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 4 课〗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吉林省靖宇县保安希
望小学梁晓芳【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运动和力》单元的过渡课,在这
一课中,孩子们要学习使用测量力的新工具——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
都比较简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感知力是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
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本课有三个活
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主要是测量重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了
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引导掌握测量技能。

?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让课堂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学生分析】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新的测量工具,跟学生在三年级时使用的温度计有一些相似之处。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在“玩中
学”、“做中学”的教学目的。

【教学策略】这节课主要用了三个教学策略。

?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 小组自主合作.?
3.. 兴趣探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3、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
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理解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平板测力计、钩码、剪刀、沙袋、矿泉水、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等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弹簧、沙袋、钩码、重物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掰手腕游戏???老师请二位同学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2、拉拉力器????让两个学生上去拉,引起学生思考:谁的气力大一些,究竟大多少呢?有
什么办法测量出来呢?
3、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板书课题)
【通过直观观察,发现重力大,弹簧伸得长的原理。


二、启发思考——认识测力计?
1、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2、出示实物:弹簧测力计。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分组观察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二100克力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并强调“牛顿”简称“牛”。

用“N'表示
【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于测力计的初步认识。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 、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实践,总结出注意事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表述不准确的内容进行规范和补充】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阅读教材P78左上角提示内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请生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与分析】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深化认识】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3、对比单股橡皮筋测力计和双股橡皮筋测力计的不同(了解,不做深刻认识)
单股橡皮筋测力计双股橡皮筋测力计
弹力小弹力大
同样大的力刻度小些
同样大的力刻度大些
精确度低
精确度高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认识或学会了什
(学生小结)
么?
六、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4.4
副板书:牛顿
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万有引力
1 牛=100克力(或1N=100克力)
七、教学反思
我教学《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我校的一次推门课。

11 月下旬,我校根据教育局的要求,进行了一次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展示,选择这节课作为展示内容,目的是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步骤的正确与否。

《测量力的大小》是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课的教学内容,《测量力的大小》是在学生经历了重力、拉力、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中,逐步建立了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的概念。

并从中体会了力是有大有小的,同时引出力是可测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学习这课也是为后面的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奠定基础。

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的科学概念是: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
“受力大,伸长(读zhang)长(读chang)”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牛顿”
课前问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称物体使用的计量工具,从而引出测力计,这对教材编写是个巨大的挑战,游戏时让学生感受弹簧“受力大,伸长长”,这就巧妙的解决了进行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体验物体只有向下的力让学生说明重力的存在,通过物体重量与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比对,使学生明白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并经过对测力计的认识顺利引出力的单位“牛顿”。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丰富,兴趣浓厚,有积极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科学学习、探究的习惯培养,观察测力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有序观察的习惯,同时知道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也巧妙的让学生明白弹簧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

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受挫,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细致地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心中建立细致观察、正确操作、大胆试验、认真记录、合理解释的印象和科学态度及行为。

但是,这节课又是本学期第一次在新实验室里上,布置精美的教室,引人注目的科学墙壁、全新的电教投影设备,标配的实验桌凳及后面来听课的领导、老师,学生对一切都那么新鲜好奇,出现的混乱、实验一边倒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于是,我调整了思路,打断实验,让他们先说一说完成任务的打算,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再次明白合理分工,再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虽然下课拖堂了4 分钟,可实验的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学生在活泼、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