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中小学学科教研会2010年年会论文征集评选
论文题目: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单位:从化中学
学科:政治科
*名:***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摘要】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面对全新一轮课改以来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种实现新课程有效途径。
笔者就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学生活化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已吹响。
教师应当用新课程理念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由此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填鸭式的教学,以说教灌输为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盲目追求既定的理论知识,忽视人的现实生活需要。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内容,使教学回归学生的世界,回归现实生活的世界,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政治课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那么,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学生活化呢?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要改变政治课教学的现状,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抛弃传统的以灌输、抽象化、规范化为特征的教学理念。
树立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其次要树立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教育应扎根于学生的实践,了解学生的生活,使政治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理念。
但是,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
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
简单地说,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由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的内容取向转变为贴近学生真
实生活的“生活化”的内容取向。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最显著的特征是较强的时代性。
新课标下的政治课更强调引导高中生要关注国家社会大事,并通过这些重大时政的分析,让学生既学习时政,又能够理解理论知识。
所以,教师要充分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
比如,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赵本山主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进行教学,使学生既能了解旧时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又能轻松理解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的这一知识点。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使用黑板加粉笔。
虽然教学内容很丰富,而且素材也是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但长此以往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事实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
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素材有时用简单的语言难以再现出来,学生也难以从中获得生活上的体验。
但是,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
平淡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的内容时,如果仅是通过言语向学生灌输,往往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没有很好的教学实效。
可是当教师借助电脑课件,把玉树地震后胡锦涛接受凤凰专访的视频以及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吕国庆事迹的图片和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早已感动不已,他们更能从时政中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四、教学方法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
”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
那么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中体验感悟。
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中“储蓄存款”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三个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感悟。
情景一:老王月收入4000元,他决定每月积累1000元下来,于是他……
①他可以把钱存到哪些储蓄机构?②你猜测他存钱的目的是什么呢?
情景二:老王已存入20000元的活期,现将之转成定期两年,按照年利率
4.5%的利率计算:两年到期后的利息总额是多少?
情景三:老王思来想去,决定将活期存款储蓄转为定期存款储蓄。
那么,老王为何要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
创设情景教学使政治回到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政治教学要比起说教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且教学效果好得多。
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应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重演、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去掌握政治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发展政治学科的思维素质。
当然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课前的时政演讲、合作探究、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等。
但教无定法,无论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生活中学习知识、用知识理解分析生活,真正实现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可通过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教学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熟悉就会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探寻,深入思考,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讲高一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二框题——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师可以选取高级政府官员的图片以及其语录这些学生所熟悉的时事引入。
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进而分析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学生体会到政治生活的知识就在身边。
第二,运用生活中的素材理解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所在。
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为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知识。
如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权中的变通执行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取以下的例子。
如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的变通
条例》,将《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这使学生感觉到政治常识并不枯燥,就蕴藏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
第三,用生活化的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作业不仅要有巩固和检查功能,还应具备深化和提高功能以及体验和发展的功能。
作为教师,只有充分明确作业的功能,才能在作业的设计、评价方面有所革新,才能让作业真正成为沟通政治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作业的设计上,既可以采取时政点评以培养学生的时政敏感度;也可以采取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其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等。
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生活化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需要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标准。
旧的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是:从评价目的看,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与评优的功能,忽视评价的帮助与激励的功能;从评价内容看,重学科学业成绩评价,轻综合能力评价;强调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轻视对过程的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应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特别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既要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反映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达成时就要求打破过去“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片面评价体系,形成协调统一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实施高中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让教学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也就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目标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背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
3、蒋国民郑友民.构建生活化课堂彰显新课程理念【J】.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
考,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