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浸润书香

浸润书香

浸润书香,久自芬芳
——利用美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乳山城关中学宋修虹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就要引领学生走进书的沃野,沐浴书香,通过阅读大量的美文,让丰富的人类文化经典,滋养心灵,充实生命。

一、营造浓郁书香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很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而,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营造校园里大的阅读环境。

1.学校走廊,氤氲书香。

乳山城关中学通过整体规划,在教学楼的走廊等墙壁上,进行精心的布置和装饰,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

“诵读美文经典,满园书香浮动”、“让读书成为一生的习惯”“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摆脱平庸”等句,全方位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经典,放眼品人文,整个身心都浸润在浓浓的书香里。

2.班级墙壁上,书香味更浓。

各班都建立了有特色的“经典诵读百草园”、“美文推介”、“文学天空”、“经典美文赏析”、“读书名言感悟”等板块,由老师引导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更新;学生徜徉流连于此,仿佛和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们亲切对话,在诗意的环境中受到熏陶。

二、明确阅读方向,精选阅读内容。

1.每个班级,每个月,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向和具体的阅读书目。

学期初,各班制定详实的读书计划。

确立“一天一句名言佳句”“一天一首古诗词”、“一周一篇经典美文”、“一月一书一交流”、“一学期一次读书笔记展评”等阅读目标与活动,让学生心有明灯,读有方向,学有目标。

2.每学期开学时,由语文老师推荐本月必读、选读书目。

经典作品,除了各年级规定阅读的中外名著外,还有《智慧背囊》、《感动心灵的故事》等经典美文读本,另外还涉及唐诗、宋词、历史故事……这些书籍
按年段,由语文老师推荐,注重课内外的阅读链接,引领孩子们诵读多样化的文学美文,领略文字的奇妙,让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徜徉,在心灵的沃土上,播撒美好的种子。

三.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阅读时间。

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每年选购大量优秀文学书籍,学生可在每周的阅读课或课余时间借阅,保证学生书源充足。

每个班级都有图书柜,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带到班级,与同学共享。

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卡,进行书籍漂流、借阅,感受借书读的乐趣。

1.清晨一诵。

每天利用晨读时间(约15分钟)组织“晨读古诗词”活动。

让中华古诗文的优美韵律,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回旋。

2.每课一背或一读一品。

每节语文课前,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或背诵名言佳句、诗文或积累“语海拾贝”等;或语文课代表、语文老师组织听品一篇短小的美文。

3.每周一课。

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上好一节“课外阅读课”,由语文教师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

四.注重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速读、略读、精读、品读等。

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首先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具体切行的方法指导。

我们着力培养学生三个课外阅读习惯.
1.边读边思考。

学生可根据文章题目运用“猜读法”或根据文章的内容自主提出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带着问题再读。

2.不动笔墨不读书。

圈点勾画,灵活运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思想感情或疑惑。

对一些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或经典美文要分门别类进行摘抄,做好语言积累。

3.精读略读相结合。

对一些美文要精读,反复地读,不仅要了解它的主要内容,还要品味其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和写法技巧等;对一般的文章,大致浏览即可。

五.定期开展活动,评选“阅读之星。

“自信来自鼓励,习惯决定人生。

”定期开展一些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读书效果和习惯。

1、每学期评出“班级阅读之星。

”和“校级阅读之星”。

2、开展古诗名句背诵、默写比赛、“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等与读书内容有关的征文比赛、片段写作比赛等,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教育的倡导人朱永新说:“阅读是什么?阅读,是孩子情感发育的沃土。

”相信学生们的心田,经过书香的浸染,他们的生命之花一定会绚烂开放——浸润书香,久自芬芳。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9第1期
《中学语文教学》2009第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