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肉制品加工原理

第八章-肉制品加工原理

三聚磷酸盐有解离肌肉蛋白质中肌 动球蛋白的特异作用。它们有将肌动球蛋白解 离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作用,而肌球蛋白 的持水能力强,因而提高了肉的持水能力。 • 聚磷酸盐的使用量为肉量的 0.1% ~ 0.4% ,使 用量过高则有害于肉风味,并使呈色效果不好。 在实际生产中,常将几种磷酸盐混合使用。效 果上以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为 最好。
抗氧化作用
亚硝酸盐能稳定细胞膜中的脂肪和抑制肉中过 氧化物的产生;
亚硝酸盐能结合非血红素铁,而非血红素铁是
脂肪氧化的主要原因。
4.碱性磷酸盐
(1)提高肉的pH值的作用
在肉中加入焦磷酸钠或三聚磷酸钠后,肉的 pH值向碱性偏移。据实验,当肉的pH值在5.5 左右,接近肉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肉的持水性 最低,当肉的 pH 值向酸性或碱性偏移,持水 性均提高,因而加入磷酸盐后,提高了肉的持 水性。
3HNO2 还原物质 HNO3 2NO H2O
(2)抗坏血酸盐和异抗坏血酸盐还原作用 2HNO2+C6H6O6 → 2NO+H2O+C6H6O6 (3)肉中还原性物质作用
NO –肌红蛋白的形成
( 1 )
NO MB
适宜条件
NO — Met — Mb
一氧化氮 肌红蛋白
(2) NO — Met — Mb
一、腌制成分及其作用
食盐使产品具有一定的咸味,并且有抑菌作用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使产品呈现稳定的红色, 并具有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 糖类能改善肌肉组织状态,增加产品风味和嫩 度; 磷酸盐具有保水剂的作用; 抗坏血酸具有助呈色作用.
1.食盐(Salt)
风味:肉制品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等成 分具有的鲜味,常常要在一定浓度的咸味下才 能表现出现,不然就淡而无味。 防腐:盐可以通过脱水作用和渗透压的作用,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肉制品的保存期。
(2)对肉中金属离子有螯合作用
聚磷酸盐有与金属离子螯合的作用,加入聚磷 酸盐后,则原与肌肉的结构蛋白质结合的钙镁 离子,被聚磷酸盐螯合,肌肉蛋白中的羧基被 释放出来,由于羧基之间静电力的作用,使蛋 白质结构松弛,可以吸收更多量的水分。
(3)有增加肉的离子强度的作用
聚磷酸盐是具有多价阴离子的化合物,因而在 较低的浓度下可以具有较高的离子强度。由于 加入聚磷酸盐而增加了肌肉的离子强度,因而 提高了持水性。
5.抗坏血酸盐和异抗坏血酸盐
抗坏血酸盐可以将高铁肌红蛋白还原为亚铁肌 红蛋白,因而加速了腌制的速度;
抗环血酸盐可以同亚硝酸发生化学反应,增加 一氧化氮的形成; 多量的抗坏血酸盐能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因 而稳定腌肉的颜色和风味; 在一定条件下抗坏血酸盐具有减少亚硝胺形成 的作用。
6.水
在现代腌制肉生产中,水的基本作用为:
(一)、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对肉色的作用
首先在酸性条件和还原性细菌作用下形成亚硝酸。
NaNO 3
细菌还原作用 2H
NaNO 2 2H2O
NaNO2
H
HNO2
硝酸盐之所以能在腌肉中起呈色作用是因为能形 成NaNO2,形成的亚硝酸盐在微酸性条件下形成 亚硝酸。
NO形成 亚硝酸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化合物,腌制过程 中在还原性物质作用下形成NO 。 (1)歧化反应
( 1 )可以作为盐、亚硝酸盐、糖、磷酸盐等腌 制成分分散介质;
(2)增加产品水分损失;
(3)补偿热加工的水分损失;
( 4 )减少损耗,增加产品的商品价值,可以使 产品的含水量大于原料肉的含水量。
二、腌肉的呈色机理
肌红蛋白的各种衍生物 ( 1 )氧合肌红蛋白:与氧充分接触,时间短, 铁为2价,鲜红色; ( 2 )高铁肌红蛋白:氧分压低,时间长,氧化 剂作用铁为3价,暗红色 ( 3 )血色原:肌红蛋白的珠蛋白因热、酸或碱 作用发生变性; (4)高铁血色原:血色原发生氧化 ; (5)一氧化氮肌红蛋白:鲜艳的亮红色; (6)一氧化氮血色原:稳定的粉红色.
第八章 肉制品加工原理
第一节 腌制
腌制的概念和作用
用食盐或以食盐为主,并添加硝酸钠(或钾)、 蔗糖和香料等的腌制材料处理肉类的过程为腌 制。 通过腌制使食盐或食糖渗入食品组织中,降低 它们的水分活度,提高它们的渗透压,抑制腐 败菌的生长,从而防止肉品腐败变质。
今天的腌制还具有改善肉的风味和颜色的作用, 以达到提高肉品质的目的。
一氧化氮高铁肌红蛋白
适宜条件 NO — Mb
一氧化氮肌红蛋白
(3) NO—Mb+热+烟熏 →
NO—血色原(Fe++)
一氧化氮亚铁血色原(稳定粉红色)
这可从生产肠制品的肉色变化加以证实。
在加腌制剂前斩拌时,和氧充分接触的肉由肌
红蛋白成为氧合肌红蛋白,但是斩拌肉加腌制 剂时会立刻呈现棕色,这显然是氧合肌红蛋白 已被腌制剂氧化成高铁肌红蛋白的现象。 肠制品加热和烟熏后迅速出现粉红的腌肉色泽,
保水性:一定的离子强度可提高保水性,主要 可提取盐溶性蛋白;但盐浓度过高,会由于渗 透压作用造成脱水。
促进亚硝酸盐、糖等成分向肌肉内部渗透。
2.糖(Sugar)
1.助呈色作用:腌制时还原糖的作用对于肉保持颜 色有作用,这些还原糖(葡萄糖等)能吸收氧 而防止肉脱色。 2.增加嫩度:糖极易氧化成酸,使肉的酸度增加, 利于胶原膨润和松软,因而增加了肉的嫩度。 3.调味作用:糖和盐有相反的滋味,可一定程度地 缓和腌肉咸味。 4.产生风味物质:在加热肉制品时,糖和含硫氨基 酸之间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醛类等多羰基化 合物,其次产生含硫化合物,增加肉的风味。
3.硝酸盐和亚硝酸
( 1 )抑菌作用: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 并且具有抑制许多其它类型腐败菌生长的作用。
(2)呈色作用
( 3 )抗氧化作用:延缓腌肉腐败,这是由于它 本身具有还原性。 ( 4 )风味作用:对腌肉的风味有极大的影响, 如果不使用它们,那么腌制品仅带有咸味而已。
抑菌机理
加热过程中亚硝酸盐和肉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反 应,生成一种能抑制芽孢生长的物质; 亚硝酸盐可以作为氧化剂或还原剂和细菌中的 酶、辅酶、核酸或细胞膜等发生反应,影响细 菌正常代谢; 亚硝酸盐可以与细胞中的铁结合,破坏细菌正 常代谢和呼吸; 亚硝酸盐可同硫化物形成硫代硝基化合物,破 坏细菌代谢和物质传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