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资料李某,女,19岁,大一新生,独女,家住湖北省的一个小县城,父母均为公务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身高1.62m ,体态中等,无不良嗜好,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
第一次远离父母住校生活,之前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一切由父母料理,内务及自立能力较差。
内向,敏感,争强好胜,对自己要求严格,成绩一不如别人就会郁闷好几天。
与同寝室的同学关系紧张,很少与她们交往,平时经常为琐碎小事而与其产生矛盾。
做事喜欢暗里和别人较劲。
曾竞选过班干部,因得不到同学的支持而落选。
近半个月来感到压力大,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曾到校医院检查过身体,确认躯体没有疾病。
感觉在这所学校学习没意思,想退学回家复读,争取明年考更好一点的大学。
在老师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针对她的情况,我选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0-4分的五级记分制,了解她的心理健康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2.48,其它因子平均小于1.26。
2.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自入学以来,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梦想逐渐退去。
特别是近两周来,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学习时注意力老是分散,没有交到什么朋友,经常感觉到心烦意乱的,很郁闷、孤独,饭量减少了许多,晚上经常失眠,很后悔来这所学校读书,一心想着退学。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白海若摘要: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求助者因升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人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咨询结束后半年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大学生适应不良案例报告认知疗法作者简介:白海若(1970-),女,山东临沂人,临沂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25个人陈述:当我拿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全家都非常高兴。
可一想到要远离家乡,到那么远而陌生地方读大学,还要独立面对将来的生活,自己心里感觉非常恐慌。
爸妈告诉我:面向成人的第一步就是学会独立生存,你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应该出去锻炼一下了。
我本来是一个很好强的女孩,无论在哪方面都要去争个第一,但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自己表现得很不如意。
这里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他们课下交流的时候常常用本地方言,我基本听不懂,也难以参与进去。
平时回到寝室,舍友们原本都说说笑笑的,一见到我来就都不说话了,好像都在避着我一样。
周末她们都去市里逛街购物,也没有人叫我。
大学的课程也比高中时多,而且还挺难的,每天的功课都让我喘不过气来,最难的是我第一次住校,衣服也不会洗,问同学也不太好意思。
真想回到以前的学校,那是一个很单纯的环境,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冲突!哪像在这里,人情世故那么多,有些同学说话曲里拐弯的,让人难以理解。
我现在做什么都没有兴趣,心里非常孤独、苦闷,很想回家重新复读,明年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或许会有大的改变。
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情况李某自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低着头,两臂夹紧,双手蜷缩,眼神迟疑,声音微颤。
服装多以深色为主,身体健康,否认曾患过重大躯体疾病。
据辅导员介绍,该生生活自理能力差,集体活动不积极,在内务考核中扣了很多分。
学习还很努力,但个性直率,在寝室里经常跟同学发生矛盾,平时不值日,对谁都有意见。
在宿舍呆的时间比较长,喜欢一个人看书、听音乐,不爱和同学聊天,经常错过吃饭时间。
前一段时间的班干部竞选,没有一个人投她的票,对她打击很大。
4.评估与诊断通过会谈和观察,做出评估如下:4.1资料来源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动机强,态度诚实,前后一致。
4.2目前求助者智力正常,性格内向,情绪低落,有轻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兴趣下降。
4.3原因分析:4.3.1生物原因:来访者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4.3.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对其疼爱有加但缺少对其大学生活适应与否的高度关注与指导。
大学新生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惯不同,性格各有差异,极易产生交往障碍,很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理解与支持却得不到。
4.3.3心理原因:第一次的集体生活让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她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间的关系,不能正确进行归因,无法正常进行人际沟通,产生种种矛盾,且不知道如何面对和解决。
人际交往中出现了恐惧、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的现象,因此产生了悲观、退缩的想法,加重了心理负担。
诊断依据:(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此案例属于正常心理活动变化,求助者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医,有强烈的求治愿望。
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2)该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是心因性的,与人际关系不适因素有关,因持续时间不长,内容没有泛化,心理痛苦却前来主动就医,社会功能没有受损,排除神经症的诊断。
(3)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失眠、人际关系不谐调,且以上症状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据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126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像的神经症”与初始事件身不相关,出现泛化的和回避,持续时间长,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而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状态,但没有泛化和回避,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想,且持续时间不到1个月,因此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等,但与抑郁症兴趣丧失、绝望感、自罪、自杀行为等典型症状相比,存在明显差别,且病程持续时间短,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从反应强调是否泛化,社会功能影响程度、病程等方面看,未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的程度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人际关系紧张(同学关系)(2)偏激思维和交往不良倾向。
(3)生活自理能力差。
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求助者的错误认知,重新进行归因分析,评估情绪等级,完成他人支持;指导求助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减轻痛苦,降低焦虑。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6.咨询方案制定首先向来访者讲清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原理,并采取如下步骤:6.1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正确认识大学与以前中学处境的不同及其意义,帮助她改变以前错误的认知;6.2与她共同分析自己的各方面优势,指导她利用自己的优势,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6.3指导她学会解决自我情绪问题,遇到情绪问题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
在咨询之前,依据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向来访者介绍了双方的责权利,并商定每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一小时。
因为学校把对学生的心理咨询作为老师的日常工作任务,所以学生不需支付费用。
7.咨询过程本案例咨询预计进行6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7.1诊断阶段此阶段为咨询的第1、2次,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调整求助动机,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测试,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心理咨询方案。
通过这两次的咨询基本完成了本阶段的任务。
7.2咨询阶段此阶段为咨询的第3至5次,根据制定的心理咨询方案,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纠正错误认知,改变不适应的情绪、行为,增强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通过这三次的咨询基本达到了目的。
与同学有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浓厚,在期末考试中,来访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7.3结束与巩固阶段此阶段为咨询的第6次,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解决了心理问题,通过这个阶段监督来访者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结束心理咨询。
8.咨询效果评估8.1求助者对咨询的自我评估127(上接第110页)[6]Wilson,W.correlates of avowed happin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67(67):294-306.[7]Nolen-Hoeksema,S.&Rusting,C.L.Gender differences in well-being,In D.Kahneman,E.Diener, &N.Schwarz(Eds),Benefits of Leisure,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1999.[8]马颖,刘电芝.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 74-79.Relationship Study between PsychologicalHardi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of Junior StudentsYang Feifei Zhang Ronghua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Psychology,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ychological hardi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junior middle-school students.M ethods: Using two questionnaires to measure the psychological hardi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junior mid-dle-school students.Results:1.The difference of gen-der is very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grade is al-so significant2.The difference of gender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abou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totally.But girls’emotional experience is higher than boys’in scores.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rades.4.The higher of self-control and responsi-bility,the more positive self-perception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The psychological hardiness can forecast subjective well-being to some extent.Conclusion: 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hardi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Key Words:Junior students;Psychological hardiness; Subjective well-being通过咨询,求助者感到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消除了自己的烦恼和焦虑情绪;与同学的关系日益融洽,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