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某县2014年老城市一老城棚户区改造,位于某县,计划工期50日历天,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1.2 编制依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目前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降低噪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根据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现行工程等有关配套文件,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编制。
第二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设计及平面布置图2.1 平面布置原则:本工程为我公司2014年度重点工程之一,因此在施工前,平面布置力求科学、合理,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施工需要,确保既定的“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四大目标的实现。
2.2 施工道路及暂设:施工道路:由工地大门口至钢筋作业区地面全部进行砼硬化。
浇注宽4米200㎜厚C20混凝土路面,由工地大门口至办公区铺设2米宽100㎜道路。
道路两侧铺设20~40mm碎石。
模板堆放区、钢筋场地铺20~40mm厚碎石,纵向坡高2%。
现场围护:进场后修建封闭围墙,出入口设安全门,门右侧为门卫室,设专人值班。
给排水设施:施工现场沿道路四周环通布置上水管线,埋入地下500mm,上部回填砂。
管线转角消防栓处设阀门。
临时用电设施:根据现场提供临时用电、配变压器,现场内设配电间,主电缆地下敷设或按规范架设,采用TN-S系统配电方法。
通讯设施配备:施工现场甲、乙、监理三方管理人员及工人组长和机械指挥人员均配对讲机一部,可随时沟通解决问题。
机械及加工车间:小型搅拌站(棚)、水泥罐、机械设备应使用钢管及板材搭设阻尘隔音棚。
将噪音降到最小,夜间避免大型机械运转。
材料、器材与机具管理:按平面图布置位置修建材料器材库与机修间,各种材料器具统一入库管理,室外材料堆场采用水泥砂浆抹面。
办公区、生活区:办公及工人生活区布置在合理位置。
卫生设施:施工现场统一设置一处公用厕所,并附化粪池一座,改变厕所脏乱局面。
垃圾管理:现场设一处垃圾站分类堆放垃圾,生活垃圾袋装,垃圾及时清运。
2.3 施工用水、用电量计算1、施工用水量计算:施工现场用水包括工程用水、施工现场生活用水、生活区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四项,计算如下:施工用水量q1:以日用水量最大时(混凝土浇筑量最大时)为日施工用水量。
q1=K1ΣQ1N1K2/(8×3600)K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取1.10。
K2—用水不平衡系数,取1.5。
Q1—以每日生产现浇砼100m3或每班取最大值100m3。
N1—混凝土用水量200L/m3。
则q1=(1.1×100×200×1.5)/(8×3600)=1.15L/S工地生活用水量:q3=P1N3K4/t(8×3600)K4—施工工地用水不平衡系数,取1.4。
P1—施工工地高峰昼夜人数,取250人。
N3—施工工地生活用水定额。
取40L/人。
则q3=40×250×1.4/1×(8×3600)=0.47L/S生活区生活用水量:q4=P2N4K5/(24×3600)K5—生活区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取2.25。
P2—生活区居住人数,取200人。
N4—生活区昼夜全部生活用水定额。
100L/人。
则:q4=200×100×2.25/(24×3600)=0.52L/S施工消防用水:取q5=10L/S。
q1 +q3+q4=1.15+0.47+0.52=2.14L/S<10L/S根据规定取工地总用水量Q为2.14/2+10=11.07L/S。
供水管径计算:d=(4Q/πv1000)1/2d—供水管径。
v—管网中水流速度。
选用1.2L/S则d=(4Q/πv1000)1/2=(4×12.86/π×1.2×1000)1/2=0.108M因此,可采用DN100焊接钢管作为供水管。
即施工现场准备一个消防水箱注满水,如发生火灾用水泵泵送灭火。
本工程生产、消防、生活用水均由市政自来水管引入,现场采用DN100焊接钢管自小区换热站引至施工现场。
2、临时用电量计算施工现场由建设单位提供临时用电,配变压器,现场内设配电间,主电缆地下敷设或按规范架设,采用TN-S系统配电方法。
3、负荷计算S(KVA)=K(K1K2εP1/ncosα+εP2K3)其中:S(KVA)-工地用电量(KVA)K-备用系数εP1-全工地动力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总和εP2-全工地照明用电量总和(KW)n-动力设备平均效率(取0.85)cosα-电源功率因数(平均取0.6)K2-动力负荷系数(取0.75)K3-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取0.7)S(KVA)=1.05(0.6×0.75×325.8/0.85×0.6+21×0.7)=317.28KW4、选择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和电气类型、规格:根据用电量计算,选用容量为315KVA变压器,分配电箱,电源线选用yx-3×35+2×16橡套电缆线,电缆线总长度120米。
室内配线:配电的线路应减少弯曲,额定电压应大于线路的工作电压,棚内暗敷设时穿绝缘管,采用瓷瓶瓷夹固定牢。
导线截面不小于2.5平方线,进户线办公室、生活区等电压为220伏,职工宿舍电压为36伏。
2.4 材料堆放:为了保证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堆放场地将进行硬化处理,即钢筋、模板、砖、周转料场等浇成一块面积较大的砼场地。
材料尽可能按计划分期、分批、分层供应,以减少二次搬运。
主要材料的堆放,应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确定的位置堆放整齐。
2.5 基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见附页)2.6 主体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见附页)2.7 装饰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见附页)第三章施工部署3.1 工程目标:3.1.1工期目标:50日历天。
3.1.2质量目标:合格工程。
3.1.3安全生产目标:无重大伤亡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3‰以内。
3.1.4文明施工目标:达到市级文明样板工程标准。
3.2 总体施工组织安排:根据该工程的施工特点,将主体施工按施工需要配备两套劳动力与两套机械设备。
主体结构施工采取平行流水、立体交叉施工方法。
主要工种采取依次流水施工,同时主体结构与内部围护墙砌筑、土建施工与水电等专业施工穿插进行,形成平行流水立体交叉施工格局。
3.3 主要分部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结合该工程的施工特点,将住宅楼施工划分四个施工阶段,第一阶段:基础、主体一层施工阶段,包括土方、桩、承台梁、一层主体的施工;第二阶段:主体施工阶段,包括二到阁楼层主体结构施工;第三施工阶段:主体内分隔墙完成;第四施工阶段:初装修阶段,包括屋面、内墙抹灰、外墙保温涂料、室内大白、门窗工程、水电、通风、电梯等安装工程;预验收阶段包括全面清扫、设备调试、竣工验收。
3.4施工流水段划分:3.4.1划分原则及划分依据:首先考虑设计与施工规范对施工缝的要求,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划分流水段要力求各流水段内的模板型号数量一致,便于模板的周转和减少模板的落地次数,充分利用塔吊的吊运能力,根据现有大模板和各工种劳动力配备情况,尽量使各吊次及劳动量均衡配置。
另外,应考虑墙体拆模时间及养护时间,使各流水段工作尽量均衡一致。
3.4.2流水段划分: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基础桩及承台梁、试桩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
主体施工划分为两个流水段进行施工。
1、原材料质量检验与试验计划散装水泥:同厂家同等级、同批号、连续进场500T做一次复试。
钢筋:同炉号、同批进场60T,不大于60T。
砂:同产地、同批进场400m3.碎石:同产地、同批进场400m3.外加剂:单位工程、每一品种。
砌块:同厂同批进场15万块。
钢筋搭接焊:同一焊工每300个头取一组3根。
钢筋电渣压力焊:同一焊工每300个头取一组3根。
3.5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现场设立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下设土建、水暖、电气专业施工队及其它专业施工队,统由项目经理管辖,项目经理部组织协调。
项目经理部分为工程、技术、质量、经营、物资、财务部门,其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如下:项目经理部组成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3.6配套队伍的组织与管理:3.6.1配套队伍的选择:(1)必须符合所承包相应专业工程资质等级,重合同,守信誉;(2)选择近三年所承担的类似专业工程施工情况及其业绩,确保承担本工程的施工能力;(3)承担该配套工程的人员素质、装备情况、质量保证能力,应能满足本工程需要;(4)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控制手段,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有可行的保证措施;(5)对配套队伍进行最终的考核、复审、评价,符合条件的才能签订配套合同进场施工。
3.6.2配套队伍的协调:(1)配套单位所选用的材料设备,事先应征得发包方和总承包的审定,严禁使用劣质材料。
(2)配套单位按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分包作业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3)各配套单位严格按平面布置图堆放材料,做好现场的文明施工及标准化管理工作。
(4)以各种指令,组织指挥各配套单位科学合理的进行生产作业,协调施工过程产生的各类矛盾,以合同条款明确所承担的责任,追究延误工期或质量不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5)项目经理部按期召开施工协调会,同时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协调会。
(6)定期、不定期组织配套单位,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生产技术、材料供应等情况进行联合检查,执行奖罚制度。
3.6.3配套队伍管理:(1)工期管理:①按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分包进度计划,单位配套工程进度计划,分为总体、季度和月计划并附保证措施,报总包单位审批。
②组织各配套单位合理的安排好生产计划,并经常检查、分析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③与配套单位签订工期奖罚合同,按合同兑现情况执行奖罚处理,确保责任工期落到实处。
④配套队伍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工期拖延,经总包方指令整改仍无效,将采取惩罚措施直至终止合同。
(2)质量管理:①确定配套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个人,确保工程总质量目标的实现。
②配套队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能有效运行,充分发挥自身质量管理能力。
③从严监控分包操作质量、工序质量,按质量奖罚制度严管严罚。
(3)安全管理①要求配套队伍建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设有专职安全员常驻现场,并跟班作业。
②配套队伍进场后,总包方对其进行安全交底,并签订安全生产承包合同,明确责任方,落实责任人。
③要求配套队伍向总包单位上报有针对性的保证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经审批方可开工。
④配套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⑤对外部装饰的邻边防护作业的个体防护、电梯洞口周边防护及安全用电防护等,经常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