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中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对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政治课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要积极探索"联系"的多种形式。
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
际原则,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教材内容以及同一年级教材的不同知识点,采用切实可行的形式,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高一《经济生活》(人教版)教学联系市场经济实际,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或途径去实现。
根据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及可操作性,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形式和途径来实现。
第一,请进来,介绍市场经济的生动材料。
如教学第九课"征税和纳税"时,请市地税局干部给学生介绍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介绍主要税种和主要违税现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纳税人"意识。
又如教学第六课"投资的选择"时,请市人民银行干部给学生讲银行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并介绍储蓄、股票、债券和保险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这些生动材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科的兴趣。
第二,走出去,了解市场经济的鲜活信息。
如教学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时,老师列出调查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到集贸市场自主活动,了解一种商品的价格在市场上是怎么形成的,了解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价格是怎样变化的。
又如教学"投资的选择"一课时,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天到银行营业点了解储蓄、债券的利率和办理保险的知识。
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天地里亲自调查访问,就能感受市场经济的脉搏跳动,从而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第三,引进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热点,使学生立足教材知识、面向市场实际,登高望远。
诸如正在建设中的国家重点工程、国企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内需、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三农"问题等都是引进课堂的极好材料。
就以推动内需为例,1999年国家增发600亿元国债,开征储蓄存款利息税,给8400万人加薪,调整收入分配,高校扩大招生48万,提高纺织、服装和煤炭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使学生认识到,这都是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客观调控手段,推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进而加深了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解。
第四,组织学生模拟操作、演讲讨论,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市场主体意识。
如教学"投资的选择"一课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知识,提出一项家庭投资计划。
学生通过模拟操作、计算论证,感受到家庭投资不能仅仅是图获利多少,还要考虑到家庭的资金实力、家庭投资结构、国家政策导向、承担风险的心理等诸多因素。
从而使他们对书本知识理解得更
深,同时感到自己也成了市场投资的主体。
二、要正确处理"联系"的实际内容。
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还应该正确处理好"联系"的实际内容。
这里所讲的实际内容,包括社会实际、学校实际、教材实际、学生实际等等。
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实际。
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下面就如何联系学生的实际谈三点建议。
1.要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实际。
各门学科,都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
如哲学和各门具体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讲授哲学理论时,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各门学科知识,去理解深奥的理论,这易于使学生融会贯通,激发他们的兴趣,促动他们的思维,减少学习的困难,并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
如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时,可以运用学生已知的物理知识:力与万有引力、重力、摩擦力、强力、浮力;已知的化学知识:酸与硫酸、盐酸、硝酸;已知的数学知识:四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等。
利用学生这些已知的知识,让他们分析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看到特殊,又认识普遍,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又如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学生已知的成语,说明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的原理。
运用学生已知的哥白尼"日心说",说明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原理,等等。
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去理解原理,容易贯通,又使他
们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并能运用这个观点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里所说的生活实际,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争议的问题。
如讲授政治理论和原理时,应当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中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感性材料,由此开始分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学观点。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政治理论和科学原理,都是源于客观存在,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存在的直接摄像和生活的简单描述。
要讲清抽象的理论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中,通过掌握理论和原理的感性材料,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理论和原理。
比如从学生亲眼看到的某官员由于腐败而变成囚犯以及某歹徒由于抢劫杀人而被判极刑的事实,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斗争的存在和表现"。
又如从学生熟悉的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等等。
这些都正是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和听到的,引导学生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去说明抽象的政治理论和原理,使学生既能由浅入深地理解某一政治理论和原理,又能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与政治理论、原理有关的事实,并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自己的素质。
3.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如讲共产党
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等问题时,就有人提出腐败的问题,怀疑党的先进性;讲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就有人提出,世界既然没有鬼,为什么我们脑子里有鬼的观念;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有人提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搞私有化没有什么区别,等等。
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正反映了学生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观点。
学生敢于提问题,是勤于思考的表现,是反映了新时期青年学生的特点。
要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必须首先注意讲清理论,并在讲授理论中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寓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力求"有机结合,自然联系",防止以事论事。
如有些学生看到了党内某些腐败现象,就否认了党的先进性,就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掌握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不了解我国的历史和实际国情,不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看问题的结果。
所以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一思想问题,必须首先引导他们掌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懂得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必须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认清事物的性质。
再引导他们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史,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理。
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当前党内出现某些腐败现象,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党自身正在大力整治腐败和克服
腐败。
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所以,中国共产党是光荣、正确、伟大的党,只看到党内某些腐败而否定党的先进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只有把以上这些理论问题讲清楚,并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这些学生产生错误观点的原因,才能使这些学生既能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学习,从而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只有根据教材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恰当的形式,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