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目标沉着自信复习到位精准审题灵活运用规范答题——2020年上海市高中政治等级考成功之道一、树立目标二、复习要求1. 全面复习全面复习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的基本知识点复习依据:(1)《145条等级考复习要求》和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导学案》(2)老师整理好、已印发的基本知识点填空题讲义;(3)通读、研读、读懂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教材。
(4)翻阅、复习手头的各项专题讲义资料、《试题汇编》、2020年各区一模、二模试题集,重点弄懂其中的错题原因。
2、重点把握(1)针对政治常识材料分析题,整理印发的13个复习专题,特别注意“党的领导(地位、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方式、作用)”、“依法治国(地位、内涵、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最根本的要求)”、“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我国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内容及相应作用、二者的关系)”、“一国两制(特点、内涵、意义)”、“人大制度(地位、优势、人大代表等)”、“我国的外交政策(名称、内容)”等。
(2)针对哲学常识材料分析题,整理印发的24个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3)针对经济常识案例论述题,整理印发的16个复习专题。
三、考试技巧1、“单选题”解题技巧(1)全面而又重点地读懂试题情景材料。
(2)抓住试题设问的角度,问什么答什么。
(3)采取最佳法、排误法、排偏法、排无关法来解题。
(4)要选出切合设问的最佳选项,不可断章取义找偏项。
(5)最佳项单选题的解题技巧:首先,排除错误项和无关项;然后,要在3分和2分选项中反复比较权衡,看看哪项概括最全面、理解最准确、最能符合材料主旨、最符合设问的方向。
2、“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1)按照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材料分析题样题格式来做到规范答题。
(2)要认真读懂材料分析题设问中给出的结论。
(3)要根据命题设计的知识角度,联系相关知识来答题。
答题前,要先构思一下。
字迹要尽量清晰工整,不要涂划。
(4)要结合材料来答题。
在分析说明中概括性地引用材料,做到材料与观点即知识点有机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答题要求。
(5)答题步骤要规范。
要先准确地答出考题角度中涉及到政治常识基本观点、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再分层次、分要点地进行展开逻辑论证式地说明。
(6)如果给出“知识链接”,就运用好“知识链接”,整合材料和知识点,用“代入法”答题。
(7)哲学常识材料分析题:按照评价依据(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分析说明(分层次说明其合理之处)(如果是“有人的观点不合理”这种评析题:按照“三部曲”来做:评价依据辩证分析(指出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评价结论)3、“论述题”解题技巧(1)按照上海2019年等级考论述题的答案示例格式来做到规范答题。
(2)要做到“四看”:一看懂材料;二看懂答题角度;三看懂论题;四看懂要求(1)。
(3)注意试题中要求的“两个角度”,是“A和B式”还是“A或B式”的区别。
如果是“A和B式”,就就有一种答题法,即从A和B中各取一个分论点来论证;如果是“A或B 式”,就有三种答题法,即从A和B中各取一个分论点来论证、从A中各取2个分论点来论证、从B中各取2个分论点来论证。
(4)对论述题的案例型材料,要逐句、逐段去读懂,在材料的关键语句、字眼的地方做好标记;要能精准地“破译”材料,精准地联想到相关的经济知识点。
(5)要严格按照论述题题目最后提供的“五要求”来规范自己的答题。
①开头就答好总论段。
总论段中要有6-7句话,要联系论题,涵概2个有效分论点,对每个有效分论点稍作展开论证,从论题的起点答到终点。
②要根据两个有效分论点,答出两个完整的分论段。
每个分论段都要按照“分论点理论论证事实论证”“三部曲”来完成。
A. 每个分论段中的分论点(2句话)要和总论段中的分论点关联,最好一致。
B. 理论论证,论题、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要做到准确、连贯、完整,不要出现表述错误、没有逻辑连贯性、逻辑环节缺少。
开头,最好有一句立论性的、概括性的重要语句;接着,从论题的起点开始答题,串联教材中的3至5个相关知识点,进行层层递进式地推理论证,一直答到、推导出论题的终点。
(6-8句话)C. 事实论证,要周延、匹配理论论证的逻辑走向。
概括性地引用材料,不要简单地照搬材料;要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说还要进行论证,要回到论题的终点。
(4-5句话)③答题前要先构思一下,论述时要正确使用学科术语即经济知识。
字迹要尽量清晰工整,不要涂划。
论述题答题模板………………………,…………………………,……………………………,…………………………,…………………………,………………………。
(总论)…………………………,…………………………。
(分论点1)…………………,…………………………。
…………………………,…………………………,…………………………,…………………………,…………………………,…………………………。
(理论论证)例如,…………………………,…………………………,………………………,………………………,………………………。
(事实论证)…………………………,…………………………。
(分论点2)…………………,…………………………。
…………………………,…………………………,…………………………,…………………………,…………………………,…………………………。
(理论论证)例如,…………………………,…………………………,………………………,………………………,………………………。
(事实论证)四、热点分析(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1)统一高效的抗疫指挥体系(2)科学精准抗击疫情(3)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抗疫理念(4)深入开展抗疫国际交流合作2、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几点启示(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教材知识链接(1)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疫情防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可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点: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打赢抗疫的人民战争);坚持依法治国,强化法治意识依法办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战胜疫情的法宝。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我国应对疫情防控如何精准施策。
可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点:①辩证唯物论角度: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实事求是(科学防控)②唯物辩证法角度:A.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原理方法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B. 矛盾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坚持全面地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
)(“两手都要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复市复学))C.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主次矛盾“四相互”)方法论: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集中力量抗击疫情,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兼顾,适当安排)D. 矛盾特殊性原理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类施治)E. 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支配地位、主导作用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方法论: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
(我国疫情防控的总体形势是好的,取得阶段性成果。
)F.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运用普遍性原理来指导个别工作。
(总结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分享给世界其他国家抗疫)③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检验、目的)方法论:尊重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重视医疗实践;成功研制出疫苗;诊疗法案的七次修正)B.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树立正确认识。
C. 真理是发展的,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方法论: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④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角度: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战胜疫情的真正英雄;要打赢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构筑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防线;实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3)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我国科学精准抗击疫情的行动。
①发挥科技的作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人才的培养(疫苗的研发)②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复工复产)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无人配送、线上消费等产业④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稳健的货币政策5 转变生活方式: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健康消费)6 坚持对外开放: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三个显著优势”)(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四)全国“两会”专题:(全国人大的最高立法权:表决通过《民法典》和《全国人大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有法可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前提;“开门立法”、民主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
)(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注意其中的一些重要表述)(六)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与反对港独分子的“乱港反中”行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特色、内涵和意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思想领导;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八)庆祝建国70周年(九)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十)生活垃圾分类(十一)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