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 凸透镜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 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
1.一个直立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物体的中点恰在透镜的主光轴上,后来,透镜被一割为二,对称地拉开,两个半透镜间距离等于物体高度,如图5甲所示。

则此时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应该是图乙中的()
图5
2.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如图6所示的位置,它所成的像P′Q′的形状应该是图7中的()
图6
图7
3.2017·天津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

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8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8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C.f1<f2
D.f1>f2
4.如图9所示,S是凸透镜主光轴上一个发光点,Sa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可能正确的是()
图9
A.ab B.ac C. ad D.ae
5.如图10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______移动()
图10
A.A′O B.A′F
C.水平向右D.水平向左
6. 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②如果所成的像在光屏的左上方,应将光屏向右下方移动
③换用焦距较短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7.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11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

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图11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凸透镜的焦点处
D.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8.如图12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1
u和像距倒数
1
v的对应关系,若用
此凸透镜成像,当物体距透镜0.3 m时,物体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需说明像的虚实、大小、正倒情况)。

图12
9.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13所示),并被反射回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来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

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图13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当鼠标平放在鼠标垫上,成像透镜到鼠标垫距离7 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 mm 时,则在光学感应器上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

(3)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

10.2017·泰安在焦距为5 cm、9 cm和15 cm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在如图14所示的位置,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若将蜡烛放置在A点,通过三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像,则焦距为________cm的透镜所成的像最大;若蜡烛在A点不动,在BC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

图14
11.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

(已知f1<f2)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
实验序号u/m v/m uv/m2v
u
1
u/m
-1
1
v/m
-1
1 0.200 0.200 0.0400 1.00 5.00 5.00
2 0.300 0.150 0.0450 0.50 3.3
3 6.67
3 0.500 0.125 0.0625 0.25 2.00 8.00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
实验序号u/m v/m uv/m2v
u
1
u/m
-1
1
v/m
-1
4 0.200 0.300 0.0600 1.50 5.00 3.33
5 0.300 0.200 0.0600 0.67 3.33 5.00
6 0.500 0.158 0.0790 0.32 2.00 6.33
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后两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后两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15所示,P是物体像的位置,“0”是透镜光心的位置,请在图中“0”位置画出所需要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图15
13. “学而思”杯竞赛如图16所示,S是发光体,S′是它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请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并找出焦点(一个即可)。

图16
14.物体在透镜中成像的情况可以通过作图来确定。

图17(a)表示凸透镜成像的作图方法,图(b)表示凹透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图中A表示物体的一个发光点,A′表示发光点A的像;O点表示透镜的中心,F点表示透镜的焦点;点划线表示主光轴,光线Ⅰ表示由A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条光线,Ⅱ表示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Ⅲ表示通过凸透镜焦点(或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光线Ⅰ′、Ⅱ′、Ⅲ′分别表示光线Ⅰ、Ⅱ、Ⅲ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通过多次实验和作图,我们可以归纳出发光点A发出的任何一条光线经过透镜后都将会聚于(或反方向延长相交于)像点A′。

图17
(1)用透镜成像的作图法,作出图18甲中发光点A的像A′。

(2)图乙中,A′是发光点A通过透镜所成的像。

试确定该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用作图法确定透镜的位置(将透镜用符号表示画在图中)。

若发光点A发出的某条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恰能通过B点,试用作图法画出折射光线通过B点的光路图。

图18
答案
1.B2.C3.D4.A5.B6.D7.A
8.倒立、缩小的实像
9.(1)漫反射
(2)倒立缩小实
(3)下
10.(1)同一高度(2)15(3)5 cm或9 cm
11.(1)物距越大,像距越小(2)1、4或2、5或3、6(3)(a)像距的倒数和物距的倒数之和为定值
(b)焦距越大,像距的倒数和物距的倒数之和越小
12.如图所示
13.如图所示
14.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