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内容,是学生进入世界地理学习的起点,因此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
同时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多少会知道一些,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利用课件和学生共同研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空间想象记好地理事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陆、大洲、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分组讨论、合作,利用游戏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和学生游戏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做好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的海陆面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名称及其空间分布。
五、教学难点
1.全球陆地分布的特点;
2.七大洲名称以及空间分布。
六、教学准备
自制各大洲轮廓剪纸图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秒表1个,小地球仪七个。
七、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情趣教育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八、教学安排
一课时
九、课前准备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各组选一个组长,书记员一个,组长和书记员坐第一排,在处理问题时,由组长组织各组讨论回答问题,对于本节相关的问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答对小组加10分,答错不扣分,最后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组织奖励。
十、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要点,同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我们并不了解地球的真正面貌,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当他到太空之后回头看地球时,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 而不应叫“地球”。
这是为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一起来学习的《世界的海陆分布》。
(揭示课题)老师:那么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什么样子?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加加林当时看到的地球情景。
(课件展示:向学生展示从太空看地球自传的动画)
学生在看地球自传的动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懂颜色的含义以及运动的方向,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各小组第一题必答题,按事先安排的规则,答对的小组加10分。
老师:从宇宙中看这一个美丽的、呈蔚蓝色的地球,同学们明显的感觉到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那么它们分别所占的比例是多少?(课件展示: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老师“讲述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
(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经过科学家们计算,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特点是――(课件展示:“七分陆地,三分海洋”,具体为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陆地占全球面积的29%)
通过以上数据,同时结合南北半球陆地与海洋面积的比较,学生可以明了地球是一个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球体。
学生讨论:有人把我们居住的地球叫做“水球”,学生讨论“地球”
和“水球”的依据各是什么?
老师:由于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71%)大于陆地的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可以将地球改叫为“水球”;称它为地球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称“地球”。
过渡:通过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面积大小不等的很多陆地,这些陆地我们把它们有的称大洲、有的称大陆、岛屿等称谓,那么这些名称分别是怎样定义的?(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简图”)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做适当的提示,学生讨论总结其名称。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各小组第二题必答题。
(课件展示:依次点出大陆、岛屿、大洲等定义,当提到大洲时,教师课件展示“各大洲的分布图”,例出七大洲的名称)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分析各大洲的具体位置。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各大洲地理位置的时侯,教师要回顾第一节中的半球分界线,从而加深学生对以前知识点的印象。
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各小组第三、四题必答题。
过渡:在了解大洲的名称和具体位置之后,我们还要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比较。
(课件展示:“各大洲的面积比较”)
课堂游戏:课堂游戏的安排,主要仿照大型运动会运动员入场的情景,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分成七个小组,七个小组分别代表各大洲的运动员,
当小组成立之后,各组利用小地球仪,在较短的时间把你代表的大洲地理位置、面积和所了解的特殊地方介绍给其它队员。
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本节教材中各大洲的地理位置问题。
老师:利用学生入场的顺序,举出大洲顺序的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时,教师要讲出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过渡:我们知道了大洲的具体情况了,可是从世界地图上明显可以看到,有的大洲是相互连在一起的,而有的大洲是独立的,那么相互连在一起的分界线在什么地方?(课件展示:“大洲分界线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各小组第五题必答题。
过渡:经过以上问题的处理,我们了解了各大洲的基本情况,现在让我们通过课堂练习来记住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准确位置。
拖图游戏:要求各小组讨论之后,选出两名学生上前拖大洲名称填在图中相应的地方,要求各小组在填图时,其它小组不能看。
在填图的过程中,由班上选出两位学生上前,其中一位学生用秒表计时,一位学生记录时间,最后看用时最少小组加10分,用时最多的小组加5分,位于二者之间的小组加8分。
课堂抢答题:通过本节的学习,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作用,在答题中,小组抢答正确加10分,如抢答错误,教师应当堂解决问题所在的地方。
课堂总结:有付出就有收获。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七大洲的分布概况,有关地球的知识还很多,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学习和探索。
同时
我们还要知道,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空间,我们应当要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要认真学习《环境保护法》,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作业安排:完成大洲填充图
十一、板书设计
略。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2、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
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
3、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