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训及案例分析部分题目答案要点(一)

实训及案例分析部分题目答案要点(一)

《经营决策会计》实训指导【实训一:成本性态分析】案例分析:1•由题意得高低点坐标分别为:高点(28, 8200),低点(16,5200)8200 5200 3000b= 28 16 12250 (元/件)a=5200-250 X 16=1200 (元)成本模型为y=1200+250x2 2x y8 1158600 169 53600 门c “r=------------------------------------------------------------------- 0.9788.(8 3675 1692)(8 366180000 536002b==250.77 a==1402.48该企业的成本性态模型为:y=1402.48+250.77x【案例二】根据兴业公司2011年1月一一6月总成本制造费用(Y)与业务量产量(X)的资料如表2 . 8所示。

制造费用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部分,该公司会计部门对最低点产量(2月份)为45台的制造费用作了性态分析,其各类成本构成如下:固定成本总额10 000元变动成本总额9 000元混合成本总额 5 400元制造费用总额24 400元要求:采用高低点法对制造费用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案例分析:(1)根据2月份制造费用总成本的构成,计算最高点产量(5月份)为75台的制造费用总成本构成。

依据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性质,计算如下:5月份固定成本总额(a1)=2月份固定成本总额=10 000 (元)2月份单位变动成本(b1)===200 (元/台)5月份变动成本总额=2月份单位变动成本X 5月份产量=200 X 75=15 000 (元)5月份混合成本总额=31 660 —10 000- 15 000=6 660 (元)由此可得表2. 9如下:(2)运用蔚歸酬制造费用樹本柚貽成本(71)曲习性分析.得打广嚮2岂2 (元冶)代入嚴高邑得a2=6 ^0-42X75=3 510 (元)(节构建制造费用总成模型^i+a]=10000+351H3510 (元)b-bi+br2DC+4>342 (元)9\f Y-13 5L0+242X【实训二:变动成本法】【案例一】龙圣公司案例分析龙圣有限责任公司是生产渔具的出口性生产企业,近年来渔具在国内外较畅销,由于看好市场前景,在总经理的决策下,2009年企业购置了大量的先进设备,致使年固定成本大幅攀升,产品成本也比原来有所提高。

在产销量不断增大的过程中,企业的利润却不尽如人意,财务经理为了避免利润表中的数字给总经理造成决策的失误,决定将日常核算中使用的完成本法改为变动成本法,向管理层提供较可靠的信息。

为此他收集了以下信息,如表一所示。

要求(1)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表一中打“?”的数据,说明其差异。

⑵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2008、2009、2010年的利润表,并说明其横向和纵向的差异。

(3)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为总经理做出下面决策:2011年总经理想大幅提高企业的利润,财务经理应提供什么样的建议?案例分析:(1)表一中打“ ?”的数据计算如表3.9所示。

具体差异见教材所示。

(2)用完全成本法编制2008、2009、2010年的利润表如表3.10所示。

用变动成本法编制、、年的利润表所示。

表3.11变动成本法利润表单位:万元各析①2008年两种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的差异为:462.5-452.5=10 (万元),是由于完全成本法下10万件存货中包含的10万元(200十50 X 1)固定性制造费用没有在当期扣除,被顺延到下期,当期只扣除了49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而变动成本法下,存货中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50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在当期扣除,所以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会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10万元。

②2009年两种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的差异较大,为267.5-37.5=230 (万元),是由于本年度企业增大了固定成本,且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致使完全成本法下有230万元(1050十70 X 16-500十50 X 1)固定性制造费用没有在当期扣除,被顺延到下期,当期只扣除了820万元(1 X 10+54X 15)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而变动成本法下,存货中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当期产生的105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在当期扣除,所以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会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230万元(1050-820 )。

③2010年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222.5万元,是由于本年度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致使完全成本法下有1272.5万元(1050十70X 16+1050- 60X 59)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当期扣除。

而变动成本法下,当期产生的1050万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在当期扣除,所以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会小于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222.5万元(1272.5-1050 )。

各年纵向的差异分析①完全成本法下,2008年和2009年的利润差异主要是由于2009年固定成本增加所至,2009年和2010年的利润差异是由于产量和销量的变化所至,虽然2010年的销量大于2009年的销量的20万件,但两年的利润差异仅为2.5万元,这些数字会给决策者造成迷惑,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是重视产量,还是重视销量?②变动成本法下,2008年和2009年的利润差异也是由于2009年固定成本增加所至,说明不论是在哪一种方法下,固定成本增加均会对利润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产量和销量均较上年增加,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较前期变动更大。

2009年和2010年的利润差异是由于销售量的变化所至,2010年的销售量高于2009年20万件,利润高于2009年450万元。

这一数字给决策者提供了明确的决策方向,要提高企业利润要重视销售工作。

(3)如果使用变动成本法核算,在市场价格不变的前提下,财务经理应建议拓展海内外销售市场,可适当增加销售费用,增加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增加利润。

如果使用完全成本法核算,财务经理可建议在原有的产量基础上再增大产量,销售量一定要小于产量,在2011年多形成存货,这样当年的利润会增加。

【案例二】宏高公司的盈利情况宏高有限公司生产小型电子计算器,预计每季销售量大约是5000件,平均价格每件30元;因而生产就定在了该水平上。

由于第一季度销售量没有超过3500件,一开始就有了存货。

到第一季度末发现先前对销售的估计太乐观了,第二季度生产相应地减至2000件。

变动生产成本平均每件20元,固定性间接费用每季达20000元。

公司在第一季度售出2000 件,在第二季度售出4000件(价格降低了5%)。

当总经理看到公司头两季的利润表时,他很吃惊。

公司使用先进先出法核算成本,其资料见表一所示。

表一宏高公司两季度利润表单位:元(1)请你为总经理写一份简短的报告,解释为什么销售量翻了一番但两个季度的利润是相等的。

(2)如果使用变动成本方法编制利润表将显示怎样不同的结果?并进行解释。

(3)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比较半年的结果,并解释其差异。

案例分析:(1)销售量增长一倍,从第一季度2000件到第二季度4000件,但是,售价在第二季度下降了5%因此,销售收入仅增长90%从6万元到11.4万元在每个季度当中,扣除了每件20元的直接成本后,贡献毛益额(间接费用和利润)上升了70%从2万元到3.4万元,上升了1.4万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从利润中扣除的固定性间接费用:从第一季度的8000元(20000/5000X 2000)增长到第二季度的2.2 万元(20000/5000 X 3000 + 20000/2000 X 1000)。

两个季度之间间接费用1.4万元的增长恰好抵消了贡献毛益额上升的 1.4万元,所以两季度的毛利相等。

(2)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表如表二所示:表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表单位:兀在变动成本成本下,存货中不包括固定性间接费用,实际上固定性间接费用在发生时即被作为“期间成本”从利润中扣除了。

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存货中包括固定性间接费用,由于第一季度存在3000件期货存货,就有了1.2万元(2000/5000 X 3000)的固定性间接费用没有在当期扣除,而是随着存货被顺延到了下期,使得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1.2万元。

在第二季度当中,由于存在3000件的期初存货就带来了1.2万元的上期固定性间接费用,又由于存在1000件的期末存货,又把本期的1万元(20000/2000 X 1000)固定性间接费用顺延到下期,第二季度实际多扣除了2000元的固定费用,所以,使得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大于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2000元。

(3)半年时间,完全成本法的利润为 2.4万元(1.2万元+1.2万元)比变动成本法的利润1.4万元(0+1.4万元)多出了1万元,这一万元在第二季度的期末存货价值上显示出来。

【实训三:本量利分析】【案例一】世通公司的本量利分析财务部门对相关成本进行了成本特性分析,销售成本中70%为变动成本,30%为固定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中60%为变动成本,40%为固定成本。

要求:(1)计算该公司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和销售额.(2)财务部经理提出一个改进盈利能力的方案:对原材料质量要改进,投入的费用为每件0.6元,销售价格每件增加0.6元,销售量估计可增加32%,该方案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如何该公司新的损益平衡点是多少?(3)企业的销售经理认为,增加销售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大广告费用的投入,他建议销售佣金每件增加0.2元,广告费用增加18 000元.这些措施到位估计销售量可增加25%.销售部经理的方案对企业的影响如何?新的损益平衡点是多少?(4)根据你的分析,应该采用哪个方案?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案例分析:(1)单位售价:600000/1000 = 600 元单位变动成本:(400000X 70%+22000休60% /1000 = 412 元固定成本:400000X 30%+22000(0 40%= 208000 元盈亏平衡点销售量:208000/ (600-412 )= 1106.38 件~ 1107 件销售额:1107X 600= 664200 元(2)[ (600+0.6 ) - (412+0.6 ) ] X 1000X( 1+32% -208000= 40160 元利润增加:40160- ( -20000 )= 60160 元因为固定成本和单位边际贡献不变,所以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依然是1107件。

销售额为:1107X( 600+0.6 )= 664834.2 元(3)[600- (412+0.2 )] X1000X ( 1+25%)- (208000+18000)= 8750 元利润增加:8750- ( -2000 )= 10750 元盈亏平衡点销售量:(208000+18000)/[600- (412+0.2 )]= 1203.41~1204 件销售额:1204X600= 722400 元( 4 )财务经理提出的方案净增利润大,所以它的方案好一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