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姓名:莫自庆班级:建工091班学号:0903110139前言首先,感觉这次实习来得很突然,为什么呢?因为之前一直忙于房屋建筑学的设计,所以忘记了还有认识实习这回事。

其次,在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这都是走过场,不就是让我们一起出去玩一下,见见世面嘛,难道还真能有什么收获吗?于是我一开始是对这次实习感到不屑的,甚至于都不想去理会。

但是,最后,我无意中从曾健学长那才了解到,这次实习原来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你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在建建筑的施工的过程、已建建筑的各种结构安全性,而且还能体会到与老师一起讨论问题的快乐。

这四天中每到工地上实习,我们都是乘坐专车出入,在进入施工工地参观时,每个同学都必须戴好安全帽才能进入,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建筑物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事先和施工方协调商议,经过他们的同意后才能进行实习。

这次实习过程中,教房屋建筑、结构、施工的老师还有现场技术负责人在全程中给予指导,带领我们从实际工程中去认识书本知识的现实存在。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经验。

记得伟人说过:“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的确不错。

实习对于我们将要走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熟悉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机会。

实习是我们了解社会的第一站。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正知道了理论和实际的差别,激发了对这一专业的兴趣,学到了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以后的课程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完善与提高,同时团队意识也有着明显增强;深入工地一线参观,细心观察施工人员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本次实习中,我对建筑工程的各方责任和角色有了更切实际的了解,深刻体会到工程建设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种种限制、种种实际问题;亲眼所见了建筑工人的辛苦,以及他们在实际施工中各种手法的巧妙性和实用性。

在工地上所见所闻,更加激发了我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憧憬,也深深体会到要在建筑这个行业上有所作为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更是在实际的应用中。

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一份责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之,通过此次实习,受益颇多。

实习的内容和体会时间:12月26日下午(星期一)地点:西校园体育馆、西大1080集资楼(1)西校园体育馆(已建建筑):第一天的认识实习,也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好奇与兴奋的,当然,对我来说更是如此,总想着能赶快开始。

在葛老师讲解关于认识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我们开始了第一个地点的实习——西校园体育馆。

首先,由杨修老师讲关于房屋建筑学的知识,对于体育馆的外观:(A)体育馆的外窗都是外突的,而且窗的突出部分的外部都用红色的小块磁砖装饰,这样做是为了使建筑的外观看起来立体感增强。

(B)体育馆外表面的墙体用玻璃质感的分层线衬托出来,且在竖向相隔一定间距也用玻璃质感的分隔线表上,这样做使得墙体看起来显得不单调,增加了建筑外部的美观,更富有层次感。

(C)墙体边缘布设有花坛,增加整体的美的感觉。

(D)进入正门,有一楼梯设置在正门的正对面,目的是方便交通的疏散,且不会阻碍交通(因为一跑楼梯平台底部较低,所以楼梯设在没有人通过的地方)。

(E)进入羽毛球馆里面,发现看台上的疏散门才一个,是不合理的,应该在对称的另一边或者对面设另一个门,以防有什么情况发生,方便观众逃生。

(F)屋顶的主梁中间穿过一铁架走廊,方便维修。

对于结构及其安全稳定性方面:(A)主梁用相互交错的工字钢连接,目的是为了增加梁的刚度,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B)梁与柱连成一体,形成拱状,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柱从上往下逐渐变小,减少了对球馆球场的空间的占用,另外柱也对看台起到了的支撑的作用。

(2)1080集资楼(在建建筑):来到所谓的1080集资楼,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又或许是西大校园太大了,我第一次听说这里有这么多的集资楼,而且都已经在建一年左右了。

来到这里,第一感觉就是:哇,楼好高啊!在来的途中,我从老师那了解到,这里是老师们未来的房子,而且才2000多元一个平方,使用期是70年,也就是说,连老师们的孩子也还能使用这房子。

进入工地之前我们都戴上了安全帽,迎面站着两个领导一样的人,他们是华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集资楼施工的公司)的领导,其中一个是项目经理。

由于人比软多,葛老师决定把我们分组,我们一班由杨修老师带队,由一个项目经理帮助讲解关于现场的施工和楼房里各种我们不懂的疑惑。

从经理和杨修老师的解答中,我得到以下的了解:(A)2、3栋建筑的工程规模:地下1层,地上31层,建筑面积为39395平方米。

造价为5368.57万元。

(B)建筑时间:两年左右(现已经建了一年多了,建到了21层,大约还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全部建成)。

(C)架空层高4为米,上部标准层高为3米(D)建筑的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E)剪力墙和柱的表面上都有塑料的白色小管向外伸出,而且是连通的:这是浇筑剪力墙和柱时固定模具的固定器材穿过墙和柱所留下的连通洞,由于洞非常的小,对剪力墙和柱的支撑和稳定性没有影响。

(F)厕所的标高高度比同层室内的低,且厚度为100mm。

(G)在每层同一个地方有一个大约200mm×200mm的开孔洞,从最低层可以直接看到最高层,这个洞是用来标高测量的。

(H)建筑物采用三跑式楼梯,方便疏散。

(I)1~4栋的底层之间是连通的:目的是人防和交通方便。

(J)脚手架:高、长、宽(查规范)、扫地杆、立柱、大横杆、小横杆。

(K)卫生间处有个半径约50mm的圆形洞,作用是排除卫生间的污水。

(L)支撑脚手架的工字钢穿过墙体,且在地板上用伸出的钢筋固定,拆除脚手架后墙上的洞用水泥填充,而地板上的钢筋则锯断、磨平。

(M)建筑旁边有个升降机,用来运输建筑材料和工人。

(N)每栋建筑之间都留有合适的距离,以便每栋建筑都有良好的光照。

时间:12月27日上午(星期二)地点:区政协、区规划馆(1)区政协(在建建筑):今天是实习的第二天,我带着昨天的兴奋与激动乘上校车,向区政协出发,一路上,车两侧的高楼往后移动,突然间有一个念头涌上我的脑海:什么时候我也能设计出一栋如此雄伟的建筑?我想,把知识学透吃尽消化后,我也是有这样的能力的。

在建的区政协是由中建三局施工的,给我们讲解的除了老师外还有一个工地的施工技术员(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通过他和老师们的细心讲解我了解到了以下的知识:(A)建筑物采用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的建筑物有它的优点,它主要作用是承担竖向荷载(重力)、抵抗水平荷载(风、地震等);当然,它也有缺点,缺点是剪力墙不能拆除或破坏,不利于形成大空间,住户无法对室内布局自行改造。

(B)建筑物大厅的高度较高,目的是为了使建筑看起来更加的雄伟,大厅的天花板有四种规格的梁(三根次梁,一根主梁)支撑,可使上层楼板传下来的力更加均匀的传到次梁,然后传到主梁,再传到柱,最后传到基础上。

(C)塔吊:每隔一定距离将其固定在主体结构中,并拉结。

控制塔吊的三个要素是:塔臂宽,塔吊高度,起重量的多少。

(D)还另外了解到:小于6层(20米左右)的建筑建议用砖混结构;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其建筑物的高度不能太高;而框剪结构适用于有效大的风荷载的建筑物,即侧移较大的建筑,主要是因为剪力墙能传递水平荷载。

(E)对于建筑物,越往下层,柱子主要承受轴力、压力;对于高层建筑,越往下层,混凝土的等级要求越高。

(F)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中,框架结构的墙体都需要有填充墙分隔房间,对于填充墙,它主要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重量由梁柱承担。

(G)葛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一些构造柱的知识,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就称作构造柱,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H)与构造柱连接处的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0mm或5皮砖高,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进退相差1/4砖。

(I)当楼层的填充墙高度超过4m,就要布置圈梁。

宽度超过5米,就要设置构造柱。

(2)区规划馆(已建建筑):在区政协大约呆了一、两个小时左右,我们就乘车来到附近不远的区规划馆,约十几分钟之后,我们到了目的地,引入眼帘的几栋橘色高大而雄伟的建筑,由于是广西区级的规划馆,所以外观装饰得非常的漂亮。

由于在这里老师不为我们讲解关于专业的知识,只是叫我们四处参观,所以,我只能由我自己所看到的再综合网络上的一些关于规划馆的介绍说出一些我自己的见解。

(A)工程规模:广西规划馆用地122亩,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

展馆由展示区、公共活动区、技术管理区、附属设施区和主题广场五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未来规划、广西城乡区域和专项(专业)规划的发展蓝图,以及城乡建设和发展重要成果等。

(B)现场探馆:穿过序厅,就来到了一楼的广西概况厅,作为整体展示的第一印象,展区采用绿色的发光柱体进行围合,以“欢迎您到广西来”为主题表达了广西人民的真挚与热情。

三江阳程风雨桥、北海银滩、德天瀑布……14块投影屏幕环绕在一起,通过视频画面,展现了广西各地市最漂亮、最具代表性的风景。

(C)在这个展厅里,参观者可以通过图文展板、壁挂模型、广西全域地图、行政划分图等,全面了解广西各城市的历史建筑、自然概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

在展区的一角,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复原了广西特色建筑骑楼,并利用骑楼廊道的进深为投影空间,展示了“广西民俗”、“特色建筑”、“城镇记忆”、“特色风物”等内容;在中央区域,还设置了以骑楼为背景的“幻影成像”系统,逼真再现了老广西的生活。

(D)另外,展厅中设置的民族史话部分也很有看头,能让观众全面了解广西民族溯源、民族语言文字、民族聚居分布等,参观者站在展区中央的平台上,通过点触四周的玻璃屏幕,就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民族家庭进行对话,从而了解各民族的习俗、文化等信息。

据介绍,这种对话方式在全国规划馆中,也是首次采用的高科技互动技术手段。

规划展示馆结合自然地形特征依山而建。

馆的顶面是平滑的草坡面,与后面的山体自然连接,融为一体。

无论在设计理念还是设施装备都堪称一流,建成后将成为南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E)展示区分为三层。

其中一层为序厅、广西概况厅、广西规划厅、科普体验厅、友谊礼品厅、上海世博会广西馆;二层为核心模型厅、设区城市规划厅及广西农垦厅;三层为世界之窗与东盟合作厅、广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展示厅、美在广西厅、未来影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