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
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卩m,纳米(nm)。

1km=1000 m 1m=1000mm 1mm=1000 卩m 1卩m=1000n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3
96nm=96 x 1nm=96 x 10 n m=0.096 n m
数字与_—»•等量代换一L进行」
单位分运算

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

知识点2 长度的测量
a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b、正确使用刻度尺:三看:(1 )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及其是否磨损;
(2)看刻度尺的量程;
(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四会:
(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 )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准,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
(3 )会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字+单位。

考察题型:
1、对长度的估计方法规律:一臂展~身高,一步幅~ 0.5m 一拃~ 20cm ;1指宽~ 1cm。

臂展:两臂左右伸平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
间的距离。

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从量程和分度值两个方面考虑。

看题目里面对精
确度的要求。

刻度尺的精确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则能精确到1毫米。

3、正确使用刻度尺: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违反规则的读数,都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物体的读数为2.43cm。

可以推测出它的最小分度值是毫米。

2.43cm
单位(cm)
估读数字(0.03)
一个准确的读数应该包括三部分。

当估读数字为0时, 准确数字(2.4)
也不能漏掉。

4、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如何在中国地图上测出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的大致长度?
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弯曲的,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长度,可采用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解决。

化曲为直法:借助一些简单的测量器材。

如不能伸长的细线,把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所得结果即为所测物体的长度。

累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量累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的方法为累积法。

5、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读数问题方法: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读数用“刻度差值”法:用物体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刻度值,计算的结果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

6、用特殊方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易测点)
某学生测得物理书内150 页的厚度是5.4mm ,则每张纸的厚度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mm 。

错解:5.4mm * 150=0.036mm,没有认识到一张纸有两页,把页数当成是张数了。

正确分析:5.4mm * 75=0.072mm
知识点3 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

2、1h=60min 1min=60s
3、实验室及运动场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为停表(有机械停表,电子停表两种)。

4、正确使用停表四步法;
5、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出题角度1 :时间单位的换算
1.2h= _______ min= _________ s
1d= _________ min(1d 就是一天)
本题用“单位换算三步法”完成。

1.2h=1.2 x 60min=72min=72 x 60s=4320s
1d=24h=24 x 60min=1440min
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

出题角度2:停表的使用
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

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
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
31-60S 。

知识点4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的区别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1、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出题角度1:判断运动形式
如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哪一个,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观察被研究的物体,如果位
置发生变化,就属于机械运动。

知识点2、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选取参照物的五个原则
出题角度2 :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
例如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出题角度3:根据物体的动和静判断选择的参照物
方法规律:运用速选参照物“两步走解决”。

具体步骤: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运用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度公式变形为s=vt来求路程,变形为t= 来求时间。

v
1
4、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 m s=3.6 km h 1 km h = m s
3.6
出题角度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方法规律: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运动物体的快慢,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s
出题角度2、对速度公式的V=三的理解
t
s
由速度的公式v=-可知,物体的速度取决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能单纯根据物体路程的
t
大小或运动时间的长短判断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出题角度3、速度单位的换算
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先统一单位,可把单位都换算成m s。

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出题角度1、研究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频闪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利用图析法分析各选项,看各图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否相等,
运动路线是否为直线,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出题角度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出题角度3、对人上楼,火车过桥等问题中运动路程的判断
人上到第n层楼,则人上升了n-1个楼层高度。

火车通过大桥时经过的路程是火车的长度与大桥长度之和。

出题角度4混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例1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
为6m 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平均速度是?
错解:v=X^22 = 4ms 6ms=5ms.
2 2
正确分析:设总路程为2s,前、后两段路程内的速度分别为Vi和
V2,则前一半路程所用
时间右=上,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t2=-^,总时间t=t1+ t2—,则平均速度
V i V2 V i V2
2s V= = t
2s
s s
2V1V2
V1 V2
2 4m s 6m s
4m s 6m s
4.8m s V1V2
例2 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物体在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s v1T V2T v1V2
解:设整段时间为2T,则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