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目前,40多位民俗学者建议:应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通过官方参与,复兴传统节日。
这样做有利于()。
①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民俗②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新的乐趣
③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
④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它又具有向外的传播性,客家文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客家是汉族的独特民系,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如客家的围屋在中国民居中是独树一帜的,客家话形成一种独特的方言。
当客家人向海外移民时,又将中国文化带到异国他乡。
除客家文化外,我们还可以将文化划分为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这种划分方式是以()为标准的。
A、民族
B、时代
C、国家
D、地域
二、材料分析题。
1、读材料,完成各题。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
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字左右)
2、材料一: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中华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瑰宝。
材料二: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不断进入中国,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越来越受到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受到了冷落。
(1)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看下面两幅图片。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学生王某对各种民族节日和文化习俗很感兴趣,经常上网“周游世界”,了解到许多国家、民族的节日和文化习俗,并通过QQ与网友交流心得和看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说网络有什么优势?(至少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上网要遵守哪些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A 2、D
二、1、(1)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以传统节日为话题,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即可)
(2)示例:“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聊聊天啊,不要再玩手机了,”(提示:劝诫与节日团聚和亲情关联)
2、(1)中华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瑰宝。
传统节日对于焕发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要重视节日文化建设,加大对中华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节日文化质量;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丰富节日文化活动内容;增加节日文化内涵,赋予传统节日文化更多的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增强节日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要吸收西方节日文化中的健康东西,同时也要将不断发展的中华节日文化推向世界。
3、(1)图一:春节;图二:端午节。
(2)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寻求帮助;休闲娱乐等。
(3)青少年上网要自觉遵守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