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根本方法。
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
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
初中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都有一种新奇感。
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所以,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
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实验的奇妙现象使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做的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
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感到惊奇,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教师要及时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
新颖有趣的实验问题,特别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耐人寻味的问题,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基础,即使对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表达出来后,也更为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学习活动中,不论实验大小,都有利于学生主动动手动脑,有些小实验常常被忽视,其实做好小实验恰恰是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发现和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和习惯。
让学生意识到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做,课后也能利用简易材料自己做,并且
还能从中发现不少问题,把这种兴趣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一、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初中学生的思维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并加强演示实验。
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
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例如:我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
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
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
然后实验,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这时我就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
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从记忆角度分析,结合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单纯的语言讲解留下的印象深刻、久远。
有人做过试验:一幢华丽的大楼,你看一眼再复认时,不用语言表达,便能认出。
而让你读一遍作家对这一大楼的文字表述后,再去复认这一指定的大楼时,始终比不上“你曾看一眼的功夫”。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把概念、规律通过演示实验
转化为物理形象,便于学生记忆。
二、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实验,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感知。
例如:在讲电和磁的关系时,只有做好实验,学生才能发现、理解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有作用等物理现象。
如果没有实验。
学生就难以想象、理解电和磁之间的这种本质联系。
学生头脑中有时积累了一些感性材料、生活经验,但有些生活经验是模糊的、动摇的、甚至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生动的演示实验,突出主要部分,使模糊的得以鲜明,对错误的加以改正。
例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运动和力有些模糊的认识。
在教学中就要做好斜面小车实验,分析实验,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在这个基础上更好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试想如果没有实验,教学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三、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上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注意实验的细节问题,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以确保实验成功,提高课堂效率。
2、自制仪器,简便易行。
教学中自制简易仪器进行实验,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在讲《二力平衡》一节中,我自制了一个正方形硬纸片。
如图1放置,
以硬纸片为研究对象,说明硬纸片处于静止状态时,f1、f2是平衡力。
然后由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
对于两个力在同一直
线上和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两个条件学生不好掌握,对此我对实验做了如下处理:转动硬纸片,保持f1、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物体上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硬纸片不平衡而发生转动:硬纸片静止后,用剪刀沿对角线剪开硬纸片,纸片不再平衡,钩码掉到了地上。
学生在笑声中自然理解了两个力要达到平衡,必须是在同一物体上。
3、注意实验的可视性。
演示实验必须让全班同学都能观察清楚,所以必须注意实验的可视性,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把各元件固定在插孔式演示板上,挂起来进行实验演示,增强实验的可视性。
4、注意实验的整体效应。
例:在《功的原理》一节教学中,我把杠杆、动滑轮固定在同一演示板上,并用红纸条标好刻度,然后演示用它们提起重物的情况。
这样既增加了实验的可视性,又便于学生注意用杠杆、动滑轮做功的共同点,总结出使用机械不省功的原理。
排除了分散实验对学生的思维干扰,提高了课堂效率,
5、对教材实验的改进。
例:在《熔化和凝固》一节中,教材采用萘来研究晶体熔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验中很难使萘在较长时间内恒温熔化。
我对晶体熔点的演示做了如下改进。
如图2将冰块在塑料袋中压成冰末后放入试管中,然后插入温度计,将试管放人烧杯水中。
若实验时气温较高,上课前可向烧杯水中放入少些冰块使水降温。
经过以上处理,冰可在十几分钟内保持0℃缓慢熔化,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因此切实重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
去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的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并能够联系生活的实际,通过实验。
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