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12.24”(98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12.24”(98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12.24”(98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镇南红村,沈大高速公路西侧。

该矿1969年建井,1976年3月投产,设计年产量90万吨,后改扩建为150万吨。

该矿井田走向8km,倾斜长1.5km。

主采煤层为七煤和十二煤,煤层厚分别为2m和4m,西东倾斜,倾角为20°至45°,均为突出煤层。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分区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放炮落煤。

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抽出式,总排风量为12100m3/min,2003年瓦斯鉴定相对瓦斯涌出量39.31m3/t,绝对量为79.25 m3/min。

煤层发火期3-6个月。

煤尘爆炸指数为20.6%,建矿以来,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36次。

1.事故时间:1998年12月24日15时45分
2.事故地点:南二采区-700m南石门揭煤工作面
3.伤亡情况:死亡28人,伤6人
4.事故前情况
⑴该矿对12煤有突出危险性是清楚的。

1996年6月20日这块煤的上段-620m水平曾发生过一次突出。

因此,在-700m水平南石门送道掘进时,加强了一些防突措施。

如该南石门在97年11月份开始掘进,当掘到距煤层25.2m 时,就停了下来,在底板巷打抽放瓦斯钻孔33个,从98年1月14日至98年5月11日,共抽放瓦斯117天,抽出瓦斯量1.7万m3。

⑵停掘近10个月后,于98年11月28日,工作面恢复前掘,但预测指标仍有超标问题,又补打了瓦斯排放钻孔38个,还架设了金属骨架。

⑶到98年12月21日,该工作面又打了4排爆破孔,29个眼,第一排孔高1.6m,只有3-5个眼见煤,其余孔没有见煤。

21日为了处理工作面前‘三角根’,进行了放炮处理。

⑷为了安全揭煤,矿里成立了揭煤指挥部,由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掘进副矿长、局通风处长、矿通风副总、矿掘进副总等人组成,并制定了安全技术措施报矿务局批准。

5.事故发生经过
⑴ 12月24日下午4点左右,揭煤指挥部成员及工作人员、救护人员,共34人,全部来到-700m大巷放炮地点。

如图11所示。

⑵放炮地点距突出地点为100m(事故调查报告记载242.5m),反向风门距南石门15m,南石门距入风材料上山车场子360m。

南石门反向风门关闭,中石门反向风门用8#铁丝捆绑在φ108 mm水管上。

⑶ 15时35分,揭煤指挥部总指挥、矿总工程师陈永庆下令,放炮揭煤,放炮后约15-20分钟,出现突出预兆,南石门方向传来轰轰响声,并伴有飓风,揭煤人员本能的顺着飓风方向向材料上山车场猛跑。

由于飓风力量,把原中石门处用8#铁丝绑在4吋铁管上的两道反向风门关上,逃生人员到达后打不开风门,只能从中石门反向风门的铁风筒口向外爬,由于飓风力量,不等人爬出,分别像子弹一样,一个一个被射出,恰好反向风门外边有一个大型电气设备,这样,多数人被撞击而死。

在大型设备处有23人死亡,材料道上有4人死亡,-700m底板巷距南石门约300m处有1人死亡。

现场人员中有6人跑出。

可见,从发现突出预兆到突出有一段时间,如果中石门反向风门不被飓风关上,也可能不会死亡这么多人。

现场遇难人员中,有局通风处长、科长各1人,副矿长2人,矿总工1人、副总工3人,科区长2人,队长2人,救护队员7人,另有工人10名。

如图11所示。

图11 红菱矿“98.12.24”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示意图
6.事故教训及技术原因分析
⑴事故直接原因
揭煤指挥人员严重违章指挥,设置放炮和揭煤指挥部的地点距揭煤工作面太近。

按有关规定放炮地点应设置在材料上山车场子处,而实际设在距揭煤工作面100m处,导致突出后多人迂难。

⑵事故教训及技术原因分析
①在突出预测和措施效果检验方面教训
Ⅰ按有关规定要求,突出预测采用钻屑指标法是指两项指标,一个是钻孔每米钻屑量S,一个是解吸指标Δh2或k1。

钻孔每米钻屑量S是测地应力的,Δh2或k1是测瓦斯压力和煤质特征的,两者均不能偏废。

矿里只测了Δh2,
没有测钻孔每米钻屑量S,违反规定。

导至测量Δh2上的错误,没有得到矫正。

.
Ⅱ按石门揭煤有关规定,在距煤层法向距离10m时,要分别在距煤层法向距离10m、5m、2m处,打多个煤层预测孔进行预测。

但因受矿里罐笼空间限制只能下5m长钻杆,所以,矿里打的预测孔深最深最多只有5m。

而实际需要是12煤层厚4m,在距煤层法向距离10m处,打预测钻孔最小深度要14m;5m处打预测钻孔最小深度要9m;2m 处打预测钻孔最小深度要大于6m。

显然过去用5m钻杆打的预测钻孔获取的数据都是不准确的。

另12月19日到12月24日揭煤前打的预测钻、校验钻孔,使用的均是5m长钻杆,孔深最深为5m都没有到位,测得的Δh2都是不准确的,导致有关人员决策错误。

Ⅲ矿里用瓦斯排放孔代替预测测孔是不合适的。

因为排放孔孔径大为90mm,预测孔孔径小为42-75mm,孔径大排放煤屑的速度慢,时间长,煤屑中的瓦斯丢失多,测得的Δh2偏小。

Ⅳ后来调查知道,很多预测钻孔没见煤,预测指标和效验指标数值都是假数。

②防突措施方面教训
Ⅰ按有关规定排放瓦斯措施钻孔要穿透煤层,并外扩石门3-5m,形成网格式抽放。

但矿里打的瓦斯排放措施钻孔不但数量不足,而且多数都没有打进煤层,只有少量钻孔打进煤层0.5m左右。

如图10所示。

Ⅱ有关规定要求反向风门墙垛厚度要大于0.8m,嵌入岩石深度要大于0.2m,门框厚度大于100mm,门板厚度大于50mm,反向风门距工作面要大于70m,否则要设三道。

实际上矿里的反向风门与工作面距离是32.5m只有两道;墙垛是单砖砌成的,最厚只有250mm,没有嵌入岩壁;门框、门板很薄,这些都违反有关规定。

导致突出时,反向风门全部被摧毁,如果反向风门不倒,人死的不会这么多。

Ⅲ中石门反向风门不用时,应将门板摘下,而当时矿里是将门板用8#铁丝绑在108mm铁管上。

如果这个反向风门不关上,人可能跑出的会更多。

Ⅳ有关规定要求,放炮地点要设在新鲜风流处,并最短距离不能少于300m。

而矿里实际放炮地点在-700走向大巷距南石门约100m处,距工作面只有132.5m。

如放炮地点设在材料上山车场处,关上中石门反向风门,即使突出可能1个人也不能死。

Ⅴ救护队待机地点错误。

如救护队待机地点设在材料上山车场处,发生突出事故后,救护队及时救护能减少伤亡。

Ⅵ有关规定要求,石门揭煤工作面要保证回风畅通,回风侧不准有风门。

但矿里实际-700大巷回风侧有调节风门,导致突出后,回风不畅,大量瓦斯涌向入风侧。

图12突出地点事故前钻孔情况
③在管理方面教训
Ⅰ表面上看,当时局、矿对防突工作是重视的,派出强大阵容去揭煤,但缺乏科学性,不能深刻理解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综合防突措施的实质,重视局限在形式上。

表现在个别管理干部、工人防突技术素质低。

如:突出预测不准、做假报表、防突措施不到位、爆破地点和反向风门地点选择错误、指挥人员和救护队待机地点错误等,局、矿领导都没有发现和纠正。

如上述任何一点把住关,这次突出事故可能不会发生或损失会小些。

Ⅱ个别局、矿两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对防突专业知识理解不深。

如防突措施中有错误、缺项、漏项看不出来;不懂得预测参数Δh2、钻屑量S的意义;不知如何检验等,只知道机械的执行某些条文,导致批示报表和文件时,看不出问题,盲目相信基层上报材料,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Ⅲ矿技术资料管理不严、不健全。

如瓦斯抽放钻打的日期、抽放时间、孔深、流量、累计量记录不清楚。

预测指标报告单“甩单篇”,无分析,无批示意见,防突工作管理工作无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