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生活化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生活化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生活化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然而,我国目前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虽经改革但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86-01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忽视了生活化的教学意识和生活化的学习意识;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学教材,”钻”教材,甚至去背教学参考书,教材被神化了,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

1.小学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1.1识字教学的”生活化”。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要多识字,尽快地进入阅读阶段。

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因此,在词串识字教学中,我觉得应从整体入手尽量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

我曾听过一堂低年级的识字课”寒流、大雪、北风、腊梅、翠竹、
苍松、蟒蛇、蚂蚁、刺猬,滑雪、跑步、跳绳”,印象深刻。

老师首先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寒流侵袭、北风呼啸的场面,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感觉。

有的说:”真冷呀!”有的说:”我要是在大路上的话,一定会缩着脖子、低着头,冻得直发抖!”老师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认读这些词语,学生读出来的不仅仅是几个词语,更是自己的感受。

”在这么恶劣的气候里。

你们看它们表现得怎么样?”多媒体依次出现腊梅怒放、苍松挺拔、翠竹挺立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所感。

有的说:”它们真勇敢。

”有的说:”它们真是好样的,是个小英雄!”“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些小英雄的名字吧!”“腊梅、翠竹、苍松!”学生朗读的声音变了,语调变了,就连姿态和神情都变得个个腰杆挺直、精神饱满,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英雄。

接着,老师又把话题一转:”小朋友们,你们再看它们又在干什么呢?”学生看到三种动物冬眠的图片都笑着说:”它们都在睡觉呢!”“对了,有些动物到了冬季就不吃不喝,这叫冬眠。

你们看它们睡得多香呀!我们应该怎么读呢?”学生纷纷说:”我们应该轻轻地读,不要把小动物们吵醒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跳跃、灵性在升腾……正如前苏联审美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说的那样:”这不是单纯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活跃的直接感情。

”在这充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实际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享受、变苦痛为快乐。

1.2阅读教学”生活化”。

阅读教学讲究在”读中思”、在”思
中悟”、在”悟中学”,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立足文本,将生活与文本紧密联系,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抓住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让阅读教学生活化,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有这样一个环节: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滔滔黄河的雄姿,领略了沉稳艄公的风采。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些乘客,老师就是那位老艄公,即将上岸了,你们有话跟我说吗?”生1:”艄公,你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不愧为黄河的主人!”师:”谢谢你的高度评价!”生2:”艄公,下次我再来这里的话,还要坐你的羊皮筏子!”师:”谢谢你的信任,咱们有缘会再见的!”……师:”同学们,你们同样拥有练习撑篙本领的黄河,那是什么?”生:”知识的海洋!生活的海洋!”师:”对,祝大家在茫茫学海中、生活的大海洋中,撑起自信的竹篙,扬起希望的风帆,做学习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一位名副其实的黄河的主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师生对话活动,以生活化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容,感悟文章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1.3习作教学”生活化”。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是生活的剪影。

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向生活要素材。

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学校的小圈子,留心观察,扩大生活外延。

如组织学生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深入社会了解风土人情,古今变迁;或收
看电视新闻,洞悉时事要闻、国际风云;或搜集学校大事、班级趣闻等等,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激发作文的兴趣和动机,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写作素材引进作文课堂。

如我校组织乒乓球班学生举行了一场乒乓球比赛,我要求同学们写《记一次乒乓球比赛》时,首先带领学生去我校乒乓球馆参观了这次比赛活动,目睹了激烈的场面。

经过仔细观察、回忆,同学们写作时有了真情实感,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了这次比赛活动。

大家把比赛过程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通过描写扣人心弦的激烈场面来赞美双方的拼搏精神。

这样既丰富我们的生活,又拓展作文的内容。

2.在生活中孕育语文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

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进行”两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
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6月
[2]《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王雪梅《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23期
[3]《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沈凤苓《新课程(教研版)》2008年0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