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会
表情、武打、歌舞以及音响效果
等)
5、角色结构 Nhomakorabea
一般是一本一个楔子加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 个别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音乐组织的单元。 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 子,并一韵到底。 楔子:开场戏或过场戏
元杂剧的基本角色
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的基本角色
正末:男主角,有时只是主唱的男性人物,而 并非主要人物; 外末、副末:次要的男角色; 小末:少年 冲末:次要的男角色,只不过是一剧中最先上 场的人物。
2、个性:
开朗通达,胸襟开阔 《析津志》: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 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
一时之冠”。
明代臧晋叔《元曲选· 序》: “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 不辞”。
《南吕·一枝花》: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 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 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
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
否为关汉卿原作,学术界尚有
争议。
4、作品分类
依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其一,歌颂人民的反抗斗 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 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 矛盾的作品。
其二,主要是描写下层妇 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 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的。
其三,是歌颂历史英雄
以《单刀会》(全称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为 其代表,成就最为突出, 历来均为读者、论家所称 道。
正旦:女主角,主唱的女性人物;可以由 各种不同年龄阶段和性格的女性承担。
外旦和贴旦是次要的女角; 搽旦:不正派风骚的女子; 小旦:年轻女子。
净:大多是粗暴勇猛、社会地位较低的喜 剧角色。多是扮演较重要的反面角色,可 以扮男性,也有扮演女性的。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 物。 杂:如孤(官员)、孛老(老头子)、俫 儿(小厮)、邦老(强盗)等,一般相当 于次要的“群众演员”的地位。
即是说,关汉卿乃是借用三国纷争之际 的这一史实,有意地“篡改”历史,超越历史, 创作出虽历史上子虚乌有而戏坛上却长演 不衰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联系对照到 关汉卿所处的元蒙统治者残酷暴虐统治下 汉族等民族备受歧视压迫之时代背景,则可 理喻到作家立定该剧之主脑,非徒偶然或无 端,而确是蕴含深意焉 。
[驻马听] 江水涌来如同大山重重迭迭, 那年轻俊美的周郎不知道在哪里 呀?一切在瞬间都消失的无影无 终,可怜的黄盖看见这一切可要 伤心,当初破曹的船只再也看不 见了,尽管经过鏖战的江水依然 还在散发着热气,这江水让我感 情澎湃,伤古念今!(说)这不 是江水, (唱)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这两支曲子,豪雄盖世。 关羽既视强敌如草芥,又回顾 历史征程的惨烈悲凉。这里有 嗟叹,有悲悯;有实叙,有幻 觉;有历史沧桑之感,有澄清 宇内之情。全曲既慷慨,又低 回,真是思绪万千而又大气包 举,宛如一首沉雄壮丽的史诗。
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内容,有以下几个重 要特点:
一是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层面和人物,并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二是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
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
三是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以及命运对个人
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 对于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大多写得富于生气,表现出鲜明的性格。
在语言方面,关汉卿被认为是元杂剧“本 色派”的代表。
1.大意:
《单刀会》敷演三国时关羽应鲁肃邀 请到江东赴宴的故事。在元代剧坛,写 关羽的戏,除《单刀会》外,还有关汉 卿所写的《西蜀梦》、郑光祖的《三战 吕布》、无名氏的《千里独行》、《单 刀劈四寇》、《桃园结义》、《怒斩关 平》等等。 《单刀会》最有特色,是成 就是高的一个。
满战斗精神的内心世界。
关汉卿笔下的鲁肃,用心险诈,
为讨还荆州,设下圈套,名义上
邀请关羽赴宴,实际上伺机胁迫
对方就范,不惜挑起祸端引发战 争。关羽则明知鲁肃有诈,却光
明磊落,胸有成竹,毅然赴会。
他力斥鲁肃的阴谋,捍卫“汉家”
的基业,及时平息了一起惊心动
魄的纷争,维持住平稳的局面。
历史剧:
《吴书》评鲁肃云:“思度弘远, 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 冠。” 而关汉卿的《单刀会》, 虽似乎是依据史实敷衍而为我们 所说的“历史剧”,实乃以此史实 为砧木,嫁接上其所依据自己的创 作“主脑”(即其剧的主题思想, 或曰创作意旨)所虚构出来的“史 实”而已。
依史载,当是鲁肃理直气 壮,故而在单刀会时,“厉声呵
之,辞色甚切”,而“羽无以
答”;而在《关大王独赴单 刀会》中,却完全颠将过来, 变成了鲁肃理曲辞穷,无可 奈何。
思想倾向:
主题与《沉醉东风》:
“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 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 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 情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国 的孙权,和俺刘家是甚枝叶? 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从题材的选择来说,关汉卿的许多杂剧, 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提出了社会正义这一 人类生活中的严峻问题。 在戏剧结构方面,关汉卿也善于布置情节,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并使舞 台演出富于动作性。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人物塑造上,从大家闺秀到风尘女子,从
英雄烈士到市井小民,从权豪势要到地痞恶棍,
(一)大江与小舟体现出自然界的伟大
和人类的渺小;
(二)龙凤阙与虎狼穴表明人世间环境
的荣华与险恶;
(三)英雄气概的无畏与对阴谋诡计的
蔑视。
这三个对比唱句的“词情”规定了
“声情”的变化。在声调上的高昂与低沉
是有区别的。
[驻马听]:
关羽面对着当年的战场感慨万千,吊古怀今, 激扬豪情。山河依旧,人事全非,赤壁麈兵的 牺牲是太大了,当年将士们的鲜血在滚滚长
唱、科、白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 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 有惯例规定。 科: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 武打、舞蹈。 白:宾白。
对白:人物的对话 独白:人物的自叙 旁白:背过别人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有云:“一本戏中,有 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 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 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 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 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 第一折、第二折,主角竟不登场亮相, 全以烘托映衬之手段而出之,偏然又使 其形神兼备,先声夺人,正暗合前人论诗 论文之赞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诚 可谓构思奇巧,别具一格。
3、创作: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 多达67种,今存18种,即: 《窦娥冤》、《鲁斋郎》、 《救风尘》、《望江亭》、
《蝴蝶梦》、《金线池》、
《谢天香》、《玉镜台》、
《单鞭夺槊》、
《单刀会》、《绯衣梦》、
《五侯宴》、《哭存孝》、
《裴度还带》、《陈母教子》、
《西蜀梦》、《拜月亭》、
《诈妮子》。其中若干种,是
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也会
围棋、会蹴趜 、会打围、会插科、
会歌舞、会吹弹、
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
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
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
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
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
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
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既是对封建价值观念的
挑战,也是狂傲倔强、幽默多 智性格的自白。
这一支曲子巧借元曲中的“嵌字体”,几乎
句句嵌入 “汉”字与“俺”字,李修生先生 在论及该剧时所云: “强调了关羽的‘汉家节’,作品中关 羽在单刀赴会时与鲁肃为了荆州主权展开 舌战,反复说明刘备‘合承受汉家基 业’。……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一 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民族情绪。这在当 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的。”
江里,二十年来一直都还没有流尽。极度的
夸张表明了关羽也是关汉卿自己对这场战
争的彻底的否定态度。也可能是剧中的主
人公或剧作者本人的“反战”情绪的流露。
“鏖兵的江水由然热”、“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既表现出对已逝英杰的追思怀想,更抒发出为捍卫蜀 汉主权而毅然决然地单刀赴会的英雄气慨。
长江之中流的不是水而是“英雄血”,长江之中的流水 竟然会“由然热”,何等炽热的情感,何等壮烈的情怀,何等 激昂的精神! 曲辞虽隐括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的词意而出,却 分明借此抒发出主人公满腔的豪情壮志,令观众听之亦不 由得热血沸腾。 无怪乎王国维先生赞道:“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 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1,关于第四折:
“刀会”,先写关羽单刀赴会,面 对浩浩长江,抚今追昔,回顾赤壁之战 的悲壮情景,抒发其英雄情怀;既而写 酒筵上关羽凭借其威武神勇和正义 之剑慑服了鲁肃,从而使鲁肃的三条 “妙计”全然落空,蜀汉之利益得以 保全,关羽安然返回。
《单刀会》这一本四折戏中竟然只有
两折戏是主角关羽登场,且是在第三、 第四折戏中方才出场;而这两折戏中 亦只有第四折才是矛盾的双方— 鲁 肃和关羽—直接交锋,展开斗争,解决 冲突。 在第一、二折戏中,该剧的主角关羽 根本就未出场。
二、元杂剧成熟和兴盛的历史原因。
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 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 蒙古贵族的爱好对元杂剧的兴盛也起了很重要 的作用。 元杂剧发展成熟、繁荣兴旺的一个关键因素, 则是专业作家群的形成。
1、结构(四折一“楔子”) 2、唱词
3、宾白
4、表演(科介:包括人物动作、
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
一、元杂剧的兴起
二、元杂剧的体制 三、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