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初二生物课堂笔记全套第一单元 走进生命世界第1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 生物与生物学1.概括: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2.分类:①动物 ②植物 ③微生物一.生物 ①除病毒以外的生物由许多细胞有序构成的3.生物的基本特征: ②生物坱要摄入营养物质③进行呼吸与排泄④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分遗传变异现象⑤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1。
概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研究内容 : ①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二.生物学 ②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④生物多样性⑤人类对生物的利用与保护①克隆②试管婴儿三.生物科技成果 ③太空育种技术④人类基因组计划⑤生态农业⑥杂交水稻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取镜和安放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2.对光三步骤 ②将遮光器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做视野3.移片4.观察 ①取片②降镜筒③移物镜④垂直反光镜⑤背转压片夹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二.科学探究一般过程 ③制定计划一.显微镜的作用2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2章 生物与环境第1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1.意义: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① 水中 湖泊一.环境 2.分类 海洋② 陆地 极地覃地高山③空中 沙漠第2节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一.环境因素1.生物因素:周围其他生物2.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二.非生物因素为什么会影响生物?光合作用(阳光)、呼吸作用(空气)、生物的主要成分(水)1。
概念: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其它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三.对照实验 2。
单一变量原则1。
种间关系 ①互利变化②寄生四.生物间的关系 ③捕食④竞争①种内互助2。
种内关系 ②种内斗争第3节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蜣螂出国记二.生物影响环境 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生物适应环境的 二.行为特点 1.牛破坏草原环境,蜣螂改善草原环境2.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 ①净化空气②保持水土③增加空气湿度④吸附尘土⑤光合作用制造有机1.特点:①结构 ②生理 ③形态 ④行为2.意义:利于生存适应环境,更好生存,繁衍3.形式:①警戒色 ②保护色(生理) ③拟态1.冬眠2.候鸟迁徙3.找食物4.繁衍后代3第3章 生太系统和生物圈第1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提供食物能量 提供食物能量三.生物成分关系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五.生态系统的分类 第2节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一.生物圈 二.分析“生物圈Ⅱ号” 第三单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1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 二.叶的结构 1.一个特制的鱼缺2.整个地球 1.非生物因素↓↑(相互依赖影响)3.生物因素 ①动物——消费才②植物——生产者③微生物——分解者1.观察 2.实验 3.测量 4.调查 1.按人为因素影响大小 2.按环境区别 ①人工生态系统⑤ ②自然生态系统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陆地生态系统①②⑤⑥ ②湿地生态系统⑦⑧③水域生态系统④1.失败原因:地球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极其复杂,目前科技水平还无法建造一个稳定的生物圈2.给我们的启示:地球生物圈是我们唯一的家园1.概念: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一切能够适应生物生存的环境总称。
2.范围 ①大气圈下层②水圈全部③岩石上层1.公式: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2.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为地球上所有生物提供食物②交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③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相对稳定1.上下表皮2.叶肉——叶肉细胞含有许多叶绿体3.叶脉——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无土栽培的概念与好处二.无机盐缺乏症三.根吸水原理四.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1节饮食与营养一.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二.常见物质中含有哪些有机物: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一.营养物质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二.建造我们的身体(依据)——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细胞是由营养物质组成的三.提供能量第3节合理的膳食一.合理的膳食1.2.根毛作用:使吸收面积大大增加3.根吸水的进程①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②筛管:运输有机物①P60②P611.缺磷——紫红色斑点2.缺氧——叶黄,生长慢3.缺钾——长不高,像火烧1.土壤溶液浓度低小根内浓液浓度吸水2.土壤溶液浓度高小根内浓液浓度失水①成熟区——吸收②伸长区——细胞生长③分生区——细胞变多④根完——保护根尖①相领细胞逐层渗透穿过②沿着细胞间隙流动1.一日三餐的目的: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2.营养物质分为①有机物:蛋白质、脂肪、糖类——提供能量②无机物:水、维生素、无机盐——维持健康1.糖类:大米、小麦粉、土豆、苹果,香蕉2.脂肪:花生、猪油、豆油3.蛋白质:黄豆、牛肉、鸡、鲫鱼、鸡蛋1.建造我们的身体2.给我们提供能量3.维持生命和健康1.点燃以后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证明含有能量2.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1.一日三餐热量分配比例:30%,40%,30%2.青少年合理膳食要求:①——⑤3.主盒食、精细粮分别是:P8145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消化作用的过程和结果?P83①——② 什么叫吸收?③ 吸收的结果(进入血液)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三.小肠的特点及意义第6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 食物链一.食物链的概念与特点二.食物链的画法与组成三.生物防治的意义:①能持续控制害虫;②成本低;③污染少第2节 食物网一.食物网的概念及能量来源与流动过程二.能量流动规律 第7章 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第1节 能量的释放与利用一.能量的释放与呼吸成正相关关系二.呼吸实验 1.消化腺——分泌液体 2.消化道——提供场所 ①唾液腺——唾液(流入口腔) ②胃腺——胃液(流入胃) ③肝脏——胆法 ④胰腺——胰液 ⑤肠腺——肠液 流入小肠 1.5-7米是消化道 最长部分 2.内有皱壁及绒毛 3.绒毛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引和运输4.内有许多消化腺开口——产生的消化液有利于食物消化 1.概念:在一定的区域,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特点: ①食物链通常由绿色植物开始的 ②位于食物链中第2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③位于食物链中其它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1.画法:草→兔→鹰2.组成: ①生产者:植物 ②消费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①概念: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②过程: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能量流动 1.方向:由植物流向植食性动物流向肉食性动物2.逐级递减(上一级能量只有1/10能成功驻向下一级)1.目的: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2.理论依据: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氧气可以助烧3.分组 4.结论 ①实验组:A 与乙②对照组:B 与甲①实验一:植物的呼吸过程释放二氧化碳②实验一:植物的呼吸过程消耗氧气6第2节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部分功能 二.气体交换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第8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制作临时装片二.观察细胞(特点)三.绘图要求见:P8上方①②③一.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 ①细胞膜 ②细胞核 ③细胞质二.动植物细胞的组成 及各部分功能 三.DNA 全名? DNA 、染色体、细胞核三者关系?脱氧核糖核酸 DNA 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染色体=DNA+蛋白质第2节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细胞分裂 二.细胞生长 三.呼吸作用公式:有机作用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活细胞中 1.呼吸道——→气体进入肺通道 2.肺——气体交换场所 ①鼻 ②咽 ③候 ④气管⑤支气管①鼻毛—去灰尘(清洁) ②黏液—粮食灰尘和细湿润空气 ③毛细备管—温暖空气 1.原理:气体总是由高浓工赂低浓度处扩散 氧气 氧气2.过程:肺泡——→毛细备管——→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1.在P4页右上标出各用具名称 2.完成P6页讨论题①②题 ①一侧先接触水滴另一侧缓缓放下 ②滴加碘酒染色 1.8-2:植物细胞:有棱角,多边形 动物细胞:椭圆形 2.8-3:表皮细胞:有许多保卫细胞(两两中间是气孔) 3.8-4:茎细胞:多边形,大小不统一 4.8-5:叶片细胞:多边形,大小相接近 5.8-6:酵母蓖细胞:圆形,分布离散 1.植物细胞 2.动物细胞: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③细胞质——储存许多微细结构 ④细胞核——控制中心,内有遗传物质 1.液泡—储存细 胞液的场所 2.叶绿体—光合作用 1.核质的变化:都要一分为二,分别进入两个新的细胞2.意义:①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直接繁殖了后代②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增加了细胞的数量3.染色体的变化: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保证了细胞前后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1.植物细胞液泡变少变大 2.为什么不能无限生长①细胞核任务太重②表面积相对减小,营养不良7 三.细胞的分化 第9章 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第1节 植物体的组成 一.器官的概念与分类?组织的分类?器官二.根尖 的组织 三.叶的结构 四.植物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2节 人体的组成一.人体的外形:头、颈、躯干、四肢二.人体的内部器官四.系统的概念?人体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很多 4种 很多 8个 1个第3节 单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和种类1。
概念 2。
种类P31二.酵母菌三.衣藻、眼虫共同点 一.草履虫 1.概念: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差异的过程 2.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3.什么叫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1.根、茎、叶→营养器官 2.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3.概念:由由各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联合来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 1.分生组织 2.保护组织 3.薄壁组织 4.输导组织 5.机械组织 1.根冠——保护组织2.分生区——分生组织(细胞变多)3.伸长区——薄壁组织(细胞变大)4.成熟区——机械辅导组织1.表皮—保护组织—保护作用2.叶肉—薄壁组织—贮存作用3.叶脉①导管,筛管—输导组织—输导作用;②纤维—机械组织—支持作用1.颅腔2.胸腔:肺、心脏(左)3.腹腔:胃(左上),肝脏(右上),阑尾(右下)第8个三.人体的组织 1.上皮组织——皮肤表面——保护作用 2.神经组织——脑、脊髓——传递兴奋3.肌肉组织——网内——产生运动 4.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脂肪——支持营养、保护 1.与支植细胞区别,植物:无叶绿体;动物:多细胞壁与液泡 2.营养:直接从外界获取有机物3.利用: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发酏产生酒精,生产面包 ①鞭毛根部有红色眼点能感光②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 1.结构 与功能 2.与变形虫同属低等动物 3.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趋利避害1.纤毛:运动 2.表膜:呼吸 3.口沟:进食 4.胸肛:排汇5.食物泡:消化吸收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利 2.害 ①草履虫变形—科研材料 ②眼虫—监测环境 ③酵母菌—酿酒、制成 面包、制药 ①疟原虫—疟疾病 ②蓝细菌—污染水8第10章 水中的生物第1节 水中的生物一.水中动物的分类二.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三.河蚌 四.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一.藻类植物 二.水棉细胞特点 三.与人类的关系 第11章 地面上的生物 第1节 地面上的生物一.植物的分类:1.种子植物(被子,裸子)2.蕨类植物3.苔藓植物4.藻类植物 二.被子植物 (绿色开花植物)1.无脊椎动物:①腔肠动物 ②扇形动物 ③软体动物 ④节肢动物2.脊椎动物:⑤两柄动物 ⑥哺乳动物 ⑦鱼类 1.鳃——呼吸 2.鳍——游泳3.侧线——感动水流,测定方位 4.纺缍体身体、鳞片、黏液——减少阻力 5.鳔——沉浮 6.体色——北深腹式(保护) ①胸鳍、腹鳍各两个——平衡 ②尾鳍——动力,方向1.贝壳和珍珠的形成:外套膜分汤物2.水中生活的特点: ①鳃——呼吸②斧足——插入泥沙中运动③贝壳——保护1.分类2.特点①单细胞:衣藻、小球藻 ②多细胞:水绵、海带、紫菜 ①无根、茎叶(只有根状物,叶状物)②大部分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70%氧气) 1.呈长微状 2.叶绿体绿色带形,螺旋形 1.利:①制造氧气(70%)②食物:海带紫菜③提取工业原料④净化污水 2.害:赤潮—沿海—红色 ②水华—湖泊—绿色 1.特点:都开花并结果,最谭嗣同等,种类最多 2.花和果实的结构 .代表:大部分觉植物及雪莲、盐爪爪、骆驼刺、菟丝子(寄生) 花①—⑦P60 果实=种子+果皮 外盯皮 中果皮内果皮 1.特点:无真正和果实(无果皮)2.代表:马尾松、银棚、银杏、水彬、侧柏、苏铁3.故乡:中国(种类最多)9 三.裸子植物一.蕨类植物二.苔藓植物第12章 空中的生物第1节 鸟类一.是鸟类不会飞的支物二.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第2节 昆虫 一.昆虫二.蝗虫的结构和功能三.昆虫与人类关系 1.代表:贯众、卷柏、蕨、风尾蕨 2.特点:根——须状;茎——好下,根状;叶——粗壮的叶极小叶 3.作用:现代食用——医药 古代形成煤 1.代表:葫芦藓,金发藓 2.特点:根——假根,不是根(只固定不吸收);茎:矮小无输导组织 叶——小而薄吸收水和无机盐 3.作用:保持水土,监测空气污染1.会飞不是鸟:蝙蝠、昆虫 2.是鸟不会飞:鸵鸟、乐鹅、鸡、鸭、鹅 1.体型—流线形—减少阻力 2.体表—羽毛 3.骨—薄而中空—减少体重 4.胴—连接气囊—双重呼吸 5.体温—恒定,更适应环境 6.提供飞行动力 ①正羽—飞翔 ②绒羽—保温 ①翼—宽大 ②肌肉—发达 三.如何保护鸟类 1.保护森林 2.制作人工鸟箱,饲养台 1.代表:蝗虫、蜂、蝶、苍蝇、蚊子等约100万种 2.特点:P84 1.头 2.胸 3.腹—气门,向内连接气管,用气管呼吸 4.体表外骨骼—阻止水分散发,支持保护 5.体色—绿色,保护色 ①触角—触觉,嗅觉 ②复眼—视觉 ③单眼—感光 ④口器—获取食物 ①对足 ②两对翅 ①前翅—坚咸,在外②反翅—薄,适于飞行 ①前足、中足—行走②后足—分达,跳跃 1.利2.害 ①蜜蜂—酿蜜 ②蝶类—传粉 ③地鳖虫—制药 ①蝗虫,蚜虫,天年—啃食家林 ②蚊,蝇—传播疾病10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一.微生物的分类?①病毒 ②细菌 ③放线菌 ④真菌(唯一有细胞枋) 二.细菌三.放线菌五.青霉和葡枝根霉异同 六.与人类关系1.形态:①球形 ②杆形 ③螺旋形(弯) 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似核不是核3.特点:单细胞,无细胞核,繁殖快(30分钟) 4.大小:1000个=1mm5.分布:很广1.结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2.特点:单细胞,无细胞核 四.真菌 1.分类:酵母菌、霉菌、蘑菇2.特点: ①无根茎叶,无叶绿体 ②有细胞核 ③腐生或寄生,孢子繁殖 1.同:都有营养和直立菌比2.异:①青霉:顶端雪帚状,青绿色②葡枝根霉:球状黑色 1.利2.弊 ①分解动物尸体,促进物质先王 ②酿酒制作食品,制药(酵母菌)①使动樾物、人患病(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 ②使食物腐败八上期中一.循环系统的组成二.三各血管的概念和各自特点三.心脏一.血液二.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P12因为红细胞里有红色含铁的血红蛋白 一.血型的种类?输血的原则?为什么? A, B , O, AB 输同血型 P13 二.血液循环左心室→全身→右心房 ↑左心房→肺→左心室血管心脏血液动肪 静脉 毛细备管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到心脏毛细备管:物质交换 1.大小:着手大小 2.位置:胸腔中央,偏左下方 3.形状:像桃子 4.跑去的作用:提供动力(体弱者心率偏高) 5.内部结构:左心房,右心室 右心房,右心室 血浆 备细胞:分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组成: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樐、二氧化碳、尿素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与废物1.概念体循环2.分类肺循环 ①任务:送氧气②特点:动脉血管内动脉血③过程:左心室→全身→右心房①任务:获取氧气→右心房②特点:动脉血管内静动脉血③过程:右心室→肺→左心房一.排泄 (粪便不属于排泄)二.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三.肾单位的结构 及各部分功能一.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 基本单位)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八大系统的指挥部)三.脑的组成一.反射 二反射的分类 ①排尿→尿夜(认人途径) ②排汗→③呼吸→二氧化碳和水量水 1.概念 2.途径 1.肾脏→形成尿液2.输尿管→输送尿液3.膀胱→贮存尿液4.尿道→排出尿液肾小体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被吸收回血液中剩下部分水分无机盐,所有尿素组成原尿 ①肾小球:滤过;留下全部的蛋白质和备细胞,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全部尿素,透过肾小球进入肾小囊成为原尿 ②肾小囊:贮存尿液1.基本结构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神经冲动) 3.形态特点:表面多突起 4.突起作用:连接各神经元,实现(1条→多→1)网状 ①细胞体②突 起A 树突:多条,树枝状B 轴突,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