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常管理法

六常管理法

六常管理法“六常”就是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常维护、常规范和常教育。

.六常管理法的内容常分类:就是把酒店管理的所有物品分成两类:一类是不再用了的,另一类是还要用的。

常整理:就是把不用的物品清理掉,把还要用的物品数量降到最低安全用量,然后摆放井然有序,贴上任何人一看就能明白的标签。

常清洁:就是整理完了就要给物品、设施做清洁工作。

常维护:意思是对前面“三常”的成果进行常维护。

维护“三常”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不用分类的分类;不用整理的整理;不用清洁的清洁。

什么叫“用不清洁的清洁”呢?比如说我们的指甲长了要剪指甲,剪完了以后满地都是指甲,就要清洁,为什么要清洁呢?因为地上有指甲。

为什么地上指指甲呢?因为剪掉的指甲掉到地上。

为什么指甲掉在地上?因为指甲刀是漏的。

于是就有人发明了一种边上封口的指甲刀,当你剪指甲时,剪掉的指甲都掉在指甲刀的封口里,只要将指甲刀打开,将指甲倒入垃圾桶,就不用再做清洁了,酒店管理里,有很多地方需要减少重复性的劳动,就是要做到“不用清洁的清洁”。

常规范,就是要把员工的一切行为规范起来。

常教育,就是通过批评教育使全体员工养成“六常”习惯。

六常管理法的好处1、节约员工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平时,由于物品随意摆放,员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自己所需的东西上,工作效率低下,实施“六常”管理,由于物品分类存放,同时有标记、有存量,员工可以很快在井然有序的货架上找到所需物品,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降低库存量,减少物品积压现象。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时为了找一样东西要翻大半个仓库,有的东西明在账薄上有但就是找不到,等到不用的时候又出来了,以至于物品重复申购,且物品无最?最低存量的限制,申购无限制,所以,造成物品的闲置,资金的积压,很不利于财务管理。

建议:仓库从分类、整理开始,不用的东西,该处理的处理,该卖的卖,物品分门别类存放,做到每一件物品有家、有名、有存量。

3、提高管理层次。

如果客人进入一间酒店,看到什么都是井井有条,有规举,感觉就不同,就会觉得酒店的管理到位,从而树立信心。

六常管理法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酒店六常管理一、酒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1、厨房工作环境零乱、邋遢。

在我们的印象中,厨房总是零乱、邋遢,地板又湿又滑,所以,就经常出现打碎菜盘、摔伤员工的事情,不但要救治员工,办理工伤,还造成物料的损坏。

2、物品积压或食品变质。

由于缺乏计划性而采购过量,导致出现物品积压、食品过期变质等问题。

3、因物品摆放随意而工作效率低下。

在日常的工作中,大部分员工将物品随意摆放,以致经常找不到需要的东西上,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据统计,在管理混乱的酒店中,80%的员工因为物品摆放随意、缺乏秩序,每天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中要花上1-1.5小时来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案例:厨师要找冰柜里的小青瓜,将冰柜所有的柜门都打开,又将里面的每个塑料袋都打开,最后终于在一个袋里找到了,结果,花费了几分钟的时间。

因此,由于物品随意摆放,厨师在寻找物品时既浪费了时间又损耗了大量电能。

这种工作方式的直接后果便是遭遇客人的经常投诉:上菜太慢。

因为从点菜到上菜的环节实在太多,如果厨师仅找到做菜所需的一件物品就要花费几分钟,然后其他环节再慢一点,客人能不投诉吗。

二、酒店管理的三大错误1、酒店管理“表里不一”员工和管理者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表里不一”:写的和放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

比如:服务总台,外面看起来富丽堂皇,可一进到里面却发现乱得一塌糊涂。

柜门上写着“熟柜”,但里面生的、熟的都有。

“成品柜”里面放着半成品、一次性饭盒。

2、对酒店设备只注意装修采购,却不注意保养。

很多时候,我们强调买设备要买好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却不注意维护保养。

员工对设备的清洁保养能力差,由于疏于管理,本该使用10年、15年的酒店设备短短三、五年就报废了。

如:冰柜的散热器国为被污垢堵住了,无法正常散热,制冷效果不好,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厨师就向动力工程部反映,如果工程人员不负责,不到现场检查,或检查不细致,试过制冷效果不好就报废了,这样是严重的浪费。

思考:针对这种情况,动力工程部应怎样做?作为使用部门又应该怎样做、3、对服务人员的要求有标准没有方法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对服务人员只有要求与标准,却没有具体的方法,比如,要示务人员必须做到贵宾房里的所需物品齐全、摆放整齐,但打开抽屉时,却发现里面的东西乱七八糟,甚至还有服务人员的个人用品,如手机、证件、钥匙、钱包等。

如果我们对每个员工使用的物品不加以规定,摆放不加以要求,员工在工作时间都开通自己的手机,就无法保证酒店服务的水平。

案例一:客人需要服务员提供纸巾,但找不到服务员,周围找,原来正在备餐间里发短信。

案例二:菜一到客人的桌子上之后,服务员要将它转到主宾的位置,然后介绍菜名,然而服务员还没开口介绍,口袋里的手机开始响了,铃声还是唱歌的,这样的情况只能让客人感觉这个酒店的服务没有档次。

(一)“酒店六常管理”是衡量酒店管理好坏的标准“酒店六常管理”是衡量酒店管理好坏的标准之一,就像国家旅游局的星级评定标准一样,这个标准都是用量化的数字来说明的,比如说物品存货都有最高存量、最低存量,冰柜的温度是5度到-5度,电器开关时间是几点到几点等。

(二)“酒店六常管理”是一套方法和步骤酒店管理的标准清楚了,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就需要一套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和步骤。

“六常管理法”就是告诉大家怎么做,第一步怎么样,第二步怎么做,具体和实用。

(三)“酒店六常管理”改变酒店传统的管理理念1、追求卓越。

“酒店六常管理”以具体、量化的数字来说明。

2、进行科学决策与管理我们平常喜欢说“我想”、“我认为”“大概”“可能”这些口头禅,因为说这些词语就可以不承担责任。

如下属问:“经理,这样做可以吗?”,经理说:“可能行”。

下属就去做了,如果做完以后情况糟糕,下属说是按照经理的指示做的,经理就说:我说的是可能行。

不说精确的话,模棱两可,让人难以捉摸,这样出现问题时推卸责任。

酒店管理是一门科学,就是严格按照一套程序、流程、规范、标准去做,不管是谁,只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步骤去做,都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因此,“科学”来不得半点变化,不能随意。

“酒店六常管理”就是一整套科学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它强调要用数字和报表来说明问题,比如客房室内的温度多少度是最合适的,要把准确数字写出来,不能说大概多少;卫生间的清洁程度要达到无异味、无污垢、无水渍,更要不说“你看着办就行了”。

3、强调全员参与酒店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具体做法是所有员工自己动手按照“酒店六常管理”一点点去实施,这样才能收到效果。

4、始终以客户为导向酒店管理的理念是要“以满足客人需求”,什么叫满足客人需求?就是客人提出什么要求,或者是客人没有提出来的,酒店都应予以满足,做到让客人满意,让客人开心。

酒店管理最起码要做到这一点,服务员应具备最基本的服务意识。

例:客人不喜欢吃辣的,对服务员说:我吃不了辣,千万别在菜里放辣椒。

服务员说“先生,这个菜如果不放辣椒,那还叫菜吗?第一常常分类常分类,就是将所有东西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再用的,一类是还要用的。

那到底怎么分呢?1、确定有用没有用的标准在实施“六常法”时,首先要确定物品有用没用的标准,这是对物品进行分类的关键。

例:真正需要1、正常的机器设备、电器装置2、工作台、材料架;3、正常使用的工具;4、有使用价值的消耗用品;5、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样品;6、办公用品、文具;7、使用中的清洁工具、用品;8、各种有用的海报、看板、资料;9、有用的文件资料、表单记录、书报杂志、其它必要的私人用品。

确实不要地板上:1、废纸、杂物、油污、灰尘、烟头;2、不能或不再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3、不再使用的办公用品;4、破烂的图框、塑料箱、纸箱、垃圾桶;5、呆滞料或过期品。

工作台或文件架上:1、过时的文件资料、表单记录、书报杂志;2、多余的物品、材料损坏的工具和样品;3、私人用品、破的压台玻璃、破的椅子。

酒水架边应贴有货架物品在存放表,表上标明:第一层,白酒类的各种白酒;第二层,黄酒类的各种黄酒;第三层,则是红酒类的各种红酒。

(二)标签的类型和标准1、食品牌:最高、最低存量,左进右出如浙醋,标牌上写的内容:最高存量10瓶,最低存量3瓶,左进右出。

最高存量:是指一天半的存量;最低存量是指半天的存量。

最低存量3瓶,意思是货架上只剩下3瓶时,仓管员应到总仓取货。

最高存量是一天半的量,最高存量不超过10瓶。

库存量太大,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物品积压与过期食品。

“左进右出”即是左边进货,右边出货,能保证不过期。

2、开封但有保质期的食品牌在开封但有保质期的食品牌上,注明:品名、开启时间、保质期等信息。

3、寄存食品牌客人用餐结束,如果有剩酒店或其它,要求酒店寄存,就要写寄存食品牌,标名:品名、开启时间、寄存客人单位、姓名、责任人等。

4、物品名牌如厨房里将调味料的瓶外贴上调味料的名称,或用具上贴有垃圾桶、潲水桶等。

(三)每个分区都要有负责人的姓名(四)统一管理私人物品如果员工的水杯统一款式、统一贴标签、统一定位且集中放在一起,就能体现酒店的管理水平。

第三常常清洁常清洁就是分类整理完了以后,要做清洁工作,以保证所有地方一尘不染。

一、清洁清洁的一般程序就是清洁、检查和维修。

(一)清洁的类型:日常清洁和计划清洁日常清洁:每天要做的清洁叫日常清洁,比如客房服务员每天要换床单、吸地毯、擦桌子、清洗消毒卫生设备等。

计划清洁:不需要每天都擦,只要每周或每月擦一次就可以了,如玻璃窗、空调机风口等,这些每周或每月做一次的清洁工作就叫计划清洁。

(二)检查检查指清洁人员的自我检查,查清洁过后是不是干净了,查物品摆放是否整齐、到位;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三)检修如果检查到设施设备有问题,就要进行维修。

如:客房服务员在清洁房间时出现电话机没有声音,或台灯不亮,就要报修。

二、明确清洁的责任责任到人,制度上墙。

要求将每个岗位的清洁内容分配到个人,并将其将为制度贴在相应的墙上。

三、清洁检查要使效果持续保持,管理人员必须不定期对清洁区域进行检查监督。

可制订一些检查表格,将检查内容公布。

第四常常维护常维护是指对前面“三常”(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的成果进行维护。

维护“三常”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做到不用分类的分类、不用整理的整理、不用清洁的清洁。

什么叫做不用分类的分类呢?就是要预防不必要东西的产生,如果能预防不必要的东西产生,就可以做到不用分类了。

例:部门申购物品中餐部物料器具多,假设有一桩大型接待需要2000个红酒杯,用完后没有人跟进管理,登记、回收、保管,再有大型接待需要2000个红酒杯,怎么找也不够数量,所以,就做计划叫采购再购500个,这样,酒店里新旧物品越来越多,就要经常分类保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