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适用:心脏大血管,颅脑中的血管
.
24
美国GE OEC 9800 C. 型臂血管造影机
25
MRI (核磁共振检查)
原理:
先加一个强磁场,再加一个特定的 射频脉冲,使带一个质子的氢离子进入 高能状态,当停止磁场与脉冲后。H+会 恢复原来状态。
.
26
纵向弛豫时间(T1) :加射频脉冲后,由纵向变 横向的时间和停灯丝通电----钨丝温度伸高----自由电 子群脱离灯丝----加入高电压 自由电子高 速直线运行----碰撞阳极靶面----进入能量 转换----放射能0.1%、热能99.9%
.
3
X线的特性
1, 穿透性:
X线能穿透普通光线不能穿透的物质,
在其过程中被物质所吸收。
----------X线成像基础
---------------摄片的基础
4, 电离效应:
X线无论通过何物,均会使其产生电离
检查空气电离情况------检查防护措施
对人体细胞中的水产生电离作用
---------------放射治疗学的基础
.
5
X线的成像原理
不同密度:穿透后X线剩余量多 屏-- 亮 胶片-- 黑
不同厚度:穿透后X线剩余量少 屏-- 暗 胶片-- 白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1977 时间对比法
原理:
将受检部位未注入造影和注入后的X线
荧光→经影像增强器增益后→用高分辨力摄
像管作矩阵化扫描→形成由像素组成的视频
图像→将未注入视频图像相反数字化处理
(负变正 正变负)→经计算机在数字化图像
之间减影处理,使两个数字矩阵中代表骨骼
与软组织的数字被抵消,而血管的不被抵消。
2, CT图像密度分辨率比X线片高,而空间分 辨率较之低
CT值:是一种衰减值,一种吸收系数,
是以水为标准(水的CT值为0),将CT值定义
为 : 该 物 质 的 CT 值 =1000× ( 该 物 质 吸 收 系
数—水的吸收系数)/水的吸收系数
像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的图像越细致,
即空间分辨率高
3,可作出量化分析:测出CT值大小
课程安排及要求
安排 1-18周 2课时/周 36课时
要求 了解X线及常用X线设备基本原理 理解正常X线表现及常见病的X线征像 熟练运用X线诊断方法协助自己诊断
.
1
一
1895年11月8日
概述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阴极电子管放电试验
-----发现X射线 (是一种放射能,一种波长很 短的电磁能。 )
.
8
4、 总结
A、 X线一定要有足够的穿透力才能穿透被照 射的物质
B、被照射的物质一定要有密度差异(人工对 比、自然对比)和厚度差异,吸收X线量不同, 剩余X线量才有差异
C、有差别的剩余X线量仍然是不可见的,还 需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而形成黑白对比的图 象
.
9
X线检查方法
1、 普通检查
透视:
优点:方便,便宜,动态观察运动 的器官,多方位移动病人来观察病变的 形态
缺点:清晰度较平片差,不能显示 细微的病变;不能留下永久的记录,不 便于复查对比
.
10
2、特殊检查 :
摄片(平片、体层摄影)
优点:清晰度高,能显示细微的病
变;能留下永久的记录,便于复查对比
缺点:不能动态观察运动的器官,
.
21
CT的检查技术
1,平扫:颅脑(脑血管疾病、意外、脑 外伤、 先天性畸形)
脊柱(椎间盘疾病)
2,增强扫描:如肝脏出现肿块作增强扫描,可 见大部分(正常组织)供血由门脉系统,少部 分由肝动脉(肿瘤部分)
病灶先于其他部分出现高密度则为肿瘤, 如海绵状血管瘤等。
3,造影扫描:胆道、椎管
.
22
德国SIEMENS公司SOMAT. OM PLUS 4型CT扫描机 23
2, 荧光效应:
X线作用于荧光物质(钨酸钙、硫化锌
镉等)上时,使波长短的X线转变为波长较长
的可见光----荧光。
---------透视的基础
.
4
3, 感光效应(摄影效应):
当X线作用于原有乳剂溪化银的胶片上 使感光,产生潜影---经过显影、定影后-----把被感光的溪化银还原成金属银(黑色)---黑处银多。
荧光 荧光
.
6
1, 组织器官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异是X线成像 的基础。
2, 自然对比:利用人体组织和器官本身密度 差异来形成对比鲜明的影像者
骨骼:密度最高------白色 软组织和体液:密度次高-------灰白色 脂肪组织:密度次低---------灰黑色 含气组织:密度最低--------黑色
15
多槽式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
16
东芝Ultimax型多功能数字化胃肠机
.
17
SIEMENS MAMMOMAT NOVA3000乳腺钼靶X线机
.
18
CT总论
CT: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体层成像 1969年研制成功 1972年公布于世 英国 Hounsfied
.
.
7
3、 人工对比:缺乏自然对比,可以认为
引入一定量的密度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 使其形成对比(造影检查)
造影剂:
钡剂 医用B aSO4 如: 消化道检查
碘剂
A、碘油 如:支气管、子宫、输卵管
B、碘水 ( 泛影葡胺 ) 盂造影
如:静脉肾
C、非离子型造影剂 CT检查时碘过敏实验 阳性患者(安全系数高)
19
原理
大容量X线管----人体----探测器(转 换为可见光)------光电转换器(转换为 电信号)-----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 信号)-----计算机(排列成数字矩阵)----数/模转换器------CT图像(由多个像素 组成的图像,按矩阵排列)
.
20
特点
1, 断面图像:横断面扫描
3,原则:认识正常:正常,正常变异
分析异常:病理基础(基本病变)
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
查及相关科室的资料
X线诊断结果有:
肯定性结果:骨折、脱位
否定性结果:排除法
可能性诊断
.
13
德国SIEMENS CF-1000mA数字成像多功能数字遥控X线机
.
14
PHILIPHS DR胸片机
.
不能多方位移动病人来观察病变的形态
.
11
3,造影检查
直接引入法:钡餐(胃肠造影)、逆行输 尿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ERCP等
间接引入法:
吸收性:淋巴管造影
排泄性:静脉肾盂造影(ivp),
口服、静脉胆道造影
.
12
X线诊断的原则
1,密度的概念:白色=高密度 黑色=低密度
2,重叠图像(平面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