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02 第二章:电动机的选择┅┅┅┅┅┅┅┅┅┅┅┅┅┅┅┅┅┅┅04 第三章:设计传动装置的运动及动力参数┅┅┅┅┅┅┅┅┅┅┅06 第四章:带传动设计┅┅┅┅┅┅┅┅┅┅┅┅┅┅┅┅┅┅┅┅08 第五章:齿轮设计┅┅┅┅┅┅┅┅┅┅┅┅┅┅┅┅┅┅┅┅┅10 第六章:减速器的装配草图的确定┅┅┅┅┅┅┅┅┅┅┅┅┅┅18 第七章:轴的设计计算┅┅┅┅┅┅┅┅┅┅┅┅┅┅┅┅┅┅┅20 第八章: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23 第九章:键连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24 第十章:联轴器的选择┅┅┅┅┅┅┅┅┅┅┅┅┅┅┅┅┅┅┅25 第十一章:减速器箱体和附件的选择┅┅┅┅┅┅┅┅┅┅┅┅┅26 第十二章:润滑与密封┅┅┅┅┅┅┅┅┅┅┅┅┅┅┅┅┅┅┅28 第十三章:设计小结及参考文献┅┅┅┅┅┅┅┅┅┅┅┅┅┅┅29第一章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拟定传动方案:选择如图传动方案。
1.带传动(第一级减速):带传动是一种挠性传动。
带传动的基本组成零件为带轮和传动带。
当主动带轮转动时,利用带轮和传动带之间的摩擦或啮合作用,将运动和动力通过传动带传递给从动带轮。
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和缓冲吸振等特点。
V带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带轮上也做出相应的轮槽。
传动时,V带的两个侧面和轮槽接触。
槽面摩擦可以提供更大的摩擦力。
另外,V带传动允许的传动比大,结构紧凑,大多数V带已标准化。
V带传动的上述特点使它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所以此次设计选用V带传动。
2.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第二级减速):齿轮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传动比稳定。
使得它获得广泛应用,所以此次设计采用两级圆柱齿轮来减速。
(1)同轴线式:箱体长度较小,当传动比分配适当时,两对齿轮浸入油中深度大致相同。
但减速器轴向尺寸和重量较大,高速级齿轮的承载能力难于充分利用。
中间轴承润滑困难。
中间轴较长,刚性差,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匀。
由于两伸出轴在同一轴线上,在很多场合能使设备布置更为方便。
(2)同轴分流式:啮合齿轮仅传递全部载荷的一半,输入和输出轴只受转矩。
中间载荷只受全部载荷的一半,故与传递同样功率的其他减速器相比,轴颈尺寸可缩小。
(3)展开式:是两级减速器中最简单的一种。
齿轮相对于轴承位置不对称,当轴产生弯曲变形时,载荷在齿宽上分布不均匀,因此,轴应设计得具有较大的刚度,并尽量使高速级齿轮远离输入端。
一般采用斜齿轮,低速级也可采用直齿轮。
相对于分流式讲,用于载荷较平稳的场合。
(4)分流式:与展开式相比,齿轮与轴承对称分布,因此载荷沿齿宽分布均匀,轴承受载也平均分配,中间轴危险截面上的转矩相当于轴所传递转矩之半。
一般高速级分流,且常采用斜齿轮;低速级可采用直齿或人字齿轮。
分析及结论:传动方案已知为三级减速器(包含带轮减速和两级圆柱齿轮减速)。
其中带轮减速采用V带传动,两级圆柱齿轮减速采用分流式传动。
将V带传动布置在高速级有利于发挥带传动平稳、缓冲吸振、减少噪声的特点,适用于重冲击的工作状态,此外带传动还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特点。
分流式两级圆柱齿轮传动采用高级分流的形式,其性能较好,外伸轴位置可由任意一边伸出,便于进行机器的总体配置,且分流级的齿轮均可做成斜齿,一边右旋,另一边左旋,以抵消轴向力。
但其结构相对展开式较为复杂,宽度尺寸大,适用于大功率、变载荷场合。
综合分析,知该放案工作可靠、结构相对简单、传动效率高、成本低廉,且使用维护方便,满足机器的功能要求,适用于它的工作情况。
第二章 电动机的选择1. 电动机类型选择根据电源及工作机工作条件,选用卧式封闭型Y(IP44)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所需功率的选择(1)已知工作机所需功率 4.3w P kw = (2)电动机输出功率d P wd P P η=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2-4查得: V 带传动的效率 :10.96η= 弹性联轴器效率 :20.99η= 滚动轴承效率 :3680.99ηηη=== 闭式圆柱齿轮传动效率:4570.97ηηη===则传动装置总效率为:3212346780.960.990.990.970.8677ηηηηηηηη==⨯⨯⨯≈则 4.3 4.9556.8677wd P kwP kw o η==≈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20-1确定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 5.5ed P kw =3.电动机转速的选择为了便于选择电动机的转速,先推算出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
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2-1查得V 带传动常用传动比范围 1i =2~4,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范围 2i =3~6,3i =3~6,则电动机转速可选范围为123d w n n i i i ==594~4752 r/min根据mwn i n =算出总传动比i ,综合考虑总传动比较小,为降低成本,因此选用方案1,选定电动机的型号为Y132S-4。
4.传动比的分配(1)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144043.6433m w n i n === (2) 分配各级传动比两级卧式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使两级的大齿轮有相近的浸油深度,分流式高速级的传动比2i 和低速级的传动比3i 按以下分配: 2i =(1.1~1.5)3i所以取圆柱齿轮减速器低速级的传动比3i =3.5,高速级的传动比2i =4.2 则V 带传动的传动比为:43.641 3.5 4.2232.97ii i i ⨯==≈第三章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1.各轴转速电动机轴为0轴,减速器高速轴为1轴,中间轴为2轴,低速轴为3轴,各轴转速为: 01440m n n == r/min 0111440484.852.97n n i ==≈ r/min 122484.85115.444.2n n i === r/min 233115.4432.983.5n n i === r/min 2.各轴输入功率按电动机额定功率ed P 计算各输入功率,即0 5.5ed P P kw ==1012 5.50.960.99 5.223P P kw ηη==⨯⨯= 211234 5.50.960.990.990.97 5.020P P kw ηηηη==⨯⨯⨯⨯= 2230123467 5.50.960.990.990.97 4.820P P kw ηηηηηη==⨯⨯⨯⨯=3.各轴转矩000 5.59550955036.481440P T n =⨯=⨯= N m ⋅ 111 5.22395509550102.88484.85P T n =⨯=⨯= N m ⋅ 222 5.02095509550415.29115.44P T n =⨯=⨯= N m ⋅ 333 4.820955095501395.7232.98P T n =⨯=⨯= N m ⋅ 把计算结果汇总列表:第四章 带传动设计设计V 带过程如下:①确定V 带型号查课本156P 表8-7得:A K =1.3, 则0 1.3 5.57.15ca A PK P KW ==⨯= 根据ca P 7.15KW =, 0n =1440r/min,由课本157P 图8-11,选择A 型V 带,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d d ,由课本155P 和157P 表8-6,表8-8,取190d d =mm 。
②验算带速:109014406.78/601000601000d d n V m s ππ⨯⨯==≈⨯⨯, 带速在525/m s 范围内,合适,故带速合适。
211 2.9790267.3d d d i d ==⨯=mm 查课本157P 表8-8取2280d d =。
③取V 带基准长度d L 和中心距0a :120.7()d d d d +≤0a 122()d d d d ≤+初选0a =500。
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000221122159924d d d d d d L a d d a π-=+++≈mm ,查课本146P 表8-2取1600d L =mm 。
计算实际中心距:005002d L L a a -≈+=mm 。
④验算小带轮包角α:由课本第195页式13-1得:2118057.3158.23120d d d d aα︒︒︒︒-=-⨯=>。
⑤求V 带根数Z :计算单根V 带额定功率r P 。
由190d d =mm ,0n =1440r/min 查课本第152页表8-4a 得:0P =1.064KW 据0n =1440r/min ,1 2.97i =和A 型带,查课本第153页表8-4b 得0P ∆=0.17KW 查课本第155页表8-5得: 0.943K α= , 查课本第146页表8-2得: 0.99L K = 于是 r P =(0P +0P ∆)K αL K =(1.064+0.17)⨯0.943⨯0.99=1.15KW计算V 带的根数z : 5.5 4.781.15ca r P z P === 取5根⑥计算单根V 带的初拉力的最小值0min ()F查课本第149页表8-3得:A 型带的单位长度质量q=0.1kg/m ,所以20min (2.5)()500138.54caK P F qv N K zvαα-=⨯+=应使实际的初拉力 0F 〉 0min ()F 。
计算压轴力压轴力的最小值为min ()P F1min 0min ()2()sin2P F z F α==1360.47NV 带轮的结构图第五章 齿轮设计(一)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选用两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取螺旋角为14β=︒。
(2)、大、小齿轮都选用硬齿面。
由表10-1选得大小齿轮的材料均为40Cr ,大、小齿轮均经调质及表面淬火,齿面硬度为48~55HRC 。
(3)、选用精度等级为7级。
(4)、初定小齿轮的齿数124z =,因 2 4.2i =,大齿轮齿数为221z i z ==4.224100.8⨯=,取2101Z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按式(10-21)计算,即1t d ≥ (1)、确定公式中的各计算数值a.试选 Kt=1.6b.由图10-30选取区域系数 2.433H Z =c.由图10-26查得10.78ε∂=,20.87ε∂=, 则12 1.65εεε∂∂∂=+=d.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51 1.02910T N mm =⨯⋅(第三章已作计算)。
e.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E Z = f .由表10-7选取齿宽系数0.8d φ= g.许用接触应力[]H σ取失效率为1%,完全系数为S=1。
查图表10-21得大、小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1lim 1100H MPa σ=,2lim 1100H MPa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