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床开拓
✓ 半固定线路 露天矿内外的,作为山坡露天各开采水平分支线
与粗破碎站、排土场、临时矿石堆场联系用的线路 使用年限较短 作用随山坡露天矿开采水平的下降而逐渐消失
✓ 移动线路(临时线路) 露天矿各开采水平上的联络运输线路 排土场的工作面线路 露天矿内的、联系各开采水平的分支线
随开采水平的下降和工作面的推进而逐渐消失
2、凹陷山坡露天矿线路布置方式
✓ 折返式
特点:
线路均布置于最终非工作帮和端帮 根据走向长度,决定折返次数 一般1~2个开采台阶折返一次
一般应用天椭圆形露天矿,运 输设备可以是火车、汽车,但汽 车较多
第二节 公路运输开拓
又称汽车运输开拓,是露天矿山最广泛的开拓方式 公路开拓坑线的布置的影响因素: ❖ 矿床埋藏条件 ❖ 露天采场空间参数 一、公路开拓坑线的类型 ❖ 固定线路
凹陷矿最终边坡上的线路 总出入沟口至粗破碎站(车间) 或至排土场的线路
❖ 分为上部开拓和深部开拓 ❖ 应考虑两者的相互衔接
可分为:固定坑线开拓、移动坑线开拓
露天开拓方法: 露天矿床开拓与运输方式有密切关系 按运输方式,露天矿床开拓方法主要分为:
(1)公路运输开拓; (2)铁路运输开拓; (3)胶带运输开拓; (4)平硐-溜井开拓; (5)提升机提升开拓(包括箕斗、串车); (6)联合开拓。
汽车在回头曲线上行驶的机会少 干线、支线界线分明 投资省 适用条件:出线端地 形平缓的山坡露天矿
✓ 采场外折返式 特点:
两个以上开采水平共用一条进出车线,采场内用移动坑线 联络
该方式运距较长、汽车在回头曲线上行车多,采场内联络 线路移设频繁、干扰较大
干线不进采场,不受爆破影响
适用条件:
出线端地形较陡峭的 山坡露天矿
2 露天矿床开拓
surface development
第一节 概述
露天矿床开拓就是建立地面与露天矿场内各工作水平以及 各工作水平之间的矿岩运输通路,及时准备出新水平。
开拓的任务: ❖ 运输(包括矿岩运输;人员、材料、设备等运输) ❖ 准备新水平(开挖出入沟、开段沟)
对象:运输设备+运输通道(运输坑线) 研究的内容: ❖ 针对所待定的运输设备和运输形式 ❖ 确定整个矿床开采过程中运输坑线的布置形式(坑线的形式、 位置和数量、平面形式及其固定性) ❖ 建立合理开发矿床所必须的运输线路 ❖ 也是研究和解决开发矿床总体规划和矿山合理发展的重要 问题
影响开拓方案设计的主要因素: ❖ 自然地质条件
地形、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气候条件
❖ 开采技术条件
矿山规模、矿区开采程序、露天采场尺寸、高差、生产 工艺流程、选用设备类型及技术装备、矿区总平面布置
❖ 经济因素
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矿山建设投资、矿石生产成本、 劳动生产率、矿山服务年限
山坡露天矿和凹陷露天矿的开拓布线和方式不同
❖ 露天矿的新水平准备和工作面运输线路,一般采用 移动线路;
并设在工作面推进较慢的区段和矿岩接触面上盘 附近;
出线方向应与联络线路和固定线路同向。
✓ 选择固定线路时,为提高行车效率,减少线路工程 量和边坡扩帮量
对山坡露天矿,尽量采用树枝式布置
当需采用折返线时,应避免线路进入采场内
✓ 线路布置尽可能平直,减少弯道和回头曲线
应用范围较广,一般同直进式 联合使用折返式:采用铁路运输,火车 从地表工业广场经过多次折返调 头到采场
开采境界比较小的露天矿采用, 一般联合使用,直进-折返式, 火车进几个台阶折返调头一次
✓ 螺旋式:运输设备沿边帮螺旋 前进从地表工业广场直达采场
✓ 进入采场内折返式
特点:
线路局部进入采场,采场内干线随开采水平下降而消失, 与采场外线路的联系随之截断
给边坡修护所需的联络运输带来困难 位于采场内的线路受爆破影响 行车条件较差,开采强度受一定限制
适用条件: 采场内同时作业阶段 数不多的山坡露天矿, 且出线端地形复杂 特别适用于采场外展 线地形低于上部开采水 平标高的山坡露天矿
露天矿床开拓是露天开采设计中带有全局性: ❖ 开拓系统受圈定境界的影响 ❖ 开拓系统影响基建工程量、基建投资和基建时间 ❖ 影响矿山生产能力、矿石损失与贫化 ❖ 影响生产的可靠性、均衡性 ❖ 影响矿石的生产成本
开拓方案设计要求: ❖ 结合工艺系统和开采程序合理选择开拓方案 ❖ 确保设计的矿山建设速度,满足矿石产量和质量要求 ❖ 力争投产早,达产快,基建投资少,生产经营费用低 ❖ 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以提高技术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 对于多坑底、有“岩岛”的凹陷露天矿,应充分利 用“岩岛”布线,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边帮的扩帮量
三、公路开拓运输运输线路的布置方式 根据开采的部位,分为:
山坡线路布置和凹陷线路布置 根据线路形状,分为:
树枝式、折返式、螺旋式、直进式 1. 山坡露天矿线路布置方式 ✓ 树枝直进式 特点:各分支水平全部与主干线相连,运距短
对于凹陷露天矿,要避免在高边坡部位布置线路弯道和 回头曲线,并尽可能少在深部设置回头曲线
✓ 山坡露天矿的上山公路,通过露天采场时,要充分 考虑爆破对线路的影响
✓ 对于凹陷露天矿,当生产规模很大,技术条件可行 时,可设置两个出口或双侧线路,以分散运量,缩短 运距
✓ 凹陷露天矿总出入沟的位置与标高的确定,应考虑 选厂、贮矿场、排土场、修理场和仓库等的相对位置 与标高,务求矿岩不反向运输,减少采场内外重车的 上坡线路长度
二、公路开拓运输线路布置的要求
❖ 满足开采工艺和矿山总平面布置的要求
保证各生产水平矿岩的运输畅通; 保证各辅助生产工艺(机修、仓库、油库、炸药库)形成一 个完整的运输系统
❖ 线路的技术等级和参数,应符合相应的设计技术规 范,保证行车安全,充分发挥汽车运输效率
❖ 线路要布置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好的地段
坑线布置形式
坑线(道)布置形式有直进式、 折返式、回返式、螺旋式、直进回返式、直进-折返式等 ❖ 直进式:运输设备不调头,从 露天开采境界的地表直达采场的工 作平台
一般应用于平缓的露天矿或开 采范围较大、深度较浅的深凹露天 矿,单独使用较小 ❖ 回返式:采用汽车运输,汽车 从地表工业广场经多次回返调头到 达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