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讲 中国近代史 1927-1949

第4讲 中国近代史 1927-1949


【例题❹】(2014·惠州四校联考)下图为近代中国茶 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材料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流程图反映了茶叶的销售过程,说明外销农产品 形成规模。C项正确;A、B两项题干材料无从体 现,D项说法错误。
(2)全球视野下的抗日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 了重大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3)民族独立自由视角下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 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 族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联合国常任理 事国就是明证),为中华民族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胜利,也是国共合作的胜利。
答案 C
5.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实践
(1)探索革命道路——从中共二大到八七会议。 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在革命道路上 基本照搬了苏联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②l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 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 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 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民营工业遭受 打击、内迁; 官僚资本主义 垄断;日本经 济掠夺;统制 经济政策
《新华日 报》
《风云儿 女》
毛泽东思 想成熟 (《新民 主主义论》 与地位确 立(中共
1945 -
1949 年
整体 特征
重 政 重 反 渡 协攻庆 协 点 江 会;谈 会 进 战 议三判 议 攻 役 召大;;;;开战重粉战新役庆碎略政;民入国市资营绝独场本工境占;膨业;中官胀陷美国僚
⑧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 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的决策。
【例题❺】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 得的最大成果是(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 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 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 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问题:
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 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议)到内战
【例题❸】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 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 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 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 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考点集中在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发展、新民主主义 革命、毛泽东思想。考查频度高,以选择题为主。估 计2015年会围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民政府的经 济政策、毛泽东思想命制一道选择题,或者在主观题 设计一个基础性小问。建议不要抓细,从宏观上抓住 几个核心考点即可。
年代
政治
经济
社会生活 思想文化
国共十年对峙;工农武 国民经济建
【例题❶】(2014·济宁一模)2014年,我国政府决 定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抗日 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主要是 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
A.赢得了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B.赢得了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 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D.为世界赢得和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析 本题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要求分析中华民 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抗日战争是中 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故A项 正确。其余三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重要措施
(1)改订新约运动:①1928年国民政府为缓和中国人民 反帝斗争和扩大税源而发起,主要围绕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 裁判权问题。②它减少了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增加了关税收 入,而且提高关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①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 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②吸纳了苏联计划 经济和凯恩斯思想,实行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市场经济。③它 推动了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增加了国民收入。
(3)统制经济政策(战时经济体制):①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经济各环 节的方法,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战时经济模式。②战 时经济统制政策保证了战争的需求,同时促使官僚资本主 义迅速升级。
答案 (1)国内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
建设运动”;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面临国民 政府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根据地 建设);
广大工农阶级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张向苏联学 习。(或回答“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亦可)国际因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 灵,暴露了市场的弊端;(若回答“罗斯福新政国家干 预经济取得成功的启示”酌情给分);苏联的斯大林模 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或苏联计划经 济体制使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
(4)总体积极作用:①为抗日战争战略后方的建立奠 定了基础。②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必不可少 的物质条件。
【例题❷】(2014·深圳调研)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 先后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 肥皂等货物的进口税,到1933年,对棉产品、纸张的进口 税率甚至达到货价的80%。此举( )
③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共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 作。
④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
⑤抗战胜利前夕的中共七大决定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 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共完全走向成熟。
⑥抗战胜利后,中共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双 十协定》,并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 了主动。
⑦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共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取得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4.近代中国的经济形态对照
经济形 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自然经 济
封建土地制度; 鸦片战争后开始 封建政治制度 解体,新中国成
立后被消灭
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 主导地位
外国资 本 主义经 济
洋务经 济
鸦片战争之后 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
以商品输出、资 本输出为主要表 现形式,新中国 成立后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 引进西方先进技
解析 本题以研究性学习引入,综合考查中外经济建 设,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本题 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要特别注意材料来源的时 间提示,从第一段材料看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当时苏 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肯定,第二段材料“内外层层叠叠 的高压状态”指的是外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内 受工农武装割据的威胁(中共面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与 “围剿”)。
装割据(南昌起义、秋收 设运动与民
1927- 1937年
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军事反围剿); 红军长征;八七会议与
族工业较快 发展;官僚 资本主义兴
遵义会议;日本局部侵 起

毛泽东
《歌女红 思想形
牡丹》 《渔光曲》
成(工农 武装割
据思想)
1937- 1945年
日本全面侵华(对平民人 权践踏的三大罪行);全 民族抗战(国民政府的四 大会战与远征缅甸、中 共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
土地革命 时期
两党对峙,进 行“围剿”与 反“围剿”的 斗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
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 据地,逐步探索出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道路
抗日战争 时期
两党合作,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
日本侵华,中日民族 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 的最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胜利
解放战争
时期
两党内战
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 企图消灭共产党,维 护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的统治
中共取得解放战争的 胜利,成立新中国; 台湾与祖国分离
中国共产党逐渐 走向成熟;新民 主主义革命逐步 走向胜利;中国 开始民族复兴
民族资本主 义曲折发展 并趋向绝境
《解放 日报》
社会生 活一定 程度发 展;后 期发展 迟缓
毛泽东思想 发展(七届 二中全会与 《论人民民 主专政》)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毛 泽东思想形 成、成熟、 发展
1.全面认识抗日战争
中国从内战到 全民族抗战并 取得胜利
(续上表)
1945— 1949年
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 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美国 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积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极对外经济扩张
政治:二战后初期,和平 主义思潮盛行;美苏冷战
全面展开
从争取和平、民主 的斗争(重庆谈判、 1946年政治协商会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历史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第4讲 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
(1927—1949年)
五年 考点 分布 一览
考情 分析
2010年
2011年
2012 年
2013年
2014年

[39-1] 计划
经济思 想
[16]毛 泽东 思想
[16]新民 主主义革 命
[17]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论)
②1935年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 策问题。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逐步走向成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