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新密码》有感
龙泉四小李凯宇
本学期我研读了学校发下的生本专著《教学新密码》,本书是小学数学“助学课堂”的范式总结,是生本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仲广群老师的助学课堂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学习在本质上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学的作用在于帮助、促进与催生这一行为的发生。
学生在上课之前要先完成老师精心编制的“助学单”,这实际上相当于我校践行生本教育中的“前置小研究”,并提出了“三助”的学习方式:分别是自助、互助、和师助。
自助,倡导先学后教,在助学单的引领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互助,是设置合宜的任务驱动情景,让学生充分展示预习的成果,通过提问、补充、质疑、辩论等形式,使得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同伴交流等多种互助学习形式得以互配实施。
师助,是老师改变传统的面面俱到式的授课方法,以学定教,在正确诊断学情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合理用力,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教学,并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为准确的让我们认识助学课堂的预习策略,仲老师从一探二学三生疑三个方面向我们做了解释,并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助学单:探学式、做学式、练学式、学思式、评析式、综合活动式。
此外,仲老师在讲解助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时候,把展示、释疑、整理、提升每一个方面都讲解得言简意赅。
仲广群老师的助学课堂将学生变成了小侦探,像侦探那样去探寻知识的奥秘;将学生变成了小老师,像老师那样把自己的理解阐述给大家听;将学生变成了小记者,像记者那样学会对不明的问题刨根问底;将学生变成了小辩手,像辩论手那样敢于与不同的意见争个高下。
助学课堂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是因为遵循了这样的理念:“先学后教,多学少教”。
而正是这一理念转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
只有当自己主动努力获得或主动参与的时候,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学
习的乐趣。
“助学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改变了,让我们的学生改变了,让我们的教师改变了。
教师:教师的角色改变了:由进而退,有讲授者、控制者到推动者。
教学的指向改变了: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鱼+渔。
教学理念改变了: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
教学的量和质改变了:从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到“三个不教”;从背冗长的教案到点穴式的讲解,教学轻松了,质量提高了。
教师教学的幸福指数提高了:由欣赏学生而生教育幸福。
学生:
1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角色:小侦探、小记者、小老师、小辩手。
2 学生改变了“被学习”的状态,变得生龙活虎、朝气蓬勃。
3 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弘扬:会自学、会倾听、会思考、会提问、会合作、会辩论、会表达了、会反驳。
4 学生解决问题是块状的,而不是以往被老师切割后分解成了零碎的小问题的。
这就让学生完整经历了一个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便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5 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改善:容易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6 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了提高:是一种吻合了学生特点的教学(好奇、好趣、好问、好胜、好探、好玩)
根据本书的理念,下学期美术功能室投入使用后我打算做出如下改变:首先,重新安排每个班的四人小组,学生不论平时在自己班里的位置是怎样的,上美术课时就要按照我的安排就坐学习,安排时力求每个小组成员在学习能力、课堂活跃度和性别上都有所均衡,小组长亦由组内同学轮流担任,让每位同学都有组织组员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其次,在自主讨论环节由以前的组内交流扩展到组组交流,并且自己不定时参与到其中某一个小组的讨论内,和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同时也能督促每位学生思考、发言,及时引导他们,使其讨论更具针对性。
再次,自己每节课设计的问题力求难易有序,生动形象。
真正的课堂是学生的世界,仲老师的助学课堂让我们一线教师更清晰的明白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