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1.1 研究背景2005 年 10 月,我国首届森林食品会议成功召开,会议有两项重大议题,分别为“我国森林生态保护与森林食品开发”与“我国森林食品营养与市场价值”,明确地提出森林食品开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决抵制“杀鸡取卵”、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任何开发行为。
与会代表们还对如何将森林生态建设与森林食品开发有机地结合,即在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环保战略基础上,合理开发森林食品,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使森林生态建设与森林食品开发这二者互为促进,进行了专门的研讨。
会议还展开了有关森林食品开发与市场拓展的各类专项交流研讨活动,主要涉及黑龙江地区特有的山野果、干果、浆果、山野菜、山葡萄酒、森林泉水、食用菌、林蛙、人参、蜂、森林肉类等多类药食动植物原料。
会议分析指出了森林食品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经营分散、不成规模、深加工程度低、质优价廉、品牌意识弱、缺乏研发创新能力等,系统性地研究和探讨了森林食品产业的开发以及市场经营策略等问题,提出了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产业政策引导为辅助,加强森林食品产业相关企业与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之间更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的良性健康的产业发展模式。
黑龙江省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国有林区,主要生产绿色食品,环境优异,资源众多,可食用的林下产品很多,总之,发展森林食品产业对黑龙江省来说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发展森林食品产业还在其他很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林区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发展,增加从业人员收入。
其一,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成为林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希望极大;其二,对于林区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森林食品产业可谓是最理想的选择。
然而,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程度及规模仍然极大地限制着整个森林食品产业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现在,人们对森林有了更高的需求——生态需求,并且希望该需求效益最大化,这给黑龙江省林区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推进接续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必然选择。
森林食品产业当之无愧地接过了发展接续产业这重要的一棒。
森林食品产业的发展在黑龙江省还处于初级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发展并没有形成,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还有很多,如在森林食品界定及认证这个研究领域还处于空白;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上的激烈竞争;资源优势与竞争优势没有成功转化;某些产品几乎没有附加值;产业集群没形成,产业链条不完整。
本研究中,森林食品的理论内涵在产业经济角度得到了拓展和丰富,使其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
发展森林食品产业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可使林区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良性发展。
由于“天保工程”政策出台,林区主要产品——木材生产受到限制,这样林区很多林业从业者有的失业,有的转产,造成林区非常严峻的生活难题,还有特别突出的就业问题。
但是林区完全可以扭转上述系列难题的局面,因为林区可以发展森林食品产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生态优势,换取大规模的经济效益,拓宽就业渠道,调动剩余的劳动力,因国家战略产生的社会矛盾迎刃而解。
与此同时,发展森林食品产业,还需要种植培育那些可以生产森林食品的植物,这无形中又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增加黑龙江省林区面积,进而减缓了水土流失,减轻气候的恶化,不仅发展了森林食品产业,生态环境还可以得到保护,一箭双雕。
因此本研究在确保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上,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索解决林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
1.3 研究现状浙江省在全球率先提出森林食品概念,十几年来,森林食品标准体系比较成型,森林食品认证试点工作也已在全国开展。
纵观国内森林食品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当属东北,因为东北在产地上、品种上、质量以及数量上的优势都遥遥领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省伊春市,森林食品产业已成为其地方性支柱产业,政府还出台了《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森林食品产业的意见》,森林食品产业集群效益已悄然可见。
对森林食品的认证,是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的,它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主要是对森林食品经营,还有森林食品生产、销售进行合格评定。
2010 年 9 月,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林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森林认证对林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决定了我国林业国际化进程。
然而森林认证不能由企业或者相关组织机构独立完成,它必须要由政府进行引导,让社会对其进行监督;不能急于求成,要先搞试点,逐步推广;不能凭空认证,要由国家建立森林认证标准体系,成立认证机构。
关于森林食品安全问题,有部分学者认可其特殊意义:由于森林食品在被人们购买之前,需要历经很多环节,在自然环境之外,由人为或不可抗力因素可能会产生很多比较严重的安全问题,而森林食品又恰恰具有安全性这个特殊标签,因此相较于其他食品,其安全性具有特殊意义。
森林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方面较多,但主要在森林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无力,标准、法律法规制定滞后,监管体系中力量薄弱的行业协会,严重不足的监管经费等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因此,我们要想确保森林食品安全,应该通过完善标准体系来实现,要着重深入研究森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的要求,并按照研究成果来制定标准;1.4研究路线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 森林食品关于森林食品的定义,依照我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食品总则》,森林食品是指:遵循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在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下,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森林食品标志,无污染、安全、优质的使用类林产品,包括森林蔬菜、果品、木本粮油、藻类、菌类等。
2.2 森林食品的特点l) 生态性:森林在生态因子中举足轻重,其衍生产品——森林食品,长在优良环境中,未经污染,基本原生态。
2) 安全性:由于森林食品具有无公害、纯天然、无污染的特性,这就确保了森林食品食用的安全性。
3) 营养性:森林食品的食物原料都是源自于黑土地上的大森林,营养价值高,口感新鲜。
像已经颇具知名度的森林山野菜,非但风味口感新颖,营养价值也是相当丰富,普遍高于或者远远高于其他普通蔬菜内富含多种矿质元素和氨基酸,还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4)认证性:森林食品要由专门认证机构认证才能称之为森林食品,这是对非木质可食林产品质量的一种认定和评价。
5)可持续性:森林食品的生产必须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在维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绝不能牺牲森林的生态功能,尽快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与森林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2.3 森林食品种类表2-1森林食品种类表2.4 森林食品产业产业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产业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狭义的产业可以间接理解为工业部门,本文采用前者研究。
产业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拥有某种共性的,能够提供相同或相似商品或服务的企业构成的一个合集。
其主体是那个合集,核心是商品或服务。
与普通食品产业相比,森林食品产业拥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它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环节加入了生态、绿色的先进观念,凸显了可持续发展。
综上,对本研究中的森林食品产业作如下界定:森林食品产业是指依托于良好、天然的自然环境和能够持续利用的森林资源这些先天优势,能够为社会和人们生产森林食品、提供相关服务的这类产业,涵盖国民经济多产业多门类。
其中,森林食品就是质优、营养高,生态、环保的可食林产品。
服务包括对森林食品的基础研究、相关技术推广、认证工作以及销售等过程中产生的;由上述研究可知,森林食品产业的主体即为:森林食品经营企业,主要包括:搞生产加工的企业和搞经营销售的企业。
目前黑龙江省森林食品产业刚起步没多久,企业生产能力非常欠缺,与巨大的市场需求极为不相称,只研究这一主体太单薄,不够全面,因此笔者在研究森林食品产业主体时,也研究了那些分散的、具有一定森林食品生产能力的林区居民、林业从业者、甚至部分林业合作组织。
涉及到的相关服务机构:一个产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本来是应该由相关企业来负责的,但在我国目前的形势是:企业没有较为先进的技术,技术后备力量又不足,缺乏研发创新能力,所以能在提供服务这方面独当一面的企业都还没有形成,比如:目前还没有森林食品的认证企业。
前面提到的科研、技术服务与产品认证等相关服务,在我国这些几乎都是靠政府农业推广机构、科研机构及附近高校来提供支持的,它们有别于企业,但却能独立地提供森林食品产业相关服务,所以它们都被笔者算在森林食品产业服务机构里面进行研究。
森林食品产业化程度:现在无论国内社会还是国际社会,对森林食品的需求已由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了,所以可以断定,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已处于形成期,体现在:很多森林食品相关企业纷纷建立,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个产业也只是形成期,其生产规模还不够大,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产品品种需要丰富,相关的服务更需要加强。
3 黑龙江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现状3.1 黑龙江省森林食品资源现状3.1.1 黑龙江省森林食品的种类众所周知,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主体就是森林,它不仅是自然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还是一个自然资源异常丰富的巨大宝库。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从我国森林资源储量来看,黑龙江省有林地面积 2097 万公顷,约占全国所有林地面积的 10.8%,活立木总蓄积量 18 亿立方米,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 12%,全省森林覆盖率 45.7%。
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土安全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黑龙江林区开发建设比较晚,资源被破坏浪费得相对较少,涵盖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要素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是绿色森林食品极为理想的产地。
黑龙江林区有林下植物 2200 余种,分属 186 科、737 属。
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果实植物有猕猴桃、黑豆果、刺梅果、蓝靛果、笃斯、越桔、山葡萄、山楂、草莓、托盘、灯笼果、野梨、榛子、橡子、山核桃、松子,以及引进的沙棘、欧洲花楸等近 100 余种;有可食植物 80 余种,常见的山野菜有刺老芽、刺五加、小叶芹、蒲公英、黄花菜、柳蒿、老山芹、蕨菜、薇菜等 100 余种,蕴藏量在数亿吨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在1 亿公斤以上;食用菌约有 200 余种,储量约20万吨,如黑木耳、猴头、元蘑、榛蘑、松茸等;中药材有 352 种,如名贵中草药材人参、党参、刺五加以及五味子、黄芪、黄柏、三棵针、平贝等;经济动物中野鸡、飞龙、林蛙、兔、蛇、鹿、狍、貉等数十种(如下表)。
林下产品“原始”、“生态”特征鲜明。
黑龙江省有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构成了特色鲜明的生态优势。
例如:光、热、水与植物生长期同季,适宜植物的生长;开发建设时间较晚,污染小,生态环境好,是理想的绿色植物生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