赞成更换,旧铜马立在闹市区不安全,而且新的外表有光泽,展现出咱们盐城新的风貌,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内蕴。

示例二:我赞成修复,旧的精心修复(或修旧如旧式修复),比换新的更有纪念意义,老的铜马并不只是一个城市雕塑,而是代表着童年的回忆、曾经的故事、新四军的精神。

⑵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既反映了边塞艰苦的戎马生活,更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体味诗歌中遣词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结合词语的原意和在现在语境中的含义进行内容和情感、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通读全诗,在通译的基础上感受表现手法,情感则可通过题目、内容、关键词句、作者和注释等多方面来进行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玉仙馆(唐)张籍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选自《全唐诗》)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

”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解析】【分析】① 整体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

“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②“长溪、野水、鹧鸪啼”描摹声音,“阴云尽向西、天南行渐远”到“山山树里”,视线由远到近,几个关联的意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①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

“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②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时应注意,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词曲,回答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喜?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萎,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对这两首词曲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②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这两首词曲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怀古之情。

【答案】(1)①“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②“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2)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解析】【分析】(1)①悠悠:本义是连绵不尽的样子。

结合“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据此可知“悠悠”的两层含义分别是:“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②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