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角度评价《穿普拉达的女王》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既有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这种社会属性。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竞争,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换句话说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竞争。
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人为中心”的道理。
而影片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为我们展现了职场的一种智慧。
影片的主人公安迪初出茅庐,很幸运的得到了一份“成千上万女孩为之疯狂的职位”的面试通告,于是,衣着朴素的奔赴《天桥》时尚杂志的总部,在那里,米兰达——杂志主编,是一个让人时刻不能松懈的女人,可以收,她精准独到的眼光,不光能够控制这个世界上流行的时尚,也能让整个《天桥》杂志上上下下高度紧张,她的第一女助理,在见到安迪的第一面就否定了这个跟时尚“格格不入”的女孩,但是没有想到米兰达却钦点了安迪作为自己的第二女助理,安迪面试成功,从此开始了让她抓狂的“保姆”生涯。
按照工作需要,安迪需要负责米兰达的部分日程安排、衣物的搜集、咖啡、牛排、还有她的两个双胞胎女儿的衣食住行。
在经历了慌乱、压抑、抱怨、反省和改正这几个阶段以后,安迪成功的被米兰达定为第一女助理,并带她参加了最重要的巴黎的一场时尚聚会——是的,最时尚前沿的一次年度盛会。
安迪得到了非比寻常的赏识,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远离最初的生活和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愿望——到报社工作,去报道新闻,去揭示实施的真相。
当她和米兰达交流工作、生活的时候,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于是,她毅然离开了已经打开一片天地的《天桥》杂志社,离开了五光十色的时尚圈,去一家报社寻找自己喜欢的梦想。
让人欣慰的是,米兰达在失去安迪这个最好的助手以后,多少有一些失落,但是她还是用她的方式给了安迪最宝贵的支持,亲自致电那家报社为安迪作了“新职业推荐”,报社主编自然知道能够得到米兰达如此高度评价的女孩,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奇才,于是,安迪如愿以偿,重新做回了自我,当她再次站在《天桥》杂志社楼下的时候,一切恍如隔世,米兰达继续着她自己精致、准确、挑剔的时尚生活,而安迪,也有了属于自己一片天空。
本片无疑是成功的,影片中有三个人物刻画,完全可以让我们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去加以分析与理解。
影片开始,接待主人公的是米兰的助理。
怎么说呢,能做到米兰助理的人,其工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在她觉得安迪“格格不入”的穿着,觉得她是个不懂时尚的人,米兰达是不可能选她的时候,出人意料的,米兰达选择安迪作为自己的第二助手。
在现实中,类似这样的助理,到处都是。
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了解领导,可以替领导做出一点选择。
可是,领导的想法谁又可以完全揣测,因此,不要聪明的替领导做出决定!在首席助理收到米兰达马上到公司时,整个公司都开始忙碌收拾,员工开始换上时尚正装。
在现实中也是这样,老总不在,员工总是可以轻松自在,老总来的时候总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是为了给领导一个好的印象,从而有利于自己的晋升。
从米兰达一进公司门,助理马上就迎上去汇报工作,不得不说,她是为了在米兰达面前表现自己在努力的工作。
从行为上不难看出,助理在表现自己的才能,或者在展示其工作能力。
下面来说一下米兰达,从影片不难看出,米兰达是一个严厉刻薄、毫不留情、待人冷漠傲慢、细致入微、工作当中的完美主义者。
接到电话的助理,公司马上忙碌起来;在米兰达进入电梯,另一位员工马上出来,并道歉;助理在为她汇报工作,她一一否认掉,包括安迪前来面试,助理说不合格,米兰达直接说出上次两个助理是她学的依旧不尽人意。
米兰达符合现在社会上的领导特征。
有自己的看法,强势,专制,整个公司上下都得听她的,她就是权威。
尽管如此,影片最后我们依旧看到了她强势的背后,她的家庭婚姻崩溃的无奈与脆弱。
她在公司的表现,无非就是想捍卫自己的事业。
她的行为折射出她内心没有依靠,她只能把
她的信心建立在公司上,对员工下属的强势。
在米兰达意味深长地说“别傻了,每个人都想这样,都想像我们一样”我们可以看出,米兰达的行为都是因她的内心而引导的。
电影前段最让我深思的是米兰达每次上班,把衣服,报丢到安迪的桌子上,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问题我们会面对到,那我们是否可以正常的去承受住。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安迪在剧中也遭遇了许多次的失败。
从不能迅速记下米兰达的工作安排到接打电话的匆忙毫无准备,从土里土气的穿着打扮不符合公司氛围到无法完成为米兰达定下航班回家的任务,又或是更加严重的去米兰达家中没有很好地听从公司同事的指点无意中看到了些许老板的私生活。
这些都是一个职场新人的必经过程,我们的女主角没有就此而放弃自己的工作,尽管她的梦想不在这里,她也还是在经过了一次次的失败过后没有放弃,反而更好地去适应这个环境。
我们再来看下安迪。
安迪面对米兰达的时候,交上自己的简历,努力的说明自己多优秀,可是米兰达根本就没有去听她所谓的荣誉。
而最终安迪被录取,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因为安迪说的那句话:我很聪明,是的,安迪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去说自己的优秀,而我很聪明,是安迪对自己的自信。
现在我们去面试工作,看简历,看荣誉,都觉得成绩,学位是对一个人的肯定,可是工作以后,我们看重的是能力,学习不好有能力一样可以做好工作,有成绩没能力也只是一个考试的机器罢了。
现在社会录取,引导的因素大部分来自看简历,有多少真正注意到应聘者的发展能力!
影片中奈杰尔的话不得不让每一个上班族去深思,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被迫的为了生活而去工作。
安迪抱怨米兰达不懂的奖励她,可是作为一个领导,下面员工做好了工作本来就是他们的本职。
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自己的职责,我们需要的不是奖励,我们是因为喜欢工作才去工作的,不是被胁迫者。
听了奈杰尔的话,安迪很好的反应过来,是的,她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
首席助理和别的员工在说安迪的时候,这在职场是在正常不过的,每个员工之间都是竞争的关系,很多人会去贬低你。
你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让自己优秀起来,不是一味的去抱怨,这只能让人觉得你是真的不行。
当安迪在奈杰尔的帮助下,换上时尚穿着出来的时候,员工们有的只是惊讶,所有的背后窃窃私语也是不攻自破。
在工作中,只有你有能力了,你才能证明自己。
所以,当你抱怨不公的时候,请先让自己变的优秀起来,让别人无话可说。
影片中部分有一个情节,安迪因为误上米兰达的楼上,收到了米兰达的刁难,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安迪经过努力完成了!在交任务的时候,米兰达说说的也都提前做好了,从米兰达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出她很意外。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提前想好,领导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当我们提前做好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工作表现的好。
要是等领导吩咐了才去做好,那么你只是一个执行者,下次有升职的机会什么,领导也不会想到你。
所以,在工作中做一个主动的人。
任何事情,看是不可能,但是也要努力去做,做了就有希望,不做你就已经失败了!要依据自己的内心,努力的去做事,不要呆在原地去想,想是想不出结果的!
影片的最后让我们去总结一下,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巨大努力。
有时候做的好了,得不到表扬,做错了却要被批评,经常不被别人理解,工作苦闷单调。
当下的年青人,从小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大多数人的心灵早已变得脆弱不堪,踏入社会后,不能够面对现实中的压力,遇到困难往往只会抱怨,实在受不了就选择逃避。
可是,社会是残酷的,没有抗压能力,我们注定会被淘汰。
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职场风雨之后,安迪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所以她利索的结束了这一切的光环。
拿得起放得下也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跟着自己的心走,我们才能真正的去热爱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