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名句名篇默写(15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5分)(1),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3),足以极视听之娱。
(王羲之《兰亭集序》)(4)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5),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6)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7),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9)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10),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11)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12),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13)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14),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15)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
有钓道③二焉,请以送子。
”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
”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
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选自《王函山房辑佚书·宓子》)(二)晏子没,十有七年。
景公饮诸大夫酒。
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公作色大息,播弓矢。
弦章入。
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
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
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
归,鱼乘塞涂。
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善唱者皆欲若鱼者也。
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
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
今所1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
”固辞鱼不受。
(选自《说苑·君道》)[注]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地名③钓道:钓鱼之道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投纶错饵错:通“厝”,放置B.公射出质质:箭靶C.播弓矢播:播弄,拨弄。
D.请其耆老尊贤者耆:六十岁以上的人。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吾少也贱②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B.①迎而吸之者②而唱善者若出一口C.①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②此诸臣之不肖也D.①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②君其犹有谄人言乎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阳昼以钓鱼比治世,宓子贱心领神会,半路上迎接他的官员就如阳昼所说的“阳桥鱼’“薄而不美”,趋炎附势,浅薄无能。
B.宓子贱到了单父,按阳昼所言,请出有德有才之人来共同治理单父。
阳昼与宓子贱两人可谓知音。
C.大夫们赞美景公射箭的不良表现,景公变了脸色。
当景公准备赐给弦章五十车鱼的时候,弦章及时作了自我反省,明白了事理,拒绝了馈赠。
D.两则材料都表明对人的了解和任用不能仅凭表面印象,政治清明需当权者不轻信阿谀奉承之词,冷静分析各种现象,避免为谗言迷惑,失去人才。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君其犹有谄人言乎! (2分)(2)曩之善唱者皆欲若鱼者也。
(2分)(3)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
(2分)三、《孟子》阅读(6分)6、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①,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告子上》)2【注释】①信:同“伸”。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心”是指人的主体道德心,如良心等,它是天成的,非别人强加的。
B、孟子以寻找鸡犬等小事为喻,生动批评了当时的人们为利益而漠视道德。
C、文中“求放心”和今天的“放心”,意思一样,现代人也需做心灵的呼唤者。
D、孟子认为忧指忘心是不知轻重,舍本逐末的表现,心的养护才是最重要的。
(2)结合上面的选段,说说孟子为什么主张养“善心”。
(3分)四、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A.宝钗过第一个生辰。
贾母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使得贾母更加欢悦。
点戏时宝钗点了《西游记》;凤姐点了《刘二当衣》;黛玉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并向宝玉介绍戏中的精妙曲词。
宝玉听后,称赏不已,被湘云取笑。
B. 宝钗来探视黛玉,叫她看病,黛玉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可强。
宝钗看她的药方太热,应该吃些燕窝才好,黛玉深为感动,向宝钗叙说了自己寄居,有诸多不便处。
宝钗十分理解黛玉的烦难,遂从自己家里取来燕窝送给她。
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而作了一首诗,名曰《秋窗风雨夕》。
C.薛蟠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贾府诸人。
宝玉因得罪了林黛玉,心中后悔,推病不去。
黛玉也因后悔剪了宝玉玉上的穗子而不出门。
贾母急的抱怨他们“不是冤家不聚头”。
宝、黛二人竟因得了这句话,似参禅一般,都低头细嚼此话的滋味,不觉潸然泣下。
虽不曾会面,然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
可谓人居两地,情发一心!D.黛玉闻得宝玉定亲的消息,立定主意,自此已后有意糟踏身子,茶饭无心,每日渐减下来。
宝玉下学时,也常抽空问候,只是黛玉虽有万千言语,自知年纪已大,又不便似小时可以柔情挑逗,所以满腔心事说不出来。
宝玉欲将实言安慰,又恐黛玉生嗔,反添病症。
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真真是亲极反疏了。
E.宝玉娶亲后一直迷迷糊糊,回九以后病势更加沉重。
一天宝玉偷偷拉过袭人问她为什么娶的是宝钗以及黛玉的情况,正遇凤姐过来,先劝他为家人保重,然后告诉他林妹妹已死去的消息。
宝玉大恸,晕死过去,竟做了一个到阴司泉路寻访黛玉,得高人指点之梦。
梦醒之后,他的病更厉害,但还是亲去潇湘馆哭了一场。
8.请简述“钗黛掉包”的故事情节。
(5分)五、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3“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
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
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
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9、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蕴涵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琴乐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古琴虚静高雅,琴乐追求“和雅”“清淡”,其深远意境的精髓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弹奏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才能达到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D.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古琴这一“圣人之器”担负着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410、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B.“和雅”的琴乐是儒家提倡的音乐,中正平和,不追求华美富丽。
C.庄子推崇“天籁”音乐,深深影响陶渊明以及薛易简、李白等人。
D.“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崇尚自然、无为、逍遥正好合拍。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成连弃伯牙于蓬莱,面对自然,伯牙操琴而奏,领悟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B.儒家的入世使弹琴者在演奏时有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C.道家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李白的诗句验证了此。
D.文章阐述琴乐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韵味和演奏规范,古琴对儒、道家的影响。
六、语言文字运用(25分)12.下列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绸缪(chóu móu)聒噪(guō)踯躅(chíchú)为虎作伥(chāng)B.龃龉(jǔyǔ)熟稔(rěn)逦迤(lǐyǐ)戎马倥偬(kǒng zǒng)C.觊觎(jì yú)锱铢(zīzhū)创伤(chuàng)提纲挈领(qi è)D.妊娠(rèn shēn)诡谲(jué)剽掠(piǎo)同仇敌忾(kài)13、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栗内讧戕害相形见绌怄心沥血B.披靡飘渺赝品合盘托出厉兵秣马C.阴霾贿赂裨草切中肯綮风声鹤唳D.蛰居掮客吹毛求疵瓮中捉鳖户枢不蠹14、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道思想之争的结果使得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都秉持着一套极其圆滑的处世哲学:达则兼济天下,国计民生,悉装心底;穷则独善其身,瓜田李下,信步闲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