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工程概论 :第三节 油藏流体饱和度

石油工程概论 :第三节 油藏流体饱和度


二、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1)多油层油田,如具有以下地质特征时,原则上不 能合并到同一开发层系中:
①储油层岩石和物性差异较大; ②油气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③油层压力系统和驱动类型不同; ④油层层数太多,含油井段的深度差别过大;
(2)每套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保证每口井具 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并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
弹性水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4、气压驱动 主要靠气顶气的膨胀能或注入气驱油的 驱动方式。
(1)刚性气驱 注入气量足以保持油藏 压力稳定,或气顶体积 比含油区体积大得多能 够保持油藏压力基本保 持不变。
刚性气压驱动可采特征曲线
(2)弹性气压驱动 气顶体积体积小, 不能够保持油藏压 力基本不变。
弹性气压驱动开采特征曲线
Sl Vl /VP Vl / V f
So Sw Sg 1
(同一油藏)
实践发现: 同一岩石,气测渗透率总比液测渗透率高。
液体
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 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
气靠近孔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几乎没 体有什么差别。
滑动效应 或 Klinkenberg效应
天然气体积发生膨胀
原油被排挤流入井
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3、水压驱动 依靠边底水和(或)注入水为主要驱油 动力的驱动方式。
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
边底水和(或)注入水 将原油驱入油井
(1)刚性水压驱动
能量供给充分,水侵 量完全补偿采出量。
刚性水压驱动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2)弹性水压驱动 能量供给不充分,水 侵量不能补偿采出量。
③ 油藏温度 T ↑ ,Bo ↑ ④ 油藏压力 当P<Pb时, P ↓, Bo ↓ 当P>Pb时,P ↓, Bo ↑ 当P=Pb时,Bo= Bomax
体积系数与压力的关系
五、地层油的粘度
当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流体的内摩擦力
地层油的粘度影响因素分析:
①组成 轻烃组分所占比例↗, μo ↘
②溶解气油比
气体渗透率大于液体渗透率的根本原因
3、相对渗透率曲线 (1)定义:相对渗透率与流体饱和度关系曲线 (2)典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A区: Sw≤Swi;
B区: Swi<Sw<1-Sor;
C区: Sw≥1-Sor;
Kro Krw 1
油水相对渗透率
油田开发
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对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田,
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对原油生产的要求, 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 制订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 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 直至开发结束的全过程。
油藏驱油能量
①边水的压能 ②原油中的溶解气体的弹性能 ③气顶中压缩气体的弹性能 ④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 ⑤原油自身的重力
Rs ↗, μo ↘
③温度
T↗,μo↘
④压力
当P<Pb时, P↗, μo ↘
当P>Pb时, P↗, μo↗ 当P=Pb时,μo= μomin
μo ~P、T 关系
第二节 油藏岩石的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结构
1、孔隙 岩石中未被碎屑颗粒、胶结物或其它 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孔隙
空隙
孔隙 空洞 裂隙(缝)
5、重力驱动 依靠原油在油层内存在位差而具有的 重力驱油能量驱油的方式。
当一个油藏的油层倾 角比较大或油层厚度 大时,重力驱动才能 发挥作用。
重力驱动油藏开组合在一起,用单独 一套开发系统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 进行生产规划、动态分析和调整。
一、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1)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 的作用,从而缓和层间矛盾,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2)划分开发层系后,可以针对不同层系的特殊要 求设计井网和进行地面生产设施规划和建设。 (3)划分开发层系,可以提高采油速度,加速油田生 产,缩短开发时间,并提高投资回收期。 (4)划分开发层系,能更好地发挥采油工艺手段的作 用,进行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和分层控制的措施。
(3)一个开发层系上下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在注水开 发过程中层系间能严格分开,上下层系不会串通和干扰。
(4)同一开发层系内各油层的构造形态应基本一致, 不应把大面积分布和少量分布的油砂体组合在同一开发 层系,否则将有一部分储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气液两相
3点-气藏
压力下降
气态
气态
4点-凝析气藏
压力下降
压力下降
气态
气液两相
气态
2. 溶解汽油比的影响因素 ① 油气性质 油气密度差异越小,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越大。
② 压力
③ 温度 T升高,Rs降低
溶解气油比与压力的关系
地层原油体积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 组成 轻烃组分所占比例↑ ,Bo ↑ ② 溶解气油比 Rs ↑, Bo ↑
油藏 气藏 油气藏 凝析气藏
泡点 AC线上的点,也称饱和压力点 露点 BC线上的点 临界点 C点,泡点线与露点线的交点 临界凝析压力点 P点,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点 临界凝析温度点 T点,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点
各类油气藏的开发特点
1点-油藏
压力下降
压力下降
液态
泡点线(饱和压力)
气液两相
压力稍微下降
2点-饱和油藏 液态
砂岩的孔隙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砂粒的相互接触关系、 后来的成岩后生作用引起的变化以及胶结状况
2. 孔隙度的分类 (1)绝对孔隙度
a=VVafp
(2)有效孔隙度
e=VVefp
岩石总孔隙体积或绝对孔隙体积 岩石外表体积或视体积
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 岩石外表体积或视体积
第三节 油藏流体饱和度
一、油藏流体饱和度 单位孔隙体积中流体所占的比例。
多组分烃类系统相图
◆ 三线
◆ 四区
◆ 五点
◆ 各类油气藏 的开发特点
三线 四区 五点
泡点线 露点线 等液相线
AC线,液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BC线,气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虚线,线上的液量的含量相等
液相区 AC线以上 气相区 BC线右下方 气液两相区 ACB线包围的区域 反常凝析区 PCT线包围的阴影部分
1、弹性驱动: 依靠油藏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量为主 要驱油能量的驱动方式。
油藏投入开发 油层压力开始下降 液体、岩石体积发生膨胀
储油层的孔隙体积缩小
原油被排挤到生产井中
弹性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2、溶解气驱动 主要依靠原油中分离出天然气的弹性 膨胀能量驱油的驱动方式。
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
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 将从原油中分离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