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原理》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共13页word资料

《经济学原理》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共13页word资料

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在本章中你将——(http://211.70.209.157/jjx/kcxx/wgjjx/ebook/8.htm)考察税收如何减少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了解税收无谓损失的意义和原因考虑为什么一些税收的无谓损失大于另一些税收考察税收和无谓损失如何随税收的规模而变动税收往往是热门政治争论的来源。

在1776年美国殖民地对英国税收的愤怒引发了美国革命。

200多年以后,罗纳德·里根以大幅度降低个人所得税为号召当选总统,在他入主白宫的8年期间,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70%下降为28%。

1992年,比尔·克林顿当选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总统乔治·布什没有遵守他在1988年大选中的诺言:“相信我的话:没有新税。

”我们在第六章中开始研究税收。

在那里我们说明了,一种物品的税收如何影响它的价格和销售量,以及供给和需求的力量如何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划分税收负担。

在本章中,我们要扩大这种分析,并考察税收如何影响福利,即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福利。

乍看起来,税收对福利的影响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政府征税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这种收入必然来自某人的口袋。

正如我们在第六章中所说明的,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买者和卖者的状况都会变坏: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

但为了更充分地理解税收如何影响经济福利,我们应该比较买者和卖者减少的福利和政府增加的收入量。

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工具使我们可以进行这种比较。

分析将表明,税收对买者和卖者的成本超过了政府增加的收入。

税收的无谓损失我们从回忆第六章中一个惊人的结论开始:一种物品的税收是向买者征收还是向卖者征收是不重要的。

当向买者征税时,需求曲线向下移动,移动量为税收的大小;当向卖者征税时,供给曲线向下移动,移动量为税收的大小。

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征收税收时,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而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

最后,无论如何收税,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图8-l表示这些影响。

为了简化我们的讨论,尽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中必然有一条曲线移动,但图上并没有表示出任何一条曲线的移动。

哪一条曲线移动取决于是向卖者征税(供给曲线移动),还是向买者征税(需求曲线移动)。

但就我们这里的目的而言,我们并不需要说明这种移动。

关键的结果是,税收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

由于这种税收楔子,销售量低于没有税收时应该达到的水平。

换句话说,对一种物品征税使这种物品的市场规模收缩。

这些结论与第六章的结论相似。

税收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现在我们用福利经济学的工具来衡量对一种物品征税的收益与损失。

为了这样做,我们必须考虑税收如何影响买者、卖者以及政府。

市场上买者得到的收益用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某物品支付的量减去他们实际支付的量——来衡量。

市场上卖者得到的收益用生产者剩余——卖者为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成本——来衡量。

这些正是我们在第七章中所用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

第三个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政府的衡量指标是什么呢?如果T是税收规模,Q是物品销售量,那么,政府得到的总税收收入就是T×Q。

政府可以用这种税收提供服务,例如,道路、警察和公共教育,或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因此,为了分析税收如何影响经济福利,我们可以用税收收入来衡量政府从税收中得到的收益。

但是,应该记住,这种收益实际上并不归政府,而是归那些得到这种收入的人。

图8-2代表用供给和需求曲线之间的矩形表示的政府税收收入。

这个矩形的高是税收规模T,而矩形的宽是销售的物品量Q。

由于矩形的面积是高乘宽,所以,这个矩形的面积是T×Q,它等于税收收入。

没有税收时的福利为了说明税收如何影响福利,我们从考虑政府征税之前的福利开始。

图8-3表示供求图,并用宇母A到F标出关键的面积。

没有税收时,可以在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处找出价格和数量。

价格是P1销售量是Q1。

由于需求曲线反映了买者的支付意愿,所以,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价格之间的面积,A+B+C。

同样,由于供给曲线反映了卖者的成本,所以,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和价格之间的面积,D+E+F。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税收,税收收入等于零。

总剩余,即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之和,等于面积A+B+C+D+E+F。

换句话说,正如我们在第七章中所说明的,总剩余是供给与需求曲线到均衡量之间的面积。

表8-l第一栏概括了这些结论。

有税收时的福利现在考虑征收税收之后的福利。

买者支付的价格从P 上升到PB,因此,消费者剩余现在只等于面积A(需求曲线以下和买者价格以上的面积)。

卖者得到的价格从PI下降到Ps,因此,生产者剩余现在只等于面积F(供给曲线以上和卖者价格以下的面积)。

销售量从Q;减少为Q。

,而政府得到的税收收入等于面积B+D。

为了计算有税收时的总剩余,我们把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税收收入相加。

因此,我们发现,总剩余是面积A+B+D+F。

表8-1第二栏提供了一个总结。

福利的变化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征税前后的福利来说明税收的影响。

表8-1第三栏表示这种变化。

税收使消费者剩余减少了面积B+C,生产者剩余减少了面积D+E。

税收收入增加了面积B+D。

毫不奇怪,税收使买者和卖者状况变坏了,而政府状况变好了。

总福利的变化包括消费者剩余的变动(是负的),生产者剩余的变动(也是负的)和税收收入的变动(是正的)。

当我们把这三块相加时,我们发现,市场总剩余减少了面积C+E。

因此,买者和卖者由税收受到的损失大于政府收入的增加。

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被称为无谓损失。

面积C +E衡量无谓损失的规模。

为了理解为什么税收引起无谓损失,回忆一下第一章中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在第七章中我们说明了,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

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

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作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

因此,由于税收扭曲了激励,就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为了对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有一些直观认识,考虑一个例子。

设想乔为珍妮清扫房间每周得到100美元。

乔时间的机会成本是80美元,珍妮对打扫房间的评价是120美元。

因此,乔和珍妮每人都从他们的交易中得到了20美元的利益。

总剩余40美元衡量这种特殊交易中贸易的好处。

现在假设政府对清扫房间服务的提供者征收50美元的税。

现在没有一个珍妮能向乔支付的价格使他们两人在纳税之后状况变得更好。

珍妮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120美元,但这时乔在纳税之后只剩下70美元,这小于他80美元的成本。

相反,在乔得到他的机会成本80美元时,珍妮必须支付130美元,这大于她对清扫房间的评价120美元。

结果,珍妮和乔取消了他们的安排,乔没有收入,珍妮生活在肮脏的房间里。

税收使乔和珍妮的状况变坏了40美元,因为他们失去了这种剩余量。

同时,政府也没有从乔和珍妮那里收到税收,因为他们决定取消他们的安排。

40美元是纯粹无谓损失:这是政府收入增加所没有抵消的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损失。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说明无谓损失的最终来源: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贸易的好处。

供给和需求曲线之间的三角形面积(面积C+E)衡量这种损失。

通过回忆需求曲线反映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和供给曲线反映生产者的成本可以用图8-4轻而易举地说明这种损失。

当税收使买者价格上升到PB;,卖者价格下降到PS时,边际买者和卖者离开市场,因此,销售量从Q1减少到Q2。

但正如图所示,这些买者对物品的评价仍大于卖者的成本。

而在我们所举出的乔和珍妮的例子中,贸易的好处——买者评价与卖者成本之间的差额——小于税收。

因此,一旦征收税收,这些贸易就无法进行。

无谓损失就是由于税收阻止了这些互利的贸易而引起的剩余损失。

即问即答画出甜点心的供给与需求曲线。

如果政府对甜点心征税,说明销售量、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的变动。

用你的图说明税收的无谓损失。

解释无谓损失的含义。

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什么因素决定税收的无谓损失大还是小?回答是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我们先来考虑供给弹性如何影响无谓损失的大小。

在图8-5上面两幅中,需求曲线和税收规模是相同的。

这两个图中惟一的差别是供给曲线的弹性。

在(a)幅中,供给曲线比较缺乏弹性: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只有很小反应。

在(b)幅中,供给比较富有弹性: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反应大。

要注意的是无谓损失,即供给和需求曲线之间的三角形面积,在供给曲线比较富有弹性时大。

同样,图8-5下面两幅表示需求弹性如何影响无谓损失的大小。

在这里,供给曲线和税收规模保持不变。

在(c)幅中,需求曲线比较缺乏弹性,无谓损失小。

在(d)幅中,需求曲线比较富有弹性,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从这个图中所得出的结论很容易解释。

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

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

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

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小到最优水平之下。

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

因此,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案例研究对劳动征税的无谓损失美国经济中最重要的税是对劳动征税。

社会保障税以及在很大程度上,联邦所得税都是对劳动征税。

许多州政府也对劳动收入征税。

劳动税是打入企业支付的工资和工人得到的工资之间的一个楔子。

如果我们把所有形式劳动税加在一起,劳动收入的边际税率——最后一美元收入的税——几乎是许多工人的50%。

劳动税对劳动市场结果的扭曲有多大呢?经济学家关于劳动税的无谓损失大还是小的看法并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产生于关于劳动供给弹性的不同观点。

那些认为劳动税并没有严重扭曲的经济学家相信,劳动供给是相当缺乏弹性的。

他们说,无论工资如何,许多人都要从事全职工作。

如果是这样的话,劳动供给曲线几乎是垂直的,劳动税造成无谓损失小。

那些认为劳动税引起严重扭曲的经济学家相信,劳动供给是较为富有弹性的。

他们承认,某些工人群体的劳动可能缺乏弹性,但认为,许多其他群体对激励反应较大。

下面是一些例子:◎许多工人可以调整他们工作的时间——例如加班工作。

工资越高,他们选择工作的时间越多。

◎一些家庭有第二个赚钱的人——往往是有孩子的已婚妇女——他们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在家里从事不拿报酬的家务劳动,还是在市场上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当决定是否参加工作时,这些第二个赚钱人要比较在家里的收益(包括节省照顾孩子的费用)和他们能赚到的工资。

◎许多老年人可以选择什么时候退休,而且,他们的决策部分也是根据工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