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质量工程结题鉴定专业名称:采矿工程项目负责人:江文武所在系部:矿冶工程系填报日期:2014-12-09教务办公室二○一四年制1结题鉴定表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结题鉴定表2重点专业建设情况2.1专业概况一、专业沿革我院采矿工程于2006年开始招生,为满足社会对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急切需求,本专业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采用了灵活的“3+1”和“2.5+1.5”模式定单培养模式,在2008年和2009年定单培养模式毕业的班级有采矿041、采矿051,目前这些学生均已很好的胜任了单位的工作,且表现脱出,受到了单位的好评,采矿工程专业也因此成为院重点建设专业,截止到2013年,总的毕业生已经到达180多人,在校学生有170多人,学生就业率100%,采矿工程专业为“教书育人”先进教研室和“就业先进教研室”。
二、专业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⑴专业定位我院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较深厚的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固体矿床开采和岩土工程的现代科技知识,能从事矿床开采、地下工程、基础工程、工程施工、生产技术管理、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
⑵办学指导思想本专业的建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综合能力人才为根本,针对社会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依托行业、融合市场,构建在独立学院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进程,深入开展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强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强化采矿工程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三、人才培养(含招生与就业情况)为了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为具有较强理论的应用型人才,在制定教学几何时,突出了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应的缩减了理论课时。
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岩石力学、爆破工程、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井巷(隧道)工程、矿井运输与提升、矿山机械、选矿学、矿石学、技术经济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其中专业技术基础,11门课,共440学时;占计划总学时的比重为18.5%,专业课程12门,共512学时,占计划总学时的比重为21.5%,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为建筑制图(一)、建筑制图(二)、矿山机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高级语言(C语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VF),专业课程模块为地质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电工学、现代企业管理、爆破工程、流体力学、岩体力学、AutoCAD、矿石学、井巷与隧道工程、矿山测量、矿床地下开采、选矿学、通风与安全、矿床露天开采、技术经济学、充填理论、专业英语、控制爆破、边坡工程、重力选矿、浮选、矿山地压及控制。
四、专业办学特色⑴围绕培养目标,科学合理构建课程设置体系在学院对基础课程总体规定框架内,为适应采矿工程专业定位的建设要求,对每门课均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分析各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对部分课程进行了增减、合并、以及对学时进行了重新的分配,初步形成了专业模块化教学,为培养具备一定科研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有力的实施依据。
(2)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在强化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对专业理论教学重点进行了重新的分析和确定,借助产学研平台,促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提升教学质量,放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突出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性。
(3)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本专业建设目标要求,相配套的开设了采矿工程生产实习(一)、生产实习(二)、矿山测量实习、矿山工程稳定性模拟认识实习、爆破工程实验和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岩石力学实验以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等等实践环节。
为了能使上述实践教学保质保量落到实处,采矿工程教研室在学院、系级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扩展教学实践实习基地,针对性的购置一些科研教学设备,以及积极利用校本部、工程研究院和企业的试验设备。
其一,为加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为采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现已经共建教学实习基地9处。
这些实习基地既有大中型矿井又有小型矿井,开采条件从简单到复杂几乎应有尽有,从有色金属矿山、黑金属矿山到非金属矿山,采矿方法也包含了教科书上介绍的三大类采矿方法,即空场法、崩落法和充填采矿法,是较为理想的实习教学基地。
多年来,我院采矿工程专业与实践教学基地在科研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从地压监测与控制、采矿工艺优化、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数字化矿山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每年科研经费达100多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学院的学科建设,解决了企业生产的技术难题和学生实习困难的窘局,真正实现了校企共赢局面。
其二,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购置了一些教学科研设备,如探地雷达、三维激光探测仪、爆破震动测试仪、数值模拟实验室(FLAC岩土工程专业软件)、工程地质标本和采矿模型等等,另外也基本实现了与校本部、工程研究院以及矿山企业的试验设备资源共享。
此外,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
⑷结合专业要求,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了广泛的横向科研活动,一方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在井下看到、体验到教师的科研成果,了解成果的科学原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真正学到教科书中不曾介绍的先进技术;二是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参与项目的部分测试、试验工作,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这些将极大地强化了创新型人才培养。
2.2师资队伍⑴师资队伍情况采矿工程专职教师一览表⑵专业教师结构状况采矿工程教学队伍专职教师7人(包括双肩挑),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
40岁以上1人,35~40岁4人,35岁以下2人。
毕业院校或正在攻读院校有: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
其中工学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
硕士生导师3名。
2人获“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和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一线教学队伍。
且任职资格齐全。
⑶学科专业带头人采矿工程专业教师中包括双肩挑教师共有1名教授,3名副教授,其中3名为博士学位,2名获得“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名学院专业学科带头人,3名为硕士生导师。
他们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或主持了多项省部级或国家的攻关课题,如2014年获批立项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时承担主持校级以上教改和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累积经费达300多万元。
,在近4年,论文发表了2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12篇。
2.3教学基础设施与利用一、专业办学条件综述采矿工程教研室在学院、系级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扩展教学实践实习基地,针对性的购置一些科研教学设备,以及积极利用校本部、工程研究院和企业的试验设备。
⑴现已经共建教学实习基地9处。
这些实习基地既有大中型矿井又有小型矿井,开采条件从简单到复杂几乎应有尽有,从有色金属矿山、黑金属矿山到非金属矿山,采矿方法也包含了教科书上介绍的三大类采矿方法,即空场法、崩落法和充填采矿法,是较为理想的实习教学基地。
⑵已经拥有地质标本实验室、采矿模型实验室和数值模拟实验室,以及爆破振动仪(6台)、岩石加工设备(1套)、探地雷达(1台)、三维激光探测仪等先进仪器,另外也基本实现了与校本部、工程研究院以及矿山企业的试验设备资源共享。
这些实验设备已经基本满足了本专业的教学需求。
二、实验室情况学院在2006年采矿工程招生以来,先后投入了200余万元用于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先后建立了数值模拟实验室,地质标本实验室,采矿模型实验室等实验室,同时本专业还购置了其他国内外先进的设备仪器,具体见表。
三、实习基地情况现已经共建教学实习基地9处。
这些实习基地既有大中型矿井又有小型矿井,开采条件从简单到复杂几乎应有尽有,从有色金属矿山、黑金属矿山到非金属矿山,采矿方法也包含了教科书上介绍的三大类采矿方法,即空场法、崩落法和充填采矿法,是较为理想的实习教学基地。
2.4教学建设与教学管理一、教学建设情况综述本专业的教学建设与教学管理,总体上我们确立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优化课程,突出实践”的原则,并以行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入分层次教学,对课程进行划分,抓住主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作为重点建设内容,积极引导和鼓励教研室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编写更加适合我院学生实际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通过规范教学资料的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教风与学风建设的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于专业建设,发挥产学研优势,建成院品牌专业,坚持循序渐进发展,科学制订专业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立足采矿工程专业,拓展专业建设领域。
对于课程建设,继续完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结构层次合理化。
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讲课,提高讲课艺术,增进讲课效果,将教书育人贯穿到课堂。
在新生入学时,利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大二、三、四年级主要是结合专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专业的热爱,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对于专业教材建设,确立了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稳定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分层次构建了完善的教材体系。
对于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专业教学档案管理,落实学校及学院的各种管理制度。
通过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师值班制等形式加强教学管理的监控。
二、近几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变化情况三、教材的选择与建设在专业教材建设上确立了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原则,即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稳定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分层次构建了完善的教材体系。
(1)优先选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或国家获奖教材,以确保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稳固扎实,保证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科水平。
(2)选用的优秀教材保持三年不变,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
(3)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一致,适当加强实验实习教材的选择,以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衔接性。
四、教学质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分析、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制度与规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指导教师状况、学生思想教育与体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分析2008级采矿工程专业开设了24门必修课,14门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开设了13门,实践环节开设了15门,公共任选课平均选修4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