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生产过程中为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2、模具制造业的生产类型主要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两种。
3、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等。
4、在加工时,为了保证工件相对于(机床)和(刀具)之间的正确位置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5、在导柱的加工过程中,外圆柱面的车削和磨削都是两端中心孔定位,这样可使外圆柱面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
6、夹具成形磨削法常使用的夹具有(正弦精密平口钳)、(正弦磁力夹具)、(正弦分中夹具)、(万能夹具)。
7、超声波抛光是利用(超声振动)的能量,通过机械装置对型腔表面进行抛光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
8、电化学抛光是将工件作为(阳极),抛光工具作为(阴极),在电解液中发生(阳极溶解)作用,从而对工件进行抛光的一种工艺。
9、成形磨削的方法有(成形砂轮磨削法)和(夹具成形磨削法)等。
10、万能夹具是成形磨床的主要部件,也可在平面磨床或万能工具磨床上使用。
它由(十字滑板)、(回转部分)、(分度部分)和(工件的装夹部分)组成。
11、模座按技术要求,在加工过程应保证模座上下平面的(平行度)、上下模座的导柱、导套的(孔间距离)一致,以及孔的轴心线与模板模座上下平面的(垂直度)。
12、坐标磨床的运动有(砂轮自转)、(砂轮的行星运动)和(砂轮直线往复)运动。
13、电火花在型腔加工中的常用方法有:(单电极平动法)、(多电极更换法)、(分解电极法)。
14、线切割加工中工件的装夹方法有(悬臂式装夹)(两端支撑装夹)(桥式支撑装夹)、(板式支撑装夹)。
15、电规准分为(粗)、(中)、(精)三种,从一个规准调整到另一个规准称为电规准的转换。
16、模具常用的表面加工方法有(电镀)、(热扩渗技术)、(气相沉积技术)和(表面纹饰技术)。
17、在研磨过程中,正是由于研具和磨料对被加工表面产生了(微切削作用)、(挤压塑性变形)、(化学作用)等三个主要作用,才能对被加工表面进行微量加工。
18、型腔电解加工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非混气电解加工)和(混气电解加工)。
19、模具装配精度可以概括为(模架)、(主要工作零件)以及(其他工作零件)的装配精度。
20、一般情况下,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
21、外(内)圆磨削常用的方法有(纵向)和(横向)磨削法两种。
22、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23、对于精密模具的孔常在坐标镗床上进行预加工,最后在(坐标磨床)上进行精加工。
24、型腔电火花加工应用最广的电极材料是(紫铜)和(石墨)。
25、磨淬火钢时,在工作表面层产生磨削烧伤有三种,即(淬火)、(回火)和(退火)烧伤。
26、模具加工工艺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阶段)。
27、模具机械加工精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
28、模具经济技术指标可归纳为四个基本方面,即(模具的精度和刚度)、(生产周期)、(生产成本)和(模具寿命)。
29、用于直接制造模具的快速成型方法有三种,即(选择性激光烧结法)、(物体叠层)和(熔丝沉积)制造法。
30、为保证冲裁模凸、凹模配合间隙,电火花加工的方法主要有(凸模修配法)、(直接配合法)、(混合法)、(二次电极法)、(阶梯电极法)五种。
131、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包含(表面的几何特征)和(表面层的力学物理性能)两方面内容。
32、机械加工表面的几何特征由(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表面加工纹理)、(伤痕)组成。
二、选择题:1、凹模与凹模固定板的配合要求为(B )。
A. H7/h6 B. H7/m6 C. H7/r62、电铸加工是根据(B)的原理进行加工的。
A.阴极溶解 B. 阴极沉积 C. 阳极溶解3、电火花成型加工型腔常用的电极是(A)。
A. 紫铜 B.铸铁 C.钼丝4、快走丝线切割加工常用的工作液是(A)。
A.乳化液B.煤油C.蒸馏水5、电火花加工时,工件接脉冲电源的负极,称为(C)加工。
A.放电 B.正极性 C.负极性6、研磨抛光中,磨料的运动轨迹可以(B)。
A.重复、交叉B.往复、交叉 C.重复、往复、交叉7、可以对铸铁模具零件进行光整加工的方法是(B)。
A.刨削 B.超声波抛光 C.电化学抛光8、现要用照相腐蚀的方法在塑料型腔上加工文字,该模具不宜采用(C)材料。
A.T8 B.P20 C.Cr129、对有色金属件进行精加工采用的方法是(C)。
A.珩磨 B.磨削 C.高速精车或高速镗10、拉深凹模机械加工前的毛坯形式应为(B)。
A.原型材 B.锻件 C.铸件11、冲孔凸模机械加工前的毛坯形式应为(C)。
A.原型材 B. 铸件 C.锻件12、电解加工是根据(C)的原理进行加工的。
A.阴极溶解 B. 阴极沉积 C. 阳极溶解13、快走丝线切割加工常用的电极是(C)。
A. 铜丝 B.钨丝 C.钼丝14、电火花成型加工常用的工作液是(B)A.乳化液B.煤油C.蒸馏水15、对有色金属件进行精加工不能采用的方法是(A)。
A.磨削 B.高速镗 C. 高速精车16、在平面磨床上,对凸模上共轴线的不同圆弧面进行成型磨削加工,应选用的夹具是(C)。
A.正弦精密平口钳B. 正弦磁力台C.正弦分中夹具17、采用划线法加工单件孔系时,孔的位置精度一般在(B)范围内。
A.0.005—0.01mmB.0.25—0.5mmC.0.06—0.08mm三、简答题:1、试述选择精基准的原则。
答:选择精基准,应考虑减少加工误差、保证加工精度,使工件装夹方便、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应遵循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2、机械加工中修整定位用中心孔的作用是什么?可采用哪些修整方法?答:加工定位用中心孔的作用是以便为后继工序提供可靠的定位基准。
修正中心孔可采用在车床上用磨削方法修正中心孔,用研磨法修正中心孔,用挤压法修正中心孔。
3、安排模具机械加工顺序时应考虑哪些原则?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基面先加工、先面后孔。
4、模具的装配精度包含哪些内容?答:相关零件的位置精度、相关零件的运动精度、相关零件的配合精度、相关零件的接触精度、标准件互换、模具在设备上的安装尺寸须符合选用设备的要求。
5、简述电火花加工一次脉冲放电的四个阶段?答:极间介质电离、击穿及放电通道的形成;介质热分解、电极(工件)材料熔化、汽化热膨胀;电极(工件)材料抛出;极间介质消电离。
6、简述影响线切割加工工艺指标的因素?答: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加工电压幅值;加工电流幅值;放电波形;极性;工作台进给速度;电极丝材料的种类、名称和规格;工件厚度及材质;工作液。
7、模具零件常用的连接与固定的方法有哪些?答:紧固件法、压入法、挤紧法、焊接法、热套法、冷胀法、无机粘结法、环氧树脂粘结法。
238、模具装配时,控制凸凹模间隙均匀性常用方法有哪些?答:测量法、透光法、试切法、垫片法、镀铜(锌)法、涂层法、酸蚀法、利用工艺定位器调整间隙、利用工艺尺寸调整间隙。
9、手工研磨抛光的常用工具有哪些?答:砂纸、普通油石、研磨平板、外圆研磨环、内圆研磨芯棒、机械研磨抛光工具。
10、简述模具装配的工艺流程?答:装配前分析、组件装配、确定装配基准、总装、试冲、打标记、包装入库。
四、编程题:2、试编制下图零件内孔线切割加工的3B 程序,已知电极丝直径0.1mm,单面放电间隙0.01mm,穿丝孔中心为O 点,切割顺序:o-a-b-c-d-e-f-g-h-a 。
解:以O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计算用的直角坐标系 电极丝向内偏移量f=0.01+0.1/2=0.06mm 计算电极丝中心轨迹各对应点坐标:a ˊ(14.94,0)b ˊ(-14.94,0)c ˊ(-14.94,-19.94)d ˊ(-6.06,-19.94)e ˊ(-6.06,-15.94)f ˊ(6.06,-15.94)g ˊ(6.06,-19.94)h ˊ(14.94,-19.94) 编制程序: BBB14940GxL1B14940BB29880GyNR1BBB19940GyL4BBB8880GxL1 BBB4000GyL2 BBB12120GxL1 BBB4000GyL4 BBB8880GxL1 BBB19940GyL2 D11.编程题 (每小题10分)OA=5mm ,加工顺序O →A →B →C →D →A →O ,选用钼丝直径为φ0.12 mm ,编制如图所示凸模线切割程序,采用3B 代码,切割起点为O ,引入段长度单边放电间隙δ=0.01 mm (尖角处不需加过渡圆弧)解:3B 格式(1)如图所示,以O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2)确定补偿距离。
ΔR=r+δ=0.06 mm+0.01mm=0.07mm(3) 确定各交点坐标。
作辅助线CE 、CF 如图所示。
其中,CE=30mm ,CF=50mm ,则在直角三角形CEF 中,EF=40mm 。
各交点坐标如下: A (4.93,0),B (45,0),C (55.,90)D (-5,90) E (25,90)F (25,50)图4-24(4)选择切割起点及切割顺序。
切割起点为O 点。
切割顺序为:O →A →B →C →D →A →O(5)编写程序五、工艺题:1、采用平动法加工下图型腔,粗加工双面放电间隙取0.6mm ,精加工双面放电间隙取0.2mm ,粗加工后对电极修整一次,修整余量为双面0.15mm ,试确定电极截面尺寸及精加工单面平动量。
解:(1)先画出电极截面形状与型腔截面形状的关系图(2)从分析电极基本尺寸与型腔截面实际差值入手,确定电极基本尺寸 (3)电极制造公差按图样尺寸公差1/3取值,按入体原则标注。
(4)单面平动量Δ=δ粗-δ精+δ修=(0.6+0.15-0.2)/2 =0.275mm 2、试述下图模柄的加工工艺过程,材料40。
图5-1 图5-25答:模柄的加工工艺过程: (1)备料φ43×82;(2)粗车端面、打中心孔;(3)粗车φ30、φ32外圆,留0.3-0.4mm 余量,粗车φ42至尺寸,切槽、倒角至尺寸; (4)磨φ30、φ32外圆至尺寸;(5)磨φ42台肩与模座平(装配时磨)。
7、如图所示是装配后在型芯端面与加料室底平面间出现了间隙,可采用那些方法进行除? 答:1)修磨固定板平面A 修磨时,磨去的金属层厚度等于间隙值Δ。
2)修磨型腔上平面B 修磨时,磨去的金属层厚度等于间隙值Δ。
3)修磨型芯(或固定板)台肩 C ,采用这种修磨法应在型芯装配合格后再将支承面D 磨平。
8、已知A1=25 0-0.52,A2=5 0-0.3,A3=23 0-0.52,A4=7 0-0.15,为了保证顺利卸料,须使A0=0.3-0.5,根据已知条件对A0的数值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