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进中举》 同步练习1

《范进中举》 同步练习1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练基础】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星宿.(xiù) 腆.着(diàn) 相.公(xiànɡ)B.解.元(jiě) 行.事(hánɡ) 长.亲(zhǎnɡ)C.作揖.(yī) 亲.家(qīn) 侥.幸(jiǎo)D.兀.自(wù) 名讳.(huì) 拙.病(zhuō)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带挈体统见教醉醺醺B.绾起倒运商议啐在脸上C.商酌瞒着喘息何足为奇D.盘费恭喜轩敞谨俱贺仪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维护用户的利益,可以不怕得罪人,不怕被骂得狗血喷头....。

B.即使有万贯家私....,也经不起你这样挥霍。

C.前些时候与朋友逛街,惊喜地发现今年的冬装悄悄地流行上了久未谋面的小棉衣,只是今.非昔比...,无论是风格款式还是颜色面料都有了较大的改变。

D.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B.“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不省人事,牙关咬紧。

(这个句子结构不完整,在“我中了”的后面应该加上“举人了”)C.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

(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把“不管”改成“尽管”)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B.范进、胡屠户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C.《范进中举》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先写范进中举前的情形,再写中举后的情形。

D.范进发疯的情节,既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又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6.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9、10段(从“范进看了众人”到“邻居各自散了”),完成(1)~(4)题。

(1)“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

”这句话指的是什么情景?用自己的话概括。

(2)范进发疯,醒来后为什么却“记得是中的第七名”?(3)“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些描写表现了什么?(4)范进中举后就成了“老爷”,范进家没有变,却成了“府”,还未坐定,就有张老爷来拜。

谈谈你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练能力】一、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回答1~5题。

周进中举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①,不想才到天字号②,就撞死在地下。

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

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馀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馀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

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他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馀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

我这舍舅,本不是生意人。

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

”自因这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

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

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馀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

”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

”金有馀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生③也可以进场。

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一番心事。

”金有馀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

那客人道:“这也不难。

现放着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做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

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

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

”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

’俺们有甚么不肯。

”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

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

”周进进场,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放榜那日,巍然中了。

众人各各欢喜……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

忙了个把月。

申祥甫听见这事,在薛家集敛了分子,买了四只鸡、五十个蛋和些炒米、欢团之类,亲自上县来贺喜。

周进留他吃了酒饭去。

荀老爹贺礼是不消说了。

(有删改) 【注】①贡院:明清时期省城乡试、京城会试的场所皆称为贡院。

②天字号:贡院连贯排列着隔离考生的窄小单间,“天字号”即第一号。

③监生:初由各省学政从秀才中考试选拔。

明清时期规定,凡向官府捐献一定数额钱粮者,也可获得监生资格,即可参加乡试。

1.范进中举后发疯突出“”,是极而疯;周进中举前发疯突出“”,是极而疯。

(各填一个字)2.第2段说周进“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

“这一条路”指哪一条路?为什么“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3.“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这句话表现了什么?4.试分析周进和范进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相同之处。

5.选文最后一段写了众人前来贺喜,结合周进中举前后的情况,说说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二、综合运用6.学习了本文后,某班围绕“范进中举”举行了一次语文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完成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横批:(2)【谈观点】“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很多人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没什么区别,学生就是“现代的范进”。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

三、写作练笔7.【写法借鉴】本文通过多处细节描写,将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和胡屠户那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片段仿写】请你任选一个场面,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200字左右)答案解析【练基础】1、【解析】选D。

A项中“腆”应读tiǎn;B项中“解”应读jiè;C项中“亲”应读qìnɡ。

2、【解析】选D。

“谨俱贺仪”应为“谨具贺仪”。

3、【解析】选D。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褒义词。

而题干中扰乱正常秩序是贬义的,所以成语用在这里褒贬失当。

4、【解析】选B。

此句的毛病在于语序不当,应该是“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5、【解析】选B。

范进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胡屠户是次要人物。

6、(1)【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可结合前后文情节的发展来概括。

答案:范进因刚才中了举而喜极发疯的情况。

(2)答案:范进热衷功名,利欲熏心,头脑中除了第七名以外已无其他的念头。

(3)【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可结合中举的情节及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范进中举后,地位发生了急剧变化。

这里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胡屠户和邻居的趋炎附势。

(4)【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要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分析。

答案:范进中举,就意味着升官发财。

中举前饿了两三天无人问津,中举后一个个巴结讨好,深刻揭露了趋炎附势的世风,同时也反映出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

【练能力】1、答案:笑喜哭悲2、答案:跟着金有馀做生意。

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家里穷,又无馆做,没钱就没机会再进考场。

3、【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结合周进中榜可知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答案:表现了人们趋炎附势的丑恶心态。

科举制度毒害了人们的心灵,使他们的灵魂变得扭曲了。

4、【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比较。

分别从文章对人物的描写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再进行比较,从中找出相同点即可。

答案:都是穷苦的读书人,无用的书呆子,读了几十年的书还没有考中举人,他们都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5、【解析】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

文章主题要深挖,挖掘到人类共性与社会本质等方面的特征。

答案:这与范进的遭遇是一样的。

周进因为家里穷(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无法进入考场,这些人不来资助,周进中举后他们却涌来贺喜,这说明了科举制度不但毒害了读书人,也毒害了其他人,揭露了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揭露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

6、(1)答案(示例):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2)答案(示例):不同意。

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不一样。

现行教育就个人而言,是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传授文化技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社会而言,是培养有用人才,服务于社会。

而封建科举制度对个人来说,是名利的竞技场;对社会而言,其选拔人才的作用已丧失。

7、答案(示例):她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

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盯着蝴蝶,终于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弓着背,手中间隔着点空隙,脚尖小心翼翼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

之后,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她又急又气,噘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叉,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