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光源的种类电光源可分为热辐射光源、气体电光源及其他场致发光、激光等类型,电视照明中常用的有:热辐射类:普通白炽灯、卤钨灯气体放电类: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1.白炽灯:普通的钨丝灯。
优点:是显色性好,寿命较长,功率范围大。
缺点:发光效率低,(百分之几),色温低(2300-28000K),玻璃壳发黑,降低发光效率。
2.卤钨灯:最常用的电视照明光源。
它是在常用的钨丝灯的基础上充入少量的卤素制成的。
在一定温度下卤素与蒸发到玻壳上的钨化合。
化合成的卤化钨是气体,随着灯内气体的对流,卤化钨又扩散到灯丝附近,由于灯丝温度很高,因此卤化钨又分解为卤开绿灯及钨,钨又回到钨丝上。
优点:P109●色温高,且稳定,一般在2900-32000K。
●发光效率高,稳定,30流明/瓦。
●寿命比同功率的白炽灯长3-4倍。
●透光性好,可见光全部能透过。
●体积小。
●显色指数高97-99缺点:●不能用手拿,碰到体酸的石英玻璃使用时易碎。
●耐震性差。
●由于制造技术原因,灯丝易断。
常见的卤钨灯有:石英碘钨灯管(散光灯、新闻灯)、石英卤钨灯泡(聚光灯、回光灯)。
3.金属卤化物灯灯腔内充有某种金属的卤化物。
常用的有镝钬灯。
【放像:金属卤化灯】优点:●色温高:5500-6000K●显色性高:80-90●发光效率高:80-100流明/瓦●寿命长是室外拍摄常用的光源。
4.氙灯:是一种惰性气体灯。
优点:●色温高:6000K●显色指数高:94●发光效率高:30-40流明/瓦●启动快速其光谱能量分布与日光接近,常用作外景照明。
(P110光源的显示指数,色温,发光效率。
5.荧光灯:三基色荧光灯。
光谱能量分布曲线以红、绿、蓝三原色组成而得名。
外形与荧光灯一样,属于冷光源。
【放像:三基色灯】优点:●发光效率高,是白炽灯的4-5倍●寿命长:是白炽灯的5-10倍●发光柔和。
常用于演播室的基础照明。
二、电视照明的灯具各种电光源还要与相应的灯具配合,才能使用。
灯具一般分为聚光型灯具和散光型灯具。
(一)聚光型灯具特点:聚光型灯具投射光斑集中,亮度高,边缘轮廓清晰,大小可以调节,光线方向性强,易于控制,使被摄物产生明显阴影。
常用作主光、轮廓光1.菲涅尔聚光灯:这是演播室常用的一种灯具。
它是由灯泡、球面反射镜、活动支架和菲温尔透镜组成。
灯泡的位置始终在反射镜的球面半径位置上,使灯泡向后面发射的光线被镜面反射回来后,仍经过球心向前汇合在螺丝透镜上,从而提高了光线的输出效率。
菲涅尔透镜的透射面是由多个梯形圆环组成,既能起聚光作用,又能使透镜中间部分变薄,起散热作用。
灯泡的位置可以和反射镜一起前后调节,当灯泡在螺纹透镜的焦点上,投射光束是平等光束,(图a);当灯泡在螺纹透镜的焦点之内得到的是分散光束(图b);当灯泡在螺纹透镜的焦点之外,得到的是会聚光束,(图c)。
这种灯具调整光源的位置,投射光斑可任意放大,收小;光线可以从聚光到散光连续变化。
在螺丝透镜作用下,投射光斑没有交叉干扰,物象清晰,光影质量好,改变挡光片的角度,可以控制灯光的照射范围。
演播室常用DJG系列聚光灯具与卤钨灯泡作光源。
可用于主光、轮廓光、造型光或效果光。
2.椭面聚光灯(椭球型聚光灯)椭面聚光灯,由灯泡、椭面反射镜光阑、造型片和凸透镜组成。
它能射出很严格的平行光,光斑形状与光强能用造型片与光阑等控制。
可射出各种造型图案,常用于造型效果光、追光等。
3.回光灯回光灯由灯泡、球面反射镜、圆锥形遮光环组成。
这种灯的光质硬,射程远,可以造成亮暗分明的界限,常用来作轮廓光,以显示物体形状、结构、质感。
灯泡可前后移动,使光束变大变小:当灯泡在球面镜曲率中心上,它的投射光束是分散的放大的;当灯泡在球面镜的焦点上,它的投射光束是平行、缩小的。
4.注光灯注光灯是小型聚光灯,但灯具前不带聚光镜,靠调节灯泡后的抛物面反光镜来聚光。
小型、轻便,通常由数盏灯具与灯架配套装在手提箱内。
5.便携式电瓶灯电瓶灯小巧轻便,调整反射面,可使投射光束从聚光到散光连续变化。
它有两种类型高色温:24V,500W氙灯低色温:12V,300W(二)散光型灯具特点:散光型灯具是一种漫反散式灯具,投射光斑发散,亮度低,边缘模糊,散射面积大,光线没有特定方向,柔和均匀,不产生明显的阴影。
常用作辅助光,基础光,背景光。
1.新闻灯:外景采访用,单联,双联。
2.四联散光灯:作辅光或顶光、背景光。
3.天幕散光灯与顶光散光灯:天幕散光灯常用来作天幕照明,灯具前插片架,固定各种色纸,调整天幕的颜色。
P112(f)顶光散光灯结构与天幕散光灯近似,常用作演播室的顶光与场景光。
P112b4.外景散光灯(镝灯):常用作外景辅助光照明。
(华南P245)5.三基色荧光灯:由多支三基色管组合而成:3管、6管、9管,常用作天幕、顶光辅光等。
三、灯具的支撑装置(放像:灯具)用来支撑或悬挂灯具的装置。
P113-1141.地灯:直接放置于地面上,如地排灯、天幕灯。
2.立式灯:把灯安装在三脚架上,便于自由移动。
3.悬吊装置:演播室常用的一种。
(1)固定型悬吊装置:水平吊杆,格架,定点杆式。
(2)移动型悬吊装置:滑轨式,格栅式,行车式。
(3)结合型悬吊装置:滑轨式水平吊杆,撑杆式结构。
4.夹持式:可利用各种还将夹钳,把灯具定位卡住或手持进行便携照明。
四、调光控制设备1.使用目的:演播室采用调光设备的目的是满足剧情变化而调节亮度要求。
同时调光器,可使灯泡的电压逐渐上升,避免产生冲击电流,延长灯泡寿命。
还可以记录下不同场景中各灯的不同亮度,以便再现原来的灯光效果。
2.可控硅调光器:调光设备已经经历了四代发展,电阻型调光器→变压器型调光器磁→放大器型调光器→可控硅调光器.目前使用的大多是可控硅调光器。
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活●控制台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遥控●可实现灯光的特殊变化缺点是:●回光灯干扰音频、视频信号。
●使用中要注意抑制可控硅调光器的干扰。
措施有:●在可控硅输出电路上加电感电容滤波器。
●调光器单独使用一台电源变压器与音、频设备分开。
●让调光设备输出线远离视、音频线。
●要有良好接地。
作业:1.电视照明中常见的电光源有那些?热辐射类:普通白炽灯、卤钨灯气体放电类: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2.聚光型灯具与散光型灯具有什么特点?如何选用这些灯具布光?聚光型灯具特点:聚光型灯具投射光斑集中,亮度高,边缘轮廓清晰,大小可以调节,光线方向性强,易于控制,使被摄物产生明显阴影。
常用作主光、轮廓光。
散光型灯具特点:散光型灯具是一种漫反散式灯具,投射光斑发散,亮度低,边缘模糊,散射面积大,光线没有特定方向,柔和均匀,不产生明显的阴影。
常用作辅助光,基础光,背景光。
6.5电视照明的步骤和方法一、不同场面的布光程序布光应按一定程序,先布什么光,后布什么光,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光线相互干扰。
布光的程序是按拍摄的场面大小而定的。
(一)大场面布光程序大场面布光一般先布场景光,后布背景光,再布主体光。
此时要求背景光能反映出布景的三维空间。
主体光:照亮主体物的光。
主体光的布置顺序是:1)布置主光,确定主体的初步造型。
检查其角度、照度是否合适。
即确定主光的强度、光性、光位。
2)配以辅光弥补主光不足之处,改进未被主光照明的部分造型。
3)为了区别主体与背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运用轮廓光照明。
4)使用调整背景光照明,获得一定亮度,拱托被摄体,调整背景光并消除背景上的阴影。
5)利用装饰光加强局部细节造型,使整体协调美观。
6)检查画面内是否有缺陷,并调整基本满意后就可拍摄。
(二)小场面布光的程序小场面一般先布主体光,后布背景光。
因为小场面的主体与背景距离比较近,如果先布背景光,主光、辅光会投射在背景上,影响原来的背景光。
主体光布置顺序仍是主、辅、轮。
布光还要根据主体是人或是物,主体或群体,静态还是动态等具体情况,考虑最佳方案。
只要光效好,灯光用得愈少愈好。
二、静态布光静态布光即对画面中人或物相对静止的布光。
(一)三维物体布光三维物体的布光主要用三点布光法,即运用主光、辅光、轮廓光三种基本光进行照明。
将三维物体的立体感、质感、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电视屏幕上。
三种光线的造型效果如前述,但它们是相互制约的,在布置时要注意:●主光强,辅光要弱,否则会喧宾夺主。
●主光高,辅助就要低,这样才有效消除在垂直方向上的阴影。
●主光侧,辅光就要正,这样才有效地消除主光在水平方向的阴影。
●轮廓光可由主、辅光的位置决定其高低。
(二)人脸布光1.正面单人布光光位:主光:水平角15°-45°垂直角20°-40°辅光:水平角5°-30°垂直角0°-20°逆光:水平角0°-30°垂直角20°-45°正常人脸正面布光光位图在对正面人像布光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脸的胖、瘦和要表达的年龄来确定光位。
一般来说要使胖脸变瘦,则光位的水平角、垂直角都大一些。
主、辅光的光比大一些。
如果要使瘦脸变胖一些,光位与之相反,即水平角正一些,垂直角低一些,光比小一些。
对男性和女性由于其脸部特征不同,而且性格也不同。
因此对男女的布光也不同。
对于女性肖像,一般多采用软光正面照射。
如果主光过于陡斜,眼窝就会变黑,眼睛下面的松弛肌肉必然会显得很突出,由于阴影的增大而使面部皱纹和其他不平整部分加重。
女性人像的逆光可比男性强一些。
这样能使女性的发型显得醒目,增添美感。
男性的布光方法与女性不同。
女性一般是以柔和的影调和光线效果来表现其美观的,而男性可使用稍微陡斜的照明角度更能增强造型效果和增添男人气质。
因而男性照明的垂直角度要比女性陡些;水平方向要比女性侧些;主、辅光的明暗对比度要大些。
男性的逆光一般比女性弱些,并很少采用双逆光,特别是对于秃顶或头发稀少的头部更应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与女性布光方法的不同是相比较而言的。
任何不顾人物的脸部特征千篇一律的布光方法和公式化的光位配置都是不恰当的。
对于女性如果兴讲柔化效果不讲造型效果,其人像也会因平淡而缺乏美感。
反之,如果男性采用女性的布光方法,那么,其人像必然缺乏男人气质而具有媚态。
假如,只顾其造型效果,而使脸部出现长鼻影、黑眼眶、红耳朵、发亮的前额和鼻尖,那么这些在男性人像上出现的光线效果看起来也并不比在女性人像上雅观。
【录像:人物布光三种效果分类带】2.多人物布光对多人物布光,采用的方法有:分别布光,一灯多用布光,分组布光或整体布光。
【放像:多人布光方法流派带】(1)分别布光:对各个物体分别进行三点布光,注意光线的相互干扰。
(2)一灯多用布光:利用一盏灯对不同物体往往不同的造型效果。
(3)分组布光:按灯具照明范围大小将群体分组布光。
(华南P263图)(4)整体布光:用大功率或多盏并列灯具分别作主光、辅光、轮廓光,对群体进行大面积的三点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