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学院:材料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关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摘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人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高度文明的社会,现代文明已日渐发达,城市化的脚步日益加快。
人类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各种环境问题也纷至沓来。
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为了我们更高质量的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势在必行。
关键词:建设生态文明绿色经济节约国家政策一.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在现阶段的世界,水源、空气、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据统计,有17亿以上的人没有适当安全饮用水供应,30多亿人没有适当的卫生设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项调查指出,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2.5万人。
再如1983~1984年埃塞俄比亚因植被破坏、土壤流失形成的特大旱灾使得100万人因饥饿而死亡,1991~1992年,非洲大陆12个国家持续旱灾,使得约3500万人濒临死亡。
因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与此同时,长江由于洞庭湖等大湖泥沙淤积加速,湖体面积和容量正逐年锐减,洞庭湖1825年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1949年减少到4360平方公里,到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时湖面面积仅为2653平方公里,据此缩减速度,洞庭湖将可能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成为又一个"罗布泊",从中国自然地理图册上消失。
目前,长江中下游防洪大堤也逐年升高。
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再次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此外,森林面积也在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经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林都”伊春,林场可才成熟蓄积量下降了约98%。
整个大小兴安岭可采成熟蓄积量也只剩下不足10%。
大气污染严重,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到了国土面积的3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许多生物也濒临灭绝,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物种消失的速率较过去6500万年之中的任何时期都要快上1000倍,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20世纪以来,全世界哺乳动物中3800多种中已有110种和亚种灭绝,另外还有600多种动物和25000余种植物正濒临灭绝。
而且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继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报告预测,至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上升1.1至6.4摄氏度,海平面上升18至59厘米,纽约、孟买和上海都有可能被淹没。
如果气温上升1.5摄氏度以上,全球20%至3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如上升3.5摄氏度以上,40%至7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
全球变暖将导致气候灾难更频繁、更猛烈,未来水世界场景和干旱缺水的困局会同时出现。
看着这些沉痛的数字,我们不禁深思,环境的破坏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人类正饱尝着无节制地向自然开战和索取而造成的恶果。
而这远远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只是一次小小的地壳运动或是全球温度上升几摄氏度都能导致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甚至失去生命。
而这远远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自然界以这种方式向我们控诉着我们的恶行,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人永远是自然界有机组成的一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同时也在唤醒我们对于环境的重视。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
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何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
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
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
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三、积极宣传生态文明,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
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
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
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
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中的先锋作用。
四、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一支较为过硬的环境保护执法队伍。
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和落实这些方针、政策。
有许多方针、政策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并严格执行。
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基本职责。
问题是这么多年来,有些政策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达到可以具体执行的程度或者是能够依法可靠执行,政策制定得再完美,如果在实际中无法执行,它就不是一个好的政策,需要我们多做实际工作。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
要切实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处。
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行为。
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国家环保总局甚至动用了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绿色信贷等政策,有些地方环保部门也采取了挂牌督办、专项行动、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但环境污染仍然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二是环境执法手段软,再加之目前的确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实,使部分企业宁可冒险偷排偷放,也不按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办事。
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制度,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说到底是要真管用,如果只停留在文件法规中,是起不到真正作用的。
第二,要严格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惩处的力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相互融合,社会责任要具体落实到政府部门,强调政府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责任。
个人责任则要使每个社会公民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的行动,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
环保工作者要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坚决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我们有些制度制定得很好,但执行起来就比较难,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环保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来,顶住压力,为民办事。
通过环保队伍整体的严格执法,使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是关键;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环保干部队伍是关键。
必须进一步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环保干部尤其是一线执法队伍的权力,使他们在执法中不受任何干扰,确保执法到位;其次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各方面待遇要有切实的保障;第三要建立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环境违法行为或生态破坏行为是由群众举报才发现的,建设生态文明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有些问题不会得到及时处理,至少目前或相当长一段时期,这种情况会依然存在。
为了使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必须建立群众参与的社会机制。
同时人民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也是对政府履行工作职责的有效监督。
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我们环保工作者分内的责任。
建设生态文明,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切身利益,更是事关未来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
五、建设生态文明具体发展项目作为国家,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治理污染、实施生态工程,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建设生态文明要发展绿色经济,即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绿色经济一种全新的三位一体思想理论和发展体系。
其中包括“效率、和谐、持续”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生态农业、循环工业、持续服务产业”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