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潮流资料
2.
1. 标幺值下的换流器基本方程
基本关系 功率取 电压取 有
U dB RdB I dB PdB U dB I dB
P UB I B dB SB 3
U dB
dB
3 2
nt kTBU B
PdB IB U dB 6nt kTB
U dB 3 RdB nt X cB I dB X cB 6
交、直流系统输电功率相 同的情况下,直流输电达到 一定距离时,建设换流站多 花费的投资恰好被直流输电 线路节省的投资完全补偿, 则称这个距离为交、直输电 的等值距离。随着电力电子 技术的进步,直流输电技术 的关键元件换流阀的耐压值 和过流量大大提高,造价大 幅下降,直流输电经济性优 势日益显著。
高压直流输电主要用于:
4-3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1. 统一迭代法(联合求解法) 以极坐标形式下的牛顿法 为基础,将交流节点电压的幅值和相角与直流系统中的 直流电压、直流电流、换流器变比、换流器的功率因素 及换流器控制角统一进行迭代求解。 交替迭代法 在迭代过程中,将交流系统方程和直流系 统方程分别进行求解。在求解交流系统方程时,将直流 系统用接在相应节点上的已知其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负荷 来等值。而在求解直流系统方程时,将交流系统模拟成 加在换流器交流母线上的一个恒定电压。
2000年±500kV、1800MW天生桥-广州超高压直流输电 线路投入运行,线路全长980km。 2003年±500kV、3000MW三峡-常州超高压直流输电线 路投入运行,线路全长890km。 由于我国幅原辽阔,一次能源分布不均衡,动力资源与重 要负荷中心距离很远,因此我国的送电格局是“西电东送” 和“北电南送”。 荆州至惠州博罗响水镇±500kV、3000MW、940km线路, 安顺至肇庆±500kV、3000MW、980km线路,三峡至上 海练唐±500kV、3000MW、940km线路、陕西至河南灵 宝、邯郸至新乡等多条高压直流输电陆续投入运行。 2010年6月18日云广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双极竣 工投产,这是西电东送项目之一,也是世界首条±800kV 直流输电工程,该输电线路工程西起自云南楚雄变电站, 经过云南、广西、广东三省辖区,东止于广东曾城穗东变 电站。 显然,我国已跨入交直流混合大电网时代。
电力系统中的各同步发电机只有在同步运行(即所有发电机以相同的速 度旋转且转子相对角差较小)状态下,才能使送出的电功率为定值, 并维持系统中任何点的电压、频率和功率潮流为定值。如果某些 发电机之间不能维持同步运行,其送出的电功率以及相应节点的 电压及相应线路的潮流将发生大幅度的周期性振荡,如果失去同 步的机组之间不能迅速恢复同步,系统的供电质量就无法继续保 证,即电力系统失去了稳定运行的状态。
1. 3. 4. 5. 远距离大功率输电; 通过地下电缆向大城市供电; 交流系统互连。不同额定频率系统间或非同步运行的系 统联络(既要实现联网又要保持各自相对独立性); 配合新能源发电。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这些发电 方式不能保证工业频率,需先整流成直流传输然后逆变 成工频交流,以实现与交流系统并联运行
2. 海底电缆输电(如向海岛输电);
所谓直流输电是将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用整流器变 换成直流,经直流线路送至受端,再经逆变器变换 成三相交流后送往用户。
4.2 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
最简单的直流输电系统,它由直流输电线路、两 端的换流站组成。
换流站中主要设备有:换流器、换流变压器、平 波电抗器、交流滤波器、直流滤波器、无功补偿 设备和断路器。 功率传输从交流系统1开始,经整流变压器送入整 流器变成直流;然后通过直流输电线路送至逆换 流器,变成三相交流后再经逆换流变压器送给交 流系统2。显然,直流线路输送的完全是有功功率。
2.
3. 利用现代控制技术,直流输电通过对换流器的 控制可以快速地(毫秒级)调整线路上的功率, 从而提高交流系统的稳定性。 4. 无充电电流,不需为了抑制容性电压升高而并 联电抗器补偿。这点对于海底电缆长距离输电 意义特别重要。 5. 可限制短路电流,线路短路暂态过程中电流不 会超过2倍额定直流值
直流输电的主要缺优点
1. 换流站造价高 2. 要消耗较大的无功功率 3. 换流装置在交流侧和直流侧都要产生谐波电压 和电流,使变压器和电容器产生附加损耗和发 热,并对控制和通信带来干扰 4. 没有过零点,熄弧困难,还没有成熟的高压直 流断路器
直流输电的主要缺点:换流站的投资大。然而增 加的这部分投资可因线路投资小而得到补偿。
直流输电的主要优点
1. 线路造价低。导线电流密度相同的情况下,输送同样的功 率三相交流输电需三根导线,而直流输电仅需两根导线。 因而节省了材料,并减少了线路功率损耗(约少1/3) 交流输电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稳定性问题,大容量长距离输 电将使线路建设投资大大增加。直流输电不仅不存在稳定 性问题,与交流输电线路并列运行时还能提高交流系统的 稳定性。直流输电系统可以联结两个不同步或者频率不同 的交流系统。 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 nt k TB ZB
U d* k T*U t* cos d X c* I d * U d* k kT *U t* cos I t* k kT * I d*
2. 潮流计算方程式
输电方式的发展
电力工业萌芽阶段,以爱迪生(1847~1931)为代表的直 流派主张从发电到输电都采用直流,以西屋(1846~1914) 为代表的交流派则主张从发电到输电都采用交流。 由于多台发电机同步运行问题的解决以及变压器、三相感 应电动机的发明和完善,交流系统在经济技术上优越性日 益突出,以致取得主导地位。 如今,直流输电技术进一步发展,优势也逐步体现, HVDC(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在世界各大电力系 统中应用渐增,使得现代电力系统成为交流中包含直流输 电系统的交直流混联系统。 我国第一条大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葛洲坝到上海 ±500kV、1080km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已于1990年投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