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家庭教育的致家长的一封信

关于家庭教育的致家长的一封信

关于家庭教育的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本周和您分享一则小故事。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父亲常常早出晚归,与儿子难得有时间在一起。

一日,儿子等父亲归来,问父亲:“您一小时挣多少钱?”“10美元。

”“那么,请您借我一美元。

”父亲当即掏出一美元给儿子。

儿子赶忙跑回自己的房间拿出另外9美元,与刚才的一美元加在一起,送到父亲面前说:“我能否用这10美元换你一小时?”这位父亲感到万分的惭愧。

现在许多家长都在忙,为工作、为生计、为前途。

有时间大多消耗在麻将桌上、歌舞厅内或是扑克堆里,不愿多花些时间陪孩子。

家长们会认为,大人跟孩子有什么共同语言,兴趣怎么能相投呢?殊不知正是这种认识拉大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而城市高层楼房和无情的防盗门,将孩子与孩子间的沟通之门堵死了。

于是孩子不得不通过别的途径寻找精神慰藉。

网恋和早恋便是典型的一种。

打开报纸,经常能见到少女因网恋失踪的报道,经常有学生早恋的“新闻”。

我们无权指责这些孩子的父母,也不能凭此怀疑父母的慈爱和关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内心世界父母并不知晓,以至于出了事,他们仍被蒙在鼓里。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义务。

但首先要了解孩子,知道他(她)关心什么,心里想什么。


过与孩子的交谈,陪孩子一起走走看看,你就会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好奇和复杂,又是那样的容易满足。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朋友,孩子最好的朋友应该是父母。

如果作为家长的您工作太忙,那么“孩子需要你”,就是一个让你“偷懒”的充分理由。

哪怕只是陪着他看看电视,聊聊孩子遇见的趣事,听孩子唱首歌……,这简简单单的事情都会让孩子高兴的乐翻天。

所以,请家长们,挤出一些时间,多陪陪孩子们,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尊敬的家长:
您好!期末临近,为了让孩子们平安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暑假,现特致一封信,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切实做好期末和暑期的安全教育工作。

一、期末及暑假时间安排。

1、20xx年7月4日期末考试结束,学生7月5日离校,请家长督促学生在家完成作业,7月5日至7月15日,学校将会安排教师进行家访工作。

7月7日,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20xx年广东省会计技能课程考试。

2、期末考试补考时间为7月10日、11日,学校将会通知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回校参加补考。

3、全体学生于20xx年7月13日上午7:45回校,准时参加期末总结和散学典礼。

4、20xx年7月15日至9月2日为暑假假期。

5、全体学生于20xx年9月3日上午7:45回校正式上课。

二、加强假期各项安全教育。

1、要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不到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游泳、玩耍、戏水、捉鱼、钓鱼等,教育孩子不到河边观看洪水的涨落情况,或捡捞物品,切实做好预防溺水的工作。

2、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

家长要教育子女不要吃没有健康保障的食品,特别要教育子女不买街上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以防止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3、要注意交通安全。

家长要教育子女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禁止子女乘坐无证照车辆和违章车辆,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4、要注意活动安全。

学生外出旅游等活动,要有家长带领,并要切实注意游玩安全。

5、要注意用电安全、防火安全。

同时要做好防雷击、防台风、防山洪爆发、防暴雨侵害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与自护自救能力。

6、要注意教育子女遵守有关规定。

不进“三厅两室两吧”等娱乐场所,不参加邪教、不参与赌博,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接触毒品,珍惜生命。

暑假期间家长应密切关注子女的行踪,教育子女不到危险场所游玩,家长对子女要做到知去向,知活动内容,知同伴,知归时,如发现子女有异常行为,应立即询问、调查、制止。

以上要求,希望得到家长朋友们的积极配合,确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同时,学校在此感谢各位家长本学期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顺祝
家庭幸福,万事如意!各位同学:
你们好!
初二是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一年,因为初二是学生成绩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一年,成绩好的同学越好,而成绩差的同学越差。

有些同学想等到初三才认真学习,想提高成绩,考入重点高中。

但由于初二基础较差而心想事不成。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成绩一如既往并有所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你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自我提问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首要的环节。

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的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

预习时要逐词逐句阅读相关学习内容,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深刻理
解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画出哪些地方不会,并及时做好记录,为下一节上课做好充分的思想基础。

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了,需要每天坚持预习。

同时,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要将它看作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

2、上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战场。

上课的时候,课前要准备好所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等,课上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要积极和老师配合,随时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分组讨论的问题要积极踊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同时,要养成一个善于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要记录学习的要点、学习新得、以及老师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以便逐步加深和更正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3、课后复习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消化过程。

课后一定要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对课上所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哪个地方会了,哪个地方还不会。

4、善于自我提问的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善于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强的标志之一。

5、“不耻下问”的习惯。

有些同学有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又死要面子,不肯问人,这样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6、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和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

学生都要备有必要的工具书,特别是《新华字典》《英语词典》。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每个人的心田好比一块神奇的土地,播
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习惯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