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 教学反思参考

2020-2021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案 教学反思参考

2花的学校本文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描写了在雷云、阵雨、东风的环境中,竹林、草地上冒出了花,花儿们读书、放假、回家等情景,表现了花和儿童的活泼可爱以及对家、对妈妈的爱。

作者依照儿童的思维,以灵动的语言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的情态和奇思妙想,贴近学生的生活。

好奇、富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而这篇课文联想丰富且灵动。

孩子喜欢联想的特点和作者善于联想的艺术手段就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不光读起文章来朗朗上口,而且能快速进入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1.收集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读“资料袋”的内容,了解泰戈尔的相关知识。

2.以读促思。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给予句子中重点部分的指导,引导他们在读中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从而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知识与技能】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拟人句。

【过程与方法】1.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通过“资料袋”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借助提示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感悟童真和浓浓的母爱。

重点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难点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照样子写一写。

教师:泰戈尔的资料及《新月集》的创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了解泰戈尔。

2课时第一课时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重点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1.请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泰戈尔,师总结。

2.出示课后“资料袋”的内容。

3.出示《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了解“资料袋”的作用了吗?根据“资料袋”,我们可以对作者有一个大致地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完后自由读课文。

2.读准字音。

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青——猜B.换偏旁记忆的字:杨——扬听——所C.由词语记忆的字:衣裳——裳(强调在词语中读轻声)处罚——罚D.多音字“假”,在本课中读“jià”,教师板书另一种读音及组词:jiǎ(真假假如)3.出示字词,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罚放假互相所衣裳能够猜出扬起双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并说说课文是谁向谁在诉说。

(孩子向妈妈诉说。

) 3.小组讨论:孩子向妈妈诉说着花儿的哪些情景?(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3、4:想象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5~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天放假了,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8、9: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句子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2.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4.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五、学写生字,强调姿势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舞”字的书写。

“舞”中间四竖要写得短小、靠拢,第三横要写长,第十三画是撇折。

3.学生临摹,强调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1.熟练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

花的学校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第二课时1.品味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

重点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难点感悟拟人手法运用的效果,并能仿写。

一、复习导入1.认读本课生字。

2.做“开火车”的游戏来口头组词。

3.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分小组朗读课文。

2.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1)老师范读第1、2自然段。

(2)交流汇报优美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

(3)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A.理解体会:哪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B.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这两个短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将东风赋予人的特征,体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A.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B.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C.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D.“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跳舞、狂欢,体会大片花儿的灿烂,从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4.指导学习第5~7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合作探究。

①你是怎样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的?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出示花儿的情景,请学生仿照着写一写。

清风一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一照,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晚降临,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互相碰触”说明了什么?“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互相碰触一下,想象雷云在天空中轰隆隆作响的场景。

感悟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巧妙。

③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④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是要到哪里去?为什么?(3)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学习第8、9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思考: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3)学生自由感悟、想象,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想到了什么。

(4)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推荐阅读1.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继续阅读《新月集》,在课间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其中的文章。

四、课堂小结,自由书写师: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

让我们也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植物,相信大家会写得很有趣。

花的学校花孩子⎩⎪⎨⎪⎧⎭⎪⎬⎪⎫跑出来 跳舞、狂欢关了门做功课冲了出来对妈妈扬起双臂美丽、活泼、可爱、调皮教学伊始,我以“资料袋”导入新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利用课本提示,自主学习。

课堂上,我注重对汉字书写姿势的强调,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贯穿课堂始终的是朗读、想象。

通过引导学生对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情景的想象,带领他们入情入境。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析,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手法带来的美感,并结合句型引导学生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此外,我还注意到拓展延伸,由一堂课引导学生读一本书,开阔他们的视野。

教学反思参考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读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

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

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