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中医药与循证医学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中医药与循证医学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2.重视临床实践、疾病防治和养生 保健
中医药学是数千年来历代中医临床经验的荟萃 和积累。因此,临床实践在整个中医药学理论 体系和治疗方法的构建和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 的价值。与西医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的过程 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医药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 避免了推演结论时从动物到人的种属差异。这 体现了临床研究方法学对中医的学术发展的重 要作用。
2.缺乏现代社会可以接受的评价标准和技术标准:
临床疗效是中医存在的基础,也是现代健康产业发展的根本动 力,但中医学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起现代社会可以接受、符合 中医自身规律、可以客观评价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 标准,阻碍了人们对中医的接受和选择。
3.学科的现代科学基础薄弱
个体化的整体治疗、多种方法的综合干预是中医临床 治疗的主要策略,但现有评价方法和统计学方法还不 能满足中医研究的要求。
后效评价 1.结局:终点指标
西医=中医 2.生命质量或生活质量
西医=中医
中医与循证医学的接合点
❖ 答: ➢ 辩证论治和个体化用药是指导
临床治疗实践的原则,而不是 临床研究的方法学
中医与循证医学的接合点
循证医学是遵循最佳科学证据的临 床医学实践过程,包括创证和用证 两个主要环节;
最佳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础; 诊断试验和干预措施的最佳证据,
中医药传统科研方法着重于宏观性、整体性和直观 性。
“三多”:宏观描述较多,综合推理较多,直观
观察较多——优势
“三少”:精确量化较少,具体分析较少,实验
研究较少——劣势 “三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正确地应用和借鉴现代科研方法学,合理地继承中
医学的传统研究方法,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对 发挥中医药学固有的优势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没有最佳证据,中医循证医学如无根之 木,无米之炊
中医药 循证医 学必须 做的两 件事
诊断最佳 证据
测量标准和 方法学
方法和测量标 准国际化
治疗最佳 证据
方剂学和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的 系统评价
一、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临床研究应用的意
义 当前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亟待
4.“以病为本”的办院观念和模式的束缚
“生物医学模式”——“以病为本” “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以人为本”。
唯一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医药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在内外 环境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动态的、 相对平衡的过程。强调“正气存内,邪 不可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认 为人体平衡失调,即为不健康。中医药 学就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达到养生、 防病、治病的效果。
诚然,经验是可贵的,但并非总是可靠的。循证医学 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长期、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或经验)并非都是有效,而一些似乎无效的治疗方 法(或经验)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后被证 实为真正有效或利大于弊而被推广、应用。
中医药的传统研究方法无疑对中医药理 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曾发挥 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内 容极其丰富,既有如归纳、演绎、推理 判断等哲学方法,也有如观察法、比较 法、类比法、分类法、调查法等一般的 科学方法。
统治,束缚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许多已经萌芽或初步形成的方法 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摘自陈可冀,刘保延,赖世隆等《循证医 学》
“辩证”的重复性和可操作性是中 医诊断最佳证据的重大课题
鸿沟:治疗最佳证据
中医临床治疗研究的常见问题 ➢ 质量低 ➢ 同一方剂研究数量少 ➢ 自拟方多 ➢ 高质量证据少
中医循证医学急需最佳证据
最佳证据的研究是中医循证医学的第一 要务
没有最佳证据,一切技术的进步都将失 去价值
中医药优势与特色
1.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 2.个体化的诊疗体系 3.综合调节的医疗手段和方法 4.丰富系统的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 5.浩瀚的古典医籍文献信息资源 6.融自然、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学科特色
制约优势发挥的关键问题
1.技术手段落后,现代科技含量较低:
如信息获取不足,个体化诊疗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分辨力较 低。
中医药与循证医学课件
循证医学的定义
将最好的医学研究证据、临床专 门技术和病人评估应用于临床诊断 和治疗中。
另一定义
是基于现有最好的证据,兼顾经济 和社会效益,以及价值取向,进
行医疗实践的科学,更确切的说是 关于如何遵循循证依据进行医学实 践的科学。
广义:包括一切医疗卫生服务的循 证实践。
一个跨文化的等式
解决的问题 中医临床试验研究如何实践循证医学
(一)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1.尊经典、重考据 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经典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
代一代的中医大家无不从《内》、《难》、《伤寒》中吸取养料, 从而在医疗实践中左右逢源,上下其手。在言必称经论典的氛围 之下,对文献的考据可谓洋洋大观,从全元起、成无已始,《内 经》、《伤寒》的注者达数百余家。考身世,考故里,考学术渊 源,考流派,考字句,考文法等等,不一而足。前人的认识虽然 启迪我们的思维,但同时也限制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在遇到棘手 的临床问题时,总是习惯于从古人的片言只字中去寻找佐证,而 不是从现有的大量的临床研究中去寻找证据,其结果,使得中医 药对某些疾病的特殊疗效,终因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而 未被当今世界充分承认和利用,殊为可惜!
是临床决策的根据。
中医与循证医学的接合点
➢ 辩证,就是中医临床获得诊断最 佳证据的过程
➢ 辩证论治和个体用药符合循证医 学的临床实践过程
➢ 最佳证据+(辩证论治和个体用 药)=中医循证医学
鸿沟:诊断最佳证据
中医一些独特的诊疗方法和理论远 较主流医学复杂,用现代科学技术 较难解释,主观感觉较多,客观指 标较少
循证医学虽不排斥个体的、少数人的经验,但更加强 调的是从严格的大样本的科学研究和众多医师实践为 内容的经验。因此,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学,临床试 验中应用随机、对照、盲法的一般原则,同时结合中 医药理论与临床特点,提高中医临床研究设计的科学 性和合理性。
3.医药学传统研究方法对中医理论体系以及 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