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的比较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
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文明世界。
古罗马建筑特点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在今黎巴嫩)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
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
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
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
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
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
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
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古罗马建筑影响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渐趋衰落。
15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19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
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
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
此外,17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3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但古罗马建筑当时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
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
古希腊建筑特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属梁柱体系,早期主要建筑都用石料。
限于材料性能,石梁跨度一般是4~5米,最大不过7~8米。
石柱以鼓状砌块垒叠而成,砌块之间有榫卯或金属销子连接。
墙体也用石砌块垒成,砌块平整精细,砌缝严密,不用胶结材料。
虽然古希腊建筑形式变化较少,内部空间封闭简单,但后世许多流派的建筑师,都从古希腊建筑中得到借鉴。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
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
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
共有四种柱式:1. 多立克柱式(Doric),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Corinthian),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
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古希腊建筑影响古希腊建筑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自身所载的绘画及雕刻艺术给人以巨大强烈的震撼,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令它经久不衰。
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特定的组合方式及艺术修饰手法,深深地久远地影响欧洲建筑达两千年之久。
因此我们可以说,古希腊的建筑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
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的比较1.建筑风格比较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它的建筑集中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精华。
古希腊艺术杰作的普遍优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肃穆的伟大。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
古罗马的建筑则是全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宝贵成就,但生性奔放的罗马人却没有继承希腊建筑中的凝重,却赋予建筑一种热烈、富丽、喧闹的气氛。
古罗马建筑以其辉煌的拱券和公共建筑向世界展示她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古罗马将柱式与拱券完美的结合,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2.柱式比较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
爱奥尼柱式,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
从比例与规范来看,多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
爱奥尼柱式,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
科林斯柱式,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
多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特农神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柱式为构图原则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
当然代表性的建筑群体就是雅典卫城了。
古罗马建筑也为我们发展了美轮美奂的立柱。
维尼臭拉依照公元1世纪意大利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世纪之交的做法及其同代人帕拉第臭和斯卡莫齐的做法,确立了五种建筑柱式:托斯卡纳柱式、多立斯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以及组合柱式。
前三种柱式与希腊人用的柱式相似,而后两种则是罗马建筑师自己的创新。
1.托斯卡纳柱式这是一种外形较简单、几何图案不够优美的柱式。
这些特点使其外观显得分外牢固。
2.多立斯柱式虽然多立斯柱式很像托斯卡纳柱式,但其柱顶檐部精雕细刻的雕带使之与托斯卡纳柱式相区别。
3.爱奥尼亚柱式为罗马建筑中最精致的柱式之一,特点在于柱头上的四个称作涡旋的涡卷形装饰。
4,科林斯柱式特点是柱头有用大量爵床叶构成的装饰,爵床叶上面成串的涡旋比爱奥尼亚柱式上的涡旋要小。
5.组合柱式这种柱式无论尺寸还是装饰均与科林斯柱式极为相似,唯一的区别是其柱头的涡旋极多。
罗马建筑师在同一建筑物中同时运用各种柱式,而且最终的效果颇为和谐,这一点可以在罗马的弗拉维竞技场(即大角斗场)的外部正面得到印证。
3.艺术风格比较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首先是柱式。
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和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这些柱式,不仅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
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
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
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
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
4.建筑目的比较古罗马建筑在古代社会,具有无以伦比的实用性。
和古希腊流产至今的神庙等建筑相比,古罗马有大量的世俗建筑。
这可以说是建筑目的的不同。
古罗马人天性是极好的工程师。
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拱的大规模应用。
城市土地高低不平,古罗马人会大规模用拱,强力将城市抬升为一片平地。
古希腊的剧场只能依山形而建。
从建筑空间,人流组织上,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剧场原理没有不同。
但古罗马使用拱,将观众席抬升起来,比如斗兽场。
城市水源不足,古罗马使用拱,建筑几十公里的水道引水。
许多拱桥,今天仍然完好。
古罗马道路也极为出色。
5.建筑材料比较传世的古希腊建筑为石材,大理石为主。
受限制较大。
古罗马发明了混凝土,用火山灰为粘合剂。
这样,就可以使用碎砖,碎石等材料。
万神庙。
8、由于材料的不同,古希腊必须大量使用自由工匠,技艺要求很高。
雅典娜卫城成为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不是偶然的。
而古罗马没有大量的自由工匠,但是混凝土的发明,使他们能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劳动。
6.主要成就比较古希腊成就:确立了一些建筑物的形制,形成了稳定的柱式,发展了建筑和建筑群设计的艺术原则。
古希腊建筑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代。
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发展的速度也很缓慢。
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型制、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
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
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
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组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
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