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一、填空题1.教学论是以研究()和()为对象的学科,是研究优化教学活动的理论,是教学科学的组成部分。
2.以“()”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相政治学科教与学的()和()的一门学问。
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从它的实际理论内容结构和作用来看,它应该属于()与()边缘交叉学科。
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基本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即()、()、()。
6.(),()是贯穿邓小平理信纸的一个基本精神,也是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
7.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
8.()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9.学校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环境它包括()和()。
10.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主导是()。
11.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是()。
12.思想政治科教学的基本形式中心环节是()。
13.教学方法一般分为()、()、()。
14.教学模式是程式比较()、()教学方法。
15.陶行知提出的()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具备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
16.探究式教学模式包括()和()。
17.教学评价包括()和()两部分。
18.情感目标水平层次由()、()、()。
19.八字教学法的四个教学环节是()、()、()、()。
20.“预议导练”教学法的四个步骤是()、()、()、()。
21.教学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和(案)三项工作。
22.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二是();三是()。
23.教案一般分为()和()两种。
24.教学目标具有()、()和()。
25.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等。
二、选择题1.素质教育的特征()A.目的性B.育人性C.全体性D.全面性E.基础性F.主体性2.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A.教师与学生B.教育与教学C.传授与接受D.内化与外化E.理论与实践3.目前典型的教学目标取向可归结为四种()A.“普通性目标“取向B.“行为目标”取向C.“生成性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A.情意目标B.品德目标C.能力目标D.知识目标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的()A.认识过程B.实践过程C.继承过程D.创造过程E.创新过程6.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A.教师B.教室C.学生D.教材E.教学手段7.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A.思想品德B.动机C.人格D.情感E.性格8.智力因素包括()A.观察力B.注意力C.记忆力D.思维力E.想象力9.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包括()A.知行统一规律B.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C.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D.时代性规律E.创造性规律10.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包括()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B.学生实际C.教师实际D.国际政治实际E.人类优秀文明成果11.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A.报告会B.写小论文C.参观访问D.社会调查E.歌咏比赛12.课外活动的原则()A.实践性B.自愿性C.独立性D.强制性E.灵活性13.教学模式的结构包括()A.教学思想B.教学目标C.教学操作程序D.教学策略E.师生地位14.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A.认知目标B.情意目标C.技能目标D.行为目标E.过程目标15.情意目标的内容包括()A.道德目标B.审美目标C.理智目标D.学习情感E.人生价值目标16.情感教学的特征有()A.以智育情B.以德育情C.以意育情D.以情育情E.以境育情17.五步教学法的五步是()A.读书B.议论C.讲解D.练习E.总结F.测评18.五字教学法的五字是()A.学B.议C.问D.思E.讲F.解19.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原则()A.系统性原则B.形象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重点性原则E.艺术性原则20.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可分为()A.知识目标B.思想品德目标C.能力培养目标D.情意目标21.教学艺术的功能()A.提高威信功能B.激发动机功能C.全面育才功能D.优化氛围功能22.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A.独特性B.多样性C.稳定性D.发展性23.设计导入语,导入新课,符合基本要求的有()A.针对性B.新颖性C.趣味性D.简洁性24.板书的基本要求()A.科学准确,简练精要B.条理清楚,重点突出C.布局合理,书写规范D.灵活多样,整体美观25.板书的主要形式()A.观点式板书B.线索式板书C.归纳式板书D.演泽式板书E.表格式板书F.图解式板书三、判断题1.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2.非智力因素不制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3.智力因素的核心是思维力。
()4.灌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讲你听,不听硬灌"的强制式教学方法。
()5.启发式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学习力的能动性的作用。
()6.情感式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轻说教,重情感。
()7.讲读法的特点是以讲为主,以读为辅。
()8.注意力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9.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教学的特殊能力。
()10.“教学”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1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应用理论科学。
()12.素质教育的标志是主动学、主动教,学生愉快和谐的发展。
()13.创新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14.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是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
()1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16.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1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的继承和创造过程。
()18.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的继承和创造过程。
()19.动机因素属于决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智力因素。
()20.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智力因素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21.方向性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使教学为实现公民道德建设总目标和当代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服务。
()22.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23.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24.自愿性是思想政治科课外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25.启发式教学的最早倡导者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
()四、名词解释1.教学科学:2.教学艺术:3.素质教育:4.课程:5.情意目标:6.教学目标:7.能力目标:8.知识目标:9.教学手段:10.智力因素:五、问答题1.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形式?2.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3.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是什么?4.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5.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6.新课程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四个方面的特点?7.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规律有哪些?8.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有哪些?9.基本环节有哪些?10.启发式教学有哪些特征?六、论述题1、试论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
2、试论思想政治的教学原则3、试述怎样备教材。
4、怎样才能形成教学艺术风格5、试述评课的标准6.试述政治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7、政治教师应具有哪些方面的知识,为什么?解答一、填空题1.(教学科学)(教学艺术)2.(学习)3.、(科学规律)(艺术)4.(理论科学)(应用理论科学)5.(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7.(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
8.(创新)9.(硬环境)(软环境)10.(学生)(教师)11.(理论联系实际)12.(课堂教学)13.(原理性教学法)(技术性教学法)(操作性教学法)14.(稳定的)(特殊的)15.(教学做合一)16.(发现式教学法)(探索训练式教学法)17.(评价学生)(评价教师)18.(接受)(反应)(态度)19.(读)(讲)(议)(练)20.(预学)(议学)(导学)(练学)2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备课)(编写教案)22.(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
23.(详案)(略案)24.(指向性)(客观性)(整体性)25.(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二、选择题2.(ABCDEF)2.(ABCDE)3.(ABCDE)4.(ABCD)5.(ABCD)6.(ACDE)7.(ABCD)8.(ABCDE)9.(ABCD)10.(ABDE)11.(ABCD)12.(ABCE)13.(ABCDE)14.(ABC)15.(ABCDE)16.(ACDE)17.(ABCDE)18.(ABDEF)19.(CDE)20.(ABCD)21.(ABCD)22.(ABCD)23.(ABCD)24.(ABCD)25.(ABCDEF)三、判断题10.(√)11.(×)12.(√)13.(×)14.(√)15.(√)16.(×)17.(√)18.(√)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四、名词解释1.教学科学:是人类在认识教与学过程中正确反映教与学操作艺术可以认识。
2.教学艺术:是人们认识到的、领悟到的和创造的教与学的技巧,它是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能力。
3.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品质等。
4.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分量标准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5.情意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学生在情感和思想意识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
6.教学目标:它体现的是某个学科或某门课程的教育价值,它指明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心发生的变化。
7.能力目标:是指通过教学过程的训练和培养形成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认识和处理某些问题的本领、理智能力和技能。
8.知识目标:9.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各类教学工具、组织措施和直观教具、实验仪器等。
10.智力因素:是指存在于人脑中的人的潜能,这种潜能以人的脑神经为基础,是一种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心理因素。
五、问答题1. 答:(1)理论讲授(2)教育观察(3)教育调查研究(4)教学训练(5)微格教学(6)教育实习(7)教育教学研讨2. 答:(1)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2)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3)德育工作的地位(4)德育的目标(5)德育的内容(6)德育的方式(7)德育的原则(8)教师队伍建设3. 答:(1)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2)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3)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4. 答:(1)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2)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5)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6)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